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 756760847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为我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视角。
目录
绪论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研究的缘起 1.2研究的理论意义 1.3研究的现实意义 2社会比较概述与研究综述 2.1比较、社会比较及相关概念 2.2社会比较的类型、动机和策略、功能与效应及发展阶段 2.3社会比较的研究简史与研究方法 2.4社会比较的理论模型 2.5社会比较与自我和人格的关系 2.6社会比较与情绪和行为的相关研究 2.7我国的社会比较研究 3本研究构思与方法 3.1研究构思 3.2研究方法 4研究一:社会比较记录法 4.1问题的提出 4.2研究方法 4.3大学生日常社会比较的结果分析 4.4讨论与分析 5研究二:社会比较倾向问卷法 5.1社会比较倾向问卷的采用与结构研究 5.2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差异性研究 5.3社会比较倾向、人格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5.4社会比较倾向、人格因素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6研究三:内隐与外显比较的实验法 6.1引言 6.2实验1:内隐与外显比较及自尊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 6.3实验2:内隐与外显比较及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6.4小结 7个案研究:社会比较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7.1社会比较与认知治疗 7.2个案1:他为什么每次考试都如此紧张 7.3个案2:为什么我总是比妹妹差 7.4个案3:走出抑郁的泥沼 7.5个案4:为什么落单的总是我 7.6个案5:总是对我不满意的妈妈 7.7小结 8团体辅导:社会比较在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应用 8.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涵与特点 8.2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一:我是谁 8.3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二:我的情绪我做主 8.4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三:你好、我好、大家好 8.5小结 9总讨论与结论 9.1研究的总讨论 9.2研究的结论 9.3研究方法的总结 9.4研究的创新之处 9.5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Goethals和Darley(1977)认为同样的分析适用于观点比较。另外,我们要考虑Kelley的第三种主要归因原则:协变原则(covafiation),即如果某种条件存在,特定的结果也存在,这种条件消失,结果也随之消失,那么这种结果就归因于这种条件。Kelley特别提到了三种信息类型:区分性信息(distinctive information)、连贯性信息(consistency information)和一致性信息(consensus information)。观点的社会比较的关键信息是一致性信息。一致性是指活动者的行为和多数人的行为是否一致,即究竟有多少人像活动者那样做了。总之,如果他人同意我们的评价,我们会更自信地归因于对判断实体的反应(高一致性信息导致刺激归凶)。如果他人不同意,我们更可能怀疑我们的信念由他人引起,并反映了我们的偏见(低一致性信息导致个人归因)。 2.4.1.1.2 自我确认与社会比较 (1)自我确认与能力比较 与成绩相关属性上占优势的人相比,人们更可能与成绩相关属性上不占优势的人比较。不占优势的他人可能比我们做得差,尽管他们不好的成绩可能是要打折扣的。按照Kelley的折扣归因原则,事实是一个人的成绩较好可能归因于能力较强。较好的成绩更可能自我确认,尤其是在自我服务的方式上感到他人的相关属性。例如,一个人可能会高估他人最近练习的程度、早期训练和教育,他的装备质量或他的动机,这些非能力相关属性有助于他人的成绩。一个人越喜欢感到这些,他越为自己好的成绩而骄傲。 (2)自我确认和观点比较 在能力比较中,一个人想要他的成绩水平比其他人好。在观点比较中,一个人想使他陈述的观点与他人一样。既然相似他人更可能同意自己,他首先就会寻求相似他人。但在信念的情形中,相似他人的同意可能会被打折扣,如果他们在相关属性上匹配的话,他们可能有相似的偏见。如果一个人想确认他是否正确,那么,与从不相似他人处获得不同意相比,更可能从一个相似他人处获得同意,来确信他是正确的。在态度的情形中,一个人可能不那么关注不同的他人的观点,看上去相似他人是评估一个人的观点以及最可能支持他的最好的方法。
ISBN7567608472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