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可鲁(2013年版) [精装] 978754426633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2866114 类别: 图书 小说 其他现当代小说
整个日本曾被一只名叫可鲁的导盲犬感动。它的一生被摄影师秋元良平拍摄下来,由作家石黑谦吾最终写成《再见了,可鲁》,此书在日本畅销200多万册,已改编成感动全球1亿观众的同名电影。 追踪着可鲁十二年与人相依相伴旅程的数十张黑白照片,与娓娓道来的文字一起诉说着它的一生。在充满淡漠与疏离的世间,可鲁勾起人心中最深沉、最温柔的情感,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悄然动容。单纯、信任、爱与关怀,可鲁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最深切的感动。
编辑推荐
《再见了,可鲁》是“感动全球1亿人心”超级畅销书。《再见了,可鲁》是令全球观众潸然泪下的电影《导盲犬小Q》原著,描绘了导盲犬可鲁十二年与人相依相伴的旅程。 《再见了,可鲁》为全彩精装,狗狗最温柔的身姿、最动人的眼神尽在眼前。在充满淡漠与疏离的世间,可鲁勾起人心中最深沉最温柔的情感,让人悄然动容——你有多久没感动过了?
名人推荐
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都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 ——米兰·昆德拉
媒体推荐
尽管没有煽情的细节,但是可鲁还是让读者流下眼泪,这本描绘导盲犬一生的书,让人感觉到久违的爱与忠诚。一只狗的命运,也同样能够让人唏嘘感慨,如同人之一生,要经历欢喜和离别,要经历相互依恋再彼此失去的过程。 ——《北京青年报》 这本书措辞简单,也没有出奇的架构,却有着对互动的诚挚情感最真实的描写,一只不会说话的狗用自己的一生向你诉说了忠诚、仁爱、信赖和永恒。看看可鲁的故事,帮你找回心中久违的感动。 ——新浪网 任何一只狗都会带给主人幸福和欢愉,它会令你忘掉所有的悲哀,在你寂寞的时候忠实地陪伴在你身边。而可鲁所做的工作更是令人起敬,作为导盲犬,它带给了主人希望,令主人千篇一律的黑色生活变得多彩。 ——热心读者
作者简介
石黑谦吾 作家。1961年生于金泽市。曾任杂志记者,编辑。著有畅销书《再见了,可鲁》、《导盲犬驯养员》等。他以喜欢棒球、啤酒、狗、可爱的东西而闻名,并始终用一颗赤诚的心去爱护身边的狗狗。
目录
前言 可鲁诞生 养父母和寄养生活 开始训练 导盲犬的生活 新的工作 再见了,可鲁 后记 关于导盲犬
序言
1997年3月13日,在日本三重县的名张市开展了一场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的社会福利活动。这次活动的会场设在杜鹃丘小学,大约有上百个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在会场,父母和孩子们坐上轮椅,一同体验怎么下台阶,还观看了手语表演。但让孩子们格外感兴趣的是一只来自关西(指日本逢坂关以西的京都、大阪一带)导盲犬协会的拉布拉多猎犬。这种狗大多是全黑色或淡淡黄色的纯色犬种,但这只狗身上却有一块纯黑色如胎记般的十字形花纹图案,可以说是非常罕见。它马上就十一岁了,是一条雄性导盲犬,名叫“可鲁”。 “好厉害呀!” “真聪明啊!” 可鲁慢慢而小心地引领着被蒙上了眼睛的活动参与者向前走着。会场四处响起孩子们的欢笑声及惊叹声。 可鲁七岁时就离开了它的导盲犬工作岗位,此后作为示范犬,经常参加一些与社会福利相关的活动。对于七岁的狗来说,其年龄只相当于人的四十四岁,理应还在继续工作着。导盲犬一般要到八岁至十二岁时才会退役,像可鲁这样年仅七岁就退役了,实属罕见。自四年前导盲犬的使用者(也就是眼睛看不见的人)离开它以后,可鲁就只好在关西导盲犬协会生活了。 当然,这其中另有原因。
后记
小时候和我一起玩耍的杂种狗——琼,是一只身体有缺陷的狗。因为患了犬瘟热这种重病,它的右后腿几乎一动不能动,瘸着的那条腿总是弯曲着。但琼却凭着剩下的三条腿,依然活泼地跑来跑去。看到它那勇敢的样子,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即使到了现在,那种感觉仍旧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第一次接触到秋元良平先生的摄影集((成为导盲犬的可鲁》,是1994年初。书中可鲁与盲人渡边先生的身影让我感动不已。幼时的我与狗在一起的各种记忆,似乎都在可鲁身上得以重新寻回。 也许是书中提到导盲犬有“生父母、养父母和教育之父”的关系,总觉得就连这个也与曾有过三位母亲的自己的遭遇很相似。 四年后,也就是1998年的春天,我第一次见到秋元先生,听说可鲁还健在,但身体已经越来越虚弱的消息。从可鲁出生那一刻起,便追踪着它的成长的秋元先生,希望一直拍摄到它离世为止,并想以某种方式完整地记录下导盲犬可鲁这一生。我听到他的这种想法,心中油然生起的想帮助他的念头就更加强烈了。但当我正想到京都仁井先生家去探望可鲁时,没想到可鲁已经先走一步了。 在可鲁去世后的那个夏天,秋元先生打了个电话给我。电话里短短的“可鲁已经走了”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到了那种失去了爱犬的人的深沉的悲痛,自己过去数次失去爱犬的记忆再次浮现在脑海里。 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只狗是一条名叫“玛丽”的杂种犬。玛丽因为生儿子“琼”难产而死。四岁时,我的父母就离异了,那时我根本无法接受母亲突然在眼前消失的事实。对当时我所残留的记忆就是,我每天都在和后腿有点瘸的琼在一起玩耍。不久,父亲再婚,我有了新的母亲,可是她和我在一起只生活了两年,我们就分开了。她因为肺结核一直住在医院里,四年后便撒手人寰了。随后不久,琼也去世了。琼离开之后来到我们家的“小不点儿”,后来寄养在亲戚家时,也被车轧死了。这一切对当时还十分年幼的我的打击非常大,悲伤似乎一直伴随着我的幼年。 后来,我开始和父亲两个人一起生活。那时每天傍晚等着我放学回家的是只铁利亚血统的杂种犬——洛克。每天父亲深夜归来之前,就是我和洛克独处的时问。我们一起吃饭,几乎无所不“谈”,连看电视和睡觉的时候都形影不离。 父母不在身边,狗对我来说,是安抚寂寞的我的最好伙伴。当我看到秋元先生摄影作品中的可鲁时,就在想,如果能出成一本书,多少可以回报一点我从狗身上得到的巨大的安慰和鼓励。结果虽然我一次也未曾与可鲁谋过面,还是写就了这本书,这也许是因为我与可鲁之间有着某种宿命相连吧。 目前,花费在培育导盲犬上的巨额资金,都来自政府的补助或者是一些慈善机构。虽然金额并不充裕,但我相信只要凝聚着许多人的心愿,就能够培育出高素质的导盲犬。当然,如果能像欧美一样,得到企业的巨额捐助,那就再好不过了。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似乎还遥遥无期。另外,去打通一些募捐的渠道也是必要的。还有就是与金钱一样重要的人才。“生父母”、“养父母”这些义务工作者,以及训练师等致力于培育导盲犬的人才也非常重要。无论再怎么优秀的训练师,一个人能培育的导盲犬的数量毕竟有限,所以培养训练师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另外,我认为不光是导盲犬,包括能弓J领有听力障碍者的听导犬、能给有肢体障碍的人以帮助的助帮犬、能给心理有障碍的人以安慰的解忧犬等,对于所有这些可以帮助人类的“功劳犬”的培育,都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最后,在此我要感谢的人非常多。 首先是秋元良平先生,通过照片,他告诉了我很多关于可鲁生活的点滴;还有静静地诉说着已去世的丈夫和可鲁之间的细微回忆的渡边祺女士;以及在百忙之中抽空让我更加了解导盲犬的多和田悟先生;我采访时非常热切地向我表达对爱犬之深情的水户莲女士、仁井勇先生、仁井三都子太太。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石黑谦吾 2001年2月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这时,水户太太看见一只小狗的左腹部,有一块黑色的东西。开始她还以为是沾着胎盘之类的脏物。但是,无论怎么擦也擦不掉。原来那不是污迹,而是一块黑色的毛,真是不可思议。拉布拉多猎犬的毛一般是纯黑或黄的单一色,几乎不会生出有混杂色的下一代,然而这只小公狗的身上却有着一块黑色的印记。那个印记有点像海鸥飞翔时张开的羽毛,于是她马上给这只小狗起名为“乔纳森”。这是因为曾有一部畅销小说叫《天地一沙鸥》,书中的主人公就叫乔纳森。它就是后来的可鲁。 第五只小狗生出来之后,水户太太本以为所有的小狗都生完了,但月馆看上去还是有点怪怪的,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一到宠物医院开门的时间,水户太太马上和儿子开车将月馆带到了医院。月馆接受了手术,从腹中取出了刚刚怀孕不久就已经死去的两只小狗。 一口气有了五只小狗的家,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水户太太的生活也开始以小狗为中心了。刚刚高中毕业的儿子也帮了不少忙。这群小狗出生后两个星期就要断奶,开始吃一些食物。为了它们水户太太几乎忙得晕头转向。 水户太太就睡在客厅里,与这些小狗们同枕同眠。每天早上一到五点,她就会被肚子饿了的小狗们吵醒。吃完早饭后,小狗们就开始在房间里追来追去、打打闹闹了。到了下午,这五只小狗各自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蒙头开始睡觉。两个小时后,就像上了闹钟一样,它们又醒来你追我、我咬你了。 “这段时间它们主要以吃牛肉为主,所以我们每天都会到肉店去。回家后,把买回来的牛后腿肉切碎,做成小拇指那么大的丸子,然后放在手指上喂给它们吃。虽然挺麻烦,但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这些小狗太可爱了,我根本感觉不到累。” 只要一说到“小狗”两个字,一种追忆似的神情就会在水户太太的脸上浮现。 每当水户太太从外边回来,五只小狗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她的脚边。当她蹲下去抱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会吧唧吧唧地舔她的脸。
ISBN9787544266338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石黑谦吾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