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心理学 751800826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财富心理学》生命中的一切财富都源自内心。投资和赚钱是一个内在的比拼,当内在修为越坚定时,外在脚步也越稳定,财富积累也持续越久。《财富心理学》一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指出贪婪和恐惧交替主导着投资的全过程,所谓的淡定是建立在拥有完整的操作系统、结果心里有底的基础上的,心理决定行为继而决定了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体验中学习让心理为生财致富、为投资服务。 《财富心理学》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而非外在。只要内在富足了,外在的财富还会远吗?
编辑推荐
为什么财富能成为人们永不厌烦的话题? 为什么财富只眷顾那些积极乐观的人? 为什么投资获利还需要良好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第一个抢占市场先机? 为什么很多人乐意花“天价”和巴菲特共进午餐? 为何吃自助餐时不要试图吃回本钱? 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离婚率会提升? ……
媒体推荐
一个人能否变得富有取决于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富人的思维方式? 财富的奥秘,在于精准洞察投资理财背后的心理玄机。
作者简介
金圣荣,畅销书作家,先后出版过《FBI读心术》、《FBI攻心术》等著作,其中2011年4月出版的《FBI读心术》连续成为2011年4~9月全国心理图书类畅销榜第一名,随后2011年8月出版的《FBI攻心术》也位居心理图书类畅销榜前十名。
目录
第一章为什么财富只眷顾那些积极乐观的人——投资理财应具备的心理密码 1.开放心态: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 2.只有驯旧艮心中的贪婪,才能增加投资取胜的筹码 3.投资时一定要战胜恐惧心理 4.不能有效克服冲动心理,投资失败的结局将是注定的 5.懒惰作为一种天性 6.投资者绝不能有骄纵心理——骄兵必败 7.投资者不失足的秘诀:不使自己产生忌妒心 8.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找到避免它的方法 第二章为什么说投资获利还需要良好的思维方式——投资理财中的思维心理学 1.不惧怕失败的人,往往能笑到最后 2.想赚大钱,必须走“不同寻常”的路线 3.运用富人的思维,“穷二代”也能变“富一代” 4.如果你不想办法让你的钱流动起来,你就会被金钱和财富拒之门外 5.借鉴富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做个有钱人 6.朋友也是获取财富的有效渠道 7.坐拥不菲财富的前提——具备充实、睿智的大脑 第三章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第一个抢占市场先机——投资理财中的博弈心理学 1.市场投资中做到无招胜有招,财富就会眷顾你 2.正确且明确的目标是获取财富的基石 3.投资人抢占财富的惯用伎俩——价格博弈 4.多次博弈,才能成就财富传奇 5.投资赢家的致胜秘诀:掌控好风险博弈 6.股市博弈中成功赚得财富的利器——该贪婪时贪婪,该恐惧时远离市场 第四章谁来拯救你的财富泡沫——投资理财中的成本心理学 1.崇尚节俭,爱惜钱财 2.为什么很多人乐意花“天价”和巴菲特共进午餐 3.亿万富翁为什么对地上的钱视而不见 4.彼得·林奇最钟爱的投资对象: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5.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离婚率会提升 6.“沉没成本”告诉你,吃自助餐时不要试图吃回本钱 7.边际成本教你看透超值午餐背后隐藏的利润 第五章为什么财富能成为人们永不厌烦的话题——投资理财中的行为心理学 1.小账本中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大财富 2.获取财富的关键: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中求得平衡 3.借鉴前人的投资经验,可以不必再为曾经出现过的错误买单 4.致富梦想的实现,与理性消费密切相关 5.市场中永远隐藏着风险,所以投资忌盲目 6.正确的投资方式是抢占财富制高点的依托 第六章通胀时代,如何保卫你的财富——投资理财中的通胀心理学 1.如何理财才能抵制通货膨胀 2.理财品种的配置:应对通货膨胀危机的有效武器 3.会理财的人,不会让自己的银行储蓄过多 4.避免“未富先老”,越早理财越好 5.战胜通货膨胀的法宝——重视“小钱” 6.通胀来袭,我们该怎样理财 第七章为什么索罗斯在金融海啸中还能大赚一笔——投资理财中的决策心理学 1.敢于冒险,才能抓住获取财富的机会 2.想要在股市中获利,必须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成败 3.想要更早地抢到投资机会,就必须在思想上敏锐,在行动上果断 4.索罗斯赚取巨额财富的推手:值钱的头脑 5.不想被市场左右,必须具备独特的判断力 6.耐力是在投资中获得高额回报的重要条件 第八章你是做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机——投资中的时间心理学 1.成就财富梦想,必须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2.赚取丰厚利润的重要方法:坚持长期投资 3.进行长期投资必须要避免的误区 4.赚取财富的最佳方式:使用时间“利器” 5.企业完成财富增值的关键:制订长期经营策略 6.长期集中投资: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序言
关于财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身强体壮、四肢健 全、心理健康,即身心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而有的人则认为丰厚的物质基 础可以让人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即物质享受才是财富。虽然每个人的 见解不尽相同,但是不难看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物质 享受”所诠释的财富定义。于是,有大批的人开始投入“爱财、理财”的 热潮。现如今单纯依靠劳动力赚取财富的情况已经大幅度减少了,随着社 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不必只依靠自然和劳动这两种初始源泉去获取财 富,而是可以依靠越来越多诸如资本、科技、制度等新生条件,去赚取更 多的利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疑惑的是:为什么那些富豪们在拥有了终生 享用不尽的财富以后,还不能满足自身对于财富的欲望,仍在想尽一切办 法去聚集财富?有人将这一结果归结于人性的贪婪。其实不然,从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人在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之后,对需求的层次会有所提高, 更多的是出于对诸如社会地位、受到尊重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等。富 人成功的心理根源是什么?本书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财富背后“富翁 们”的心理秘笈。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要有“经济头脑”,即学会理财。 但一说到理财,有些人似乎对这个概念很陌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理 财,如何去获取所谓的“个人财富”。但实际上,只要是我们想要获得的 财富,我们就要用心去争取,用心去打理,这样我们就能体会到获取财富 的快乐,并在这快乐之中享受到生活的幸福。 或许有的人追求的财富是个人心灵的归属,即去寻找一个自己所欣赏 并喜欢的人作为自己的心灵伴侣,从中获取所需要的心灵慰藉;有的人热 衷去追求个人财富,即真正的物质所需。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去争取一个 自己所喜欢的岗位,然后好好工作,并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去省钱,如何去 赚钱,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经济实力,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 美好。 正所谓思路改变出路,只有具备了一个“富裕”的心理,我们才有可 能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财富。 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芬恩·玛肖有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 富,都始于快乐健康的心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并不缺乏才华、能力 和机会,却总是与财富和成就擦肩而过。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 有一颗快乐健康的心,一种平和安定的心态。 财富是一种心态,或者更准确地说,财富是由积极健康的心态创造 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再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财富的康庄大道就 会笔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想成为富人却没有进取心的人曾提出这样 一个问题:“百万富翁都不会老老实实地恪守本分吧?”凡是说出这种话 的人,都不够勤勉,缺乏勇气,不够诚实,缺乏才能以及积极进取的心。 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朝着不同的人生目标前进,但财富、悠闲、舒适 乃至满足,是每个人都期盼能够达到的境地。伊索玛鸠斯曾说:“你有自 己的路要走,会不会饿死将取决于你是否努力。”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没 有谁不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夙愿,但更多的人缺少前进的动 力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每个成功的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并努力 去实现所设定的目标。其实财富的赚取,很大一部分是在揭示那些取得成功 的人正确的生活方式,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有条不紊,成熟的生活方式 想当然地为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深深的自尊感。就如同我一直坚持 的观点:“拥有成熟、稳定的生活方式,可以换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个人能否变得富有,还取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大多数富 有的人都是在生活中渐渐积累起财富的,他们选用正确的理财方式,缜密 积极的心态,努力使自己的“有限财富”变得无限。而那些普通人则很少 关注个人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他们对理财方式往往是毫不在意。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人们通常通过满足生理需要来体现生存的基 本要求,当然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才能从事工作和参加 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激烈、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们对于财 富的需求和渴望也就愈加强烈。因此,对于财富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人的本 能之一。 本书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人们的求富心理,提示人们在面对工作、生 活及财富时,该如何保持乐观、正直的心态。如果你很富有,那么本书中 一定有一些话可以教会你如何利用那些“有限财富”去做更多的事情,从 而让你能更加恣意地享受上天赋予给你的财富。而如果此时你正走在通往 财富的道路上,那么本书中的一些内容一定可以激励你坚持、勇敢地走下 去,让你前行的道路更加平坦。 金圣荣 2014年8月
文摘
版权页: 1.开放心态: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 投资之父约翰—邓普顿说:“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或者哪一类投资是永远优秀的。”对于这种热衷于多元化投资的大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开阔的眼界更重要,也没有什么能够改变他的开放心态。在进行投资时,约翰·邓普顿多数会选择一种组合形式,而这种组合综合了整个市场的所有情况。任何一个组合中的部分投资,都是约翰·邓普顿用开阔的眼光和心态从全球市场中挑选出来的。约翰·邓普顿说:“如果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眼睛和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他获得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反之,闭塞和固执的投资行为,将最终使投资者走上绝路。” 1997年东南亚发生了金融危机,由于一些幕后黑手的暗中狙击,很多国际买家都将香港金融街视为一块肥肉。而由于之前在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屡屡得手,一些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金融大亨们又倾其所有,准备对香港进行金融“洗劫”。约翰·邓普顿当时也认为这次渔利十拿九稳,但是一贯的开放投资心态还是让他同时关注着全球其他几处市场,最终他的投资还是以组合方式落到实处。 经济战争打响以后,香港本土金融界果然在金融大佬的联手打压下节节败退,眼看已经呈现独木难支的局面。而关键时刻,我国中央政府果断出手,以强大的中央储备基金作为香港后盾,那些国际买家虽然实力雄厚,但是毕竟不能和一个国家的财力抗衡,于是纷纷撤资自保。但大多数买家的投资还是被香港本土金融界席卷瓜分,可谓损失惨重,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但是由于他在全球其他几处投资都得到了回报,整个组合投资最终保持了盈亏平衡,所以他避免了像许多买家那样血本无归的结局。 保持开放的心态,不仅要在区域范围内有所关注,对于不同的领域,同样需要如此。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在股市有非凡表现,却不知他的公司名下还经营着一家糖果公司。 1971年,喜斯糖果公司面临经营困境,其负责人又急着转入其他行业,便通过中间人的关系找到了巴菲特,希望他收购自己的糖果公司。当时,美国正陷于越战危机,国民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很匮乏,于是公司的很多人都劝巴菲特不要收购糖果公司。但是,巴菲特认为战争迟早会过去,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终将恢复到战前水平,在了解了这家公司辉煌的业绩后,果断地买下了这家公司。 战后,美国经济飞速复苏,这家糖果公司给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之后在收购专家的启发下,巴菲特一口气将这家公司的业务拓展到纺织、保险、餐饮和印刷等诸多领域。 一家企业只有在市场中形成竞争力,才能够长久存在,而无论是哪方面的竞争力,都需要其在市场中进行实际的历练。这就需要投资者具有一个广阔的视野,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宁可屡败屡战,也不能对市场大环境失去免疫力。放眼国内,由于拥有开放心态取得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其中建立于上海市的光明乳业就是一家优秀的代表。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相对比较封闭,地方色彩浓重。为了让这些企业优胜劣汰,在国际上形成大的竞争力,国家实行统一调控,打破了地方市场垄断的格局。在当时来讲,这一政策对于很多地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性的,因为企业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保护”。其中,包括上海市的光明乳业。作为一家地方企业,光明乳业在这种局势下没有抱怨,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开阔的眼光开始审视全国市场,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大力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
ISBN7518008262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金圣荣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