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密关系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也是促进和提高个体生活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本书对依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考察了青少年依恋对个体发展与适应的纵向影响,同时探讨了社会支持知觉在青少年依恋与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辅导均具主要的价值。
编辑推荐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其实,不仅亲情,友情和爱情也都是人一生中拥有的最珍贵、最亲密的情感关系。这些情感的存在让我们在爱中安全成长,也学着去爱。
李彩娜编著的《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是一本试图带领大家探索亲密关系特点与规律的书。希望借助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大家能更深入地体会爱、表达爱,更好地维持和发展亲密关系。
打开本书,让我们开始体验神秘而又温暖的亲密关系之旅…… 作者简介
李彩娜,女,1973年7月出生,河南长葛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研究人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有人格与健康、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心理等。近年来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主编《教育心理学》和《家庭治疗》,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期刊和SSCI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依恋概念
第一节依恋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依恋的功能
第三节依恋研究的历史
第四节依恋的个体差异
第二章如何研究依恋
第一节亲子依恋研究的技术
第二节成人依恋研究的技术
第三章理论模型:依恋关系从何来
第一节传统理论观点
第二节现代依恋理论
第三节依恋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
第四章依恋发展的稳定性
第一节依恋的毕生发展观
第二节依恋发展的理论争论
第五章早期依恋与后期发展
第一节早期依恋对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早期依恋对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其他相关因素
第六章成人依恋的心理社会功能
第一节依恋系统的功能模型
第二节依恋与自我调节
第三节依恋与情绪管理
第七章依恋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个体内部变量与依恋
第二节家庭特征与依恋
第三节社会文化因素与依恋
第八章青少年期依恋
第一节青少年期依恋的发展
第二节青少年依恋的特点
第三节青少年期的依恋研究
第九章青少年依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节问题提出与设计
第二节研究一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的研究
第三节研究二人格、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依恋
第四节讨论与小结
第十章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
第一节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第二节研究三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
第三节研究四社会支持知觉的中介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1)情绪调节过程中,安全依恋个体能将自己的认知努力指向情绪产生过程——重新评估情绪诱发事件,因此能够回避或缩短痛苦的体验,以相对积极的方式解释事件,象征性地将威胁转换为挑战,保持积极的自我效能,并将不良事件归因于可控的、暂时的或与环境有关的因素。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安全依恋个体会采用积极术语重新评价威胁事件,但并不会改变或抑制情感过程的其他部分。
2)安全依恋个体通过寻求社会支持应对压力。安全依恋个体的依恋对象曾为其提供过保护和支持。在积极的互动经验中,安全依恋的个体逐渐认识到寻求支持可以获得保护、舒适和安慰,相信自己能有效应对困境。此外,积极的互动经验也加强了安全依恋个体对社会支持可用性的积极期待,使得安全依恋个体在需要时可以自如地进行帮助寻求。
3)安全依恋个体的积极自我表征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个体能够意识到先前的行动过程是失败的,要解决问题必须改变行动过程。在过去或当下的交往经历中,个体得到依恋对象足够的关怀和支持,使得安全依恋个体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表征,不会因为持有过度的自我怀疑或自我批评而修正错误的信念和策略,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来反思行动过程。此外,安全依恋个体的自信心使他们对新信息敞开心扉,且能够灵活的调整计划,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
4)安全依恋个体可以自由且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安全依恋的个体,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其不需要对情感进行回避、压抑或否定。与依恋对象良好的互动经历使安全依恋对象坚信当自己表达出不良情绪时会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帮助,而且这种情绪表达也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例如,安全依恋个体对伴侣的行为不满意时就会准确地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将自己的态度传达给对方,从而伴侣可以及时地反省自己的行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ISBN | 7030410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李彩娜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