
在不幸的遭遇面前,生气是心灵的本能反应。它是繁重压力的可靠出路,多数人却将它视为消极的潜在危险情绪,刻意压抑。殊不知,生气是上天的馈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天然信号,意味着治愈和成长即将来临。本书告诉你怎样识别生气的信号,发现生气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改变生活中那些让你沮丧的人际关系和不良状态。从轻微的不悦到震怒,跟随“7步积极生气法”的指引,你将顺利通过生气的各个阶段,掌握平复情绪的方法。当你充分运用生气力,你将更加了解自己,身心也会越来越健康。
编辑推荐
传统思维认为生气时的情绪是糟糕或危险的,我们应该尽量不要生气。但是,如果这种传统思维是错误的怎么办?如果生气和我们所有其他情绪一样也有积极的、有益的作用,也能使我们更加快乐幸福,又会怎么样呢?如果生气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份礼物、一种力量,那又会如何呢?本书的目的在于消除一直以来人们对生气情绪的否定和误解。向读者展示生气情绪积极、有益的一面,同时为读者提供一种正确对待生气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令人心情愉悦而且能够消除某些不良情绪、赋予人新的力量。无论是有点儿生气还是彻底愤怒,你都能学会创造性地有效地运用生气的力量,既不伤人又能利己。通过本书介绍的信息和技巧,你可以让自己在生活中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积极。 名人推荐
本书是一部简明易学的教程,让你了解和掌握生气的力量。作者将轻松的案例和智慧的理念结合起来,向世人展示了提高情绪能力的方法。
——弗雷德里克·拉斯金(Frederic Luskin,Ph.D.)斯坦福大学宽恕行为研究项目(Stanford Forgiveness Project)负责人《学会宽恕》(Forgive for Good)的作者 作者简介
玛西亚?坎农博士是一位婚姻与家庭治疗师,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指导人们如何积极地使用生气的力量,现居旧金山。 目录
引言:生气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第一章:生气是一种自我保护
第二章:生气是一股潜在能量
第三章:生气是一剂内伤良药
第四章:正确看待,重获平静
第五章:感悟自我,体验情绪
第六章:自我认同,接受残缺
第七章:聆听自我,找出需求
第八章:采取行动,满足自我
第九章:探索他人,激发潜力
第十章:宽恕他人,解脱自己
第十一章:走出自我恼怒的九步法 序言
引言:生气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艾米先是说她在工作中经常生气和发怒,接着又信誓旦旦地说:“没有我处理不了的事情,我相信生气、恼怒是人之常情,不是吗?”
琳达愤愤地抱怨说:“从来都是我妹妹需要人照顾,妈妈从来都只关心她一个人。为什么妈妈就不能问问我的需要呢?为什么妹妹总是长不大呢?”
弗雷德怒气冲冲地说:“我受够这些该死的会议了!又想让我整天开会,又想让我做完所有的事情,他们到底怎么想的?”
我为何写这本书
正如上文所述,生气涵括了一系列的情绪:从微怒到沮丧、再到盛怒。无论是哪种程度的生气,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确实生气了。传统思维认为生气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情绪是负面或危险的,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生气。但是,如果这种思维错了怎么办呢?如果生气不是一个麻烦,而是一份礼物、一种力量,那又会如何呢?
这就是我写作此书的目的: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对生气这种情绪的否定和误解,向读者展示生气积极、富有力量的一面;同时为读者提供一种正确对待生气的方法。通过本书所介绍的信息和技巧,你可以创造性地利用生气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积极,从而提升自我,获得更持久、更深刻的幸福,这正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
是谁需要这本书
有些人生气时,只是单纯地想控制这种情绪、或单纯地发泄出来、或硬憋回去、要么就忽视它,假装不生气。
但是有些人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生气了,并希望从积极的角度激发生气的力量,本书就是要为这样的读者服务;也有一些人心里总是装着一些新仇旧恨,希望摆脱又无从下手,本书也正是要为这样的读者指点迷津;还有一些人总是觉得自己几乎从来不会生气,但是有时候会因为与他人产生摩擦而感觉不快、疲倦,甚至沮丧。这时候你也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发泄方式。
实际上,这本书面向所有希望能更好地了解生气这种情绪的读者。而要真正了解生气,就要从探索生气的两个阶段开始。
生气的两个阶段
我们口中所说的“生气”其实只是生气的第一个阶段,即防卫阶段。在这一阶段,生气使你的力量瞬间爆发,顿时变得强大起来。第二阶段,即认知和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你会表现得更加平静、更有深度;在这一阶段,生气能够成为治疗你情绪创伤的可靠向导。生气既能增强你的幸福感,又能提高你冷静、成功地应对一些生活中的必然变故和困难的能力。
生气的防卫阶段是自发不可控的。不管愿意不愿意,你都会生气;第二阶段则是可以选择的。要想从生气的第二阶段获益,你必须有意识地选择它。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如何运用生气的第二阶段过上幸福平静的生活。
因而,本书介绍的7步积极生气法能帮你规划出应对生气情绪的蓝图。希望大家可以跟着书中所教的方法练习,最好是一边练习,一边做笔记。每次练习时,把对自己、对生气情绪的探索写成一本日志,便于随时参阅、也便于跟踪自己的成长进度。
需要注意的是,7步积极生气法并不是要纵容什么不良行为。事实恰恰相反。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在生气的情况下,自己很难保持思路清晰,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们这本书,想要做的就是带领你了解自己生气的原因、消除生气的根源,让你保持冷静、变得强大,灵活而妥善地应对周围的人与事。
倘若这本书成为了你提升自我认知感和幸福感的指明灯,那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文摘
版权页:
也许你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被困在第一阶段这一环而无法自拔。这样就容易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化解生气情绪,你可能会硬憋回去,或发泄出来,或尽量从中解脱出来,接着又发生了下一个令人生气的事件,就这样从生气到不生气,又从不生气到生气,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如果你一直把生气作为拒绝纵容他人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那么你就难免屡屡生气。这样一来,你会一直因生气而纠结,而且每次都会想起别人那些令人气愤的行为。这与我在上文中描述的环形第一阶段模式没有本质区别,这种情况也会让你陷入困境而无法摆脱。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别人也不会在:意甚至不会意识到你总在生他们的气。即便你生气的对象能够意识到你在生气,可你久久困扰于生气的第一阶段,长期压抑,有损健康,代价也未免太高了。所以,你最终惩罚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困于第一阶段的后果
面临一些暂时性的紧急情况时,你可能需要生气激发出的保护力量。这时候,除非你能过渡到生气的第二阶段,并开始利用生气来提升自我认知,否则你就只能困在第一阶段的循环之中无法摆脱。这时,生气会一直让你感到压抑、紧张,耗费你大量精力。如果不能进入生气的第二阶段,你就无法真正了解每次生气的意义,你的生气情绪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从中得到教训,你会一直重复同一生气经历,直到你能收获并逐渐积累这方面的经验,那么以后你所需要的生气爆发力就会越来越少。在做到这一点之前,生气只会给你带来各种问题。
身体问题。长期停滞在生气的第一阶段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首先是身体上的,你可能会有各种不适。当这种不适感非常强烈时,你可能会说:“真讨厌,不要再烦我了,我实在吃不消了!”这时候,因为你不能从生气中反思,它演变成了一种对身体的压力。
ISBN | 712122402X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玛西亚·坎农 (Marcia Cannon Ph.D.)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