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分两部分,第一部以赵玉林为中心人物,展现了元茂屯农民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后以赵玉林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结束。第二部写一年后萧队长带领工作队再进元茂屯,扭转出现反复的不利形势。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带领农民继续赵玉林等人的未竟事业,进行锄奸反特和对地主杜善人的斗争,最后巩固了胜利果实,并带头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农村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面貌,热情地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奋起推翻封建主义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从而告诉读者: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决封建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
编辑推荐
《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述说东北某县的元茂屯,有个恶霸地主韩老六,伪满时期,他仗日本鬼子的势,无恶不作;后来又勾结国民党队伍,依然欺压穷人作威作福。工作队进了屯,韩老六才着了慌,指使爪牙进行阴谋活动,企图破坏土地改革。但在工作队萧队长带领下,农民终于组织和行动起来,把韩老六彻底斗倒了。 作者简介
周立波,(1908—1979),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大学肄业。1934年参加左联,历任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战地记者,延安鲁艺教师,《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副主编,《中原日报》副社长,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翻译,中共松江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沈阳鲁艺研究室主任,《人民文学》编委,湖南省文联主席,湖南省作协主席。全国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著有长篇小说《铁水奔流》《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南下记》,译著《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秘密的中国》等。《暴风骤雨》,1952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文摘
版权页:
“那就是了。你看地主一年赚你们多少?你就这么算细账,挖糊涂,叫大伙明白,地主没一个不喝咱们穷人的血。斗争地主,是要回咱们自己的东西。道理在咱们这面。今儿不能详细说。你记住一句:破封建,斗地主,只管放手,整出啥事,有我撑腰。好吧,今儿就说到这疙疸。我们走了,你有事可常去找刘同志。明儿农会能给派个车吗?我就走了,你别下来,别下来。往后再来看你们。”
郭全海恋恋不舍,虽然没下炕,却从玻璃窗户瞅着院子里,一直看到萧队长走进老田头下屋,他才回头再躺下。
不大一会,萧队长从老田头家里辞别出来,又去看了赵大嫂子、白玉山和李常有。他回到小学校里的时候,三星已经晌午了,别人早睡了。他叫醒刘胜,跟他小声地谈着,直到鸡叫。
“老赵屋里的,愁得不行,多多照顾她一些。记着明年得帮助锁住上学。”萧队长说着,自己也朦胧睡了。
“锁住?你是说,老赵的小嘎?”刘胜不困,又细问他,而且想再谈一会。
“嗯哪,锁住。”萧队长困了,只迷糊地回答这一句,又合上眼了。五十来天,他很少能够整整睡一宿,他瘦了。三十才出一点头,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第二天清早,太阳挺好,露水也大,这是一个特别清新的初秋的清早。工作队的人因为工作的胜利,感到自己也跟清早一样的清新。小王说:“要走的人是挺快乐的,老在一个屯子里呆着,呆腻烦了。”刘胜说:“留下的人是挺快乐的,在一个屯子里呆熟了,总不想离开。”各人说着各人的岗位是最好的岗位。
ISBN | 9787020093182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 周立波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