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云霄:大型喷气机的飞行(原书第4版) 978721306350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冲上云霄》编辑推荐: ? 国内首部全面揭秘大型喷气机内部构造、飞行原理的最权威著作。 ? 飞行员、飞机爱好者必读。 ? 拥有超过30年飞行经验的机长,带你认识飞机、了解飞行。 ? 国际航协最高奖项“世界航空领导者奖”、“飞行安全终身成就奖”,飞行员出身的前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审校并郑重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英)斯坦利?斯图尔特(Stanley Stewart) ? 英国航空公司机长,拥有超过30年飞行经验,驾驶大型喷气机经验超过18年。 ? 航空科普作家。 ? 航空无国界(Aviation Without Borders)慈善组织理事。 (英)约翰?爱德华兹(John Edwards) ? 英国航空公司机长。
目录
推荐序 认识飞机,了解飞行 引 言 揭开飞行之谜 第一部分 飞机内在与飞行细节 01 飞行基本原理 水平直线飞行的飞机受4个力的影响,当这4个力平衡时,即升力等于重力,推力等于阻力时,飞机就达到平衡飞行的状态。 大型喷气飞机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时,要求速度达到约165节(305千米/小时),通常大型机场跑道长度达到约3500米才能满足所需的起飞距离。 按7个小时的飞行来计算,波音777–200的平均重量为:使用空重144吨,业载30~~40吨,燃油50~~55吨(用掉约45吨,余下为备用油),起飞重量为220~~240吨。 02 喷气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波音777设计时,全面调查了自喷气式飞机运营以来发动机失效的所有情况,并改进了所有辅助系统的设计,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引进了备份系统。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发动机停车都是由于辅助系统失效,如燃油泵或其驱动失效、滑油漏光、引气系统热空气泄漏导致的过热、假火警等。 喷气发动机多级增压,要比同样大小的活塞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多得多。据估算,波音777起飞需要的最大功率,相当于18台类似大小的活塞发动机同时运行,而要保持正常的巡航需要的发动机更多。 03 无线电与雷达 所有的民航无线电传输都在高频和甚高频段。在甚高频段,商业和国内电台频率范围为88~~108MHz,航空频率为108~~136.95MHz。因此航空爱好者想听航空通话的声音,需要有整合了航空甚高频的专用无线电台才行。 随着飞机的飞行,飞行员从一个管制区到达另一个管制区,有时频率的改变非常快。欧洲的短途飞行,比如从法兰克福到伦敦的1小时短途飞行,频率改变甚至超过12次。 非洲的无线电通信依然是“黑色地区”,有时飞越整个国家,机组都无法联系上任何一名管制员。作为一种预防措施,飞行机组使用126.9MHz相互发送位置报,在这个频率上完全靠自己来安排间隔。 04 导航简史与导航图 最早的领航人对太阳与星星的运动知识了解得非常清楚,他们不仅知道基本的领航技巧,还知道怎样运用复杂的修正方法来使领航更加准确。 航路图包括大量的详细信息,如机场、无线电信标、通信频率等,飞行员用它来检查飞行的进程,可用于长距离飞行、航路飞行,以及机场本场区域进近或起飞阶段等。 05 飞行领航 标准领航系统使用墨卡托航图,用真北标图,用磁罗盘保持飞机预定航向。而在中纬度和极地,要使用兰伯特正形极地球面投影航图。 在大洋中或沙漠飞行,就需要远距无线电辅助设备,罗兰远程导航是最普通的位置线来源,尤其是飞越大西洋与太平洋。 惯性导航系统是一套独立的机载装置,不需要陆基或卫星信号独立导航。通过位于由陀螺稳定在平台上的加速度计来感知飞机的运动,能连续地计算并显示导航数据。 06 飞行仪表 飞行员训练与实践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仪表飞行。初始仪表飞行训练要克服的一个问题是空间定向障碍现象的影响,它由平衡感官(眼睛、肌肉、中耳内前庭)的冲突引起。 飞机颠簸时,唯一能够提供正确指示的仪表是人工地平仪,其他仪表都会剧烈波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驾驶飞机几乎仅参照一个仪表。 07 波音777驾驶舱 波音777驾驶舱布局的模拟开发阶段,约600名飞行员参与进来。在系统的设计、评估与测试期间,33名波音公司飞行员飞了1500多小时,300多名航线飞行员又飞了300多小时。 波音777的自动驾驶仪在能见度为零(即云底为地面)时能完成自动着陆,但要求最低跑道视程(即水平能见度)75米,以便让机组能找到候机楼。 飞机巡航时就像航行的潜艇,潜艇船体的建造要考虑巨大的水下压力,以防止其压碎船体结构,飞机的机身设计要能容纳客舱的增压空气,防止飞机在高空稀薄的大气中爆裂。 08 气象条件 天气是所有影响飞行因素中最重要的,燃油紧随其后。天气往往决定燃油量,飞行前准备,天气检查是第一项。最最重要的因素是预计到达时目的地机场的预报天气,其次是选定为备降机场的天气预报。 低空薄雾或霾,会降低着陆的能见度。在高空中,垂直向下可以清楚看见地面,但进近时,透过薄雾层斜着看,能见度明显减小,甚至低于着陆最低限制。当报告能见度低于最低限制时,飞机往往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天气的好转。此时乘客可以清楚看见地面,这就难以向他们解释,飞机无法着陆是因为能见度不好。飞机下降进入薄的雾霭层时,乘客往往对能见度的降低惊讶不已。 09 空中交通管制 不论是飞行员,还是管制员,“飞行规则”是安全飞行的最基本要求。 所有大飞机都在管制空域内运行,遵循仪表飞行规则,按规定向空中交通管制报送详细飞行计划,服从放行许可与空中交通管制指令,携带合适的无线电设备,同时,飞行员必须持相应的执照。 10 飞行机组 飞行员的培训成本非常高,从零开始直至达到操作标准,在高速喷气机飞行中队培训一名空军飞行员,按最短时间计算,三年的成本是580万英镑。 不论是机长还是副驾驶,在其职业生涯中都需要保持飞行执照现行有效,还要定期参加法规要求的测试——体检(每6个月一次),飞行熟练水平检查(6个月),安全设备与程序检查(13个月),航路检查(13个月),技术调查问卷(13个月)等。再没有哪个行业有如此多的全面检查。 第二部分 波音 777—200 飞行实例 11 英航213:从伦敦到波士顿 起飞前机场的天气情况是:风向250度,风速15节,温度12℃,露点温度8℃。高度表拨正值1023百帕,起飞跑道为27号左跑道。 本次飞行共需要燃油52吨,其中42.6吨燃油用于伦敦希思罗机场至波士顿机场的航程,7.2吨改航燃油(包括储备燃油)用于备降蒙特利尔机场(以防万一),1.4吨应急燃油和760千克用于在伦敦机场滑行的燃油。 本次飞行申请的航线为UG1飞至Dikas,高度为31000英尺;UG1飞至Strumble,高度为35000英尺;Upper Bravo Ten飞至Cork;UN523飞至52N 15W;之后以39000英尺高度飞“Charlie”航线,到达加拿大纽芬兰海岸的Vixun;最后飞北美航线112B至位于波士顿东北部的Scupp。 附录 1 波音777相关参数 附录 2 飞行专用术语
序言
【推荐序】 认识飞机,了解飞行 国际航协最高奖项“世界航空领导者奖”、“飞行安全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杨元元 编辑请我写一篇推荐序,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冲上云霄:大型喷气机的飞行》这本书。在我看来,本书引言“揭开飞行之谜”已经写得十分精彩,翻译的语言也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引人入胜。作为一名波音777的老飞行员,作者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扉。 回想起自己在航班飞行时,有许多旅客,尤其是孩子们,对飞机上的每一种设备都感到好奇和新鲜,路过驾驶舱时,如果门开着(现在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少而又少),他们会探头探脑,眼神中充满了对飞机的好奇和了解飞行知识的渴望。不过那时我们往往都在进行紧张的飞行前准备,无暇顾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乘坐飞机旅行的人越来越多,喜欢飞机、热爱飞行并最终能如愿以偿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翻译出版这本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 飞机发明至今只有110年,商业性飞行的出现真正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至今不过六十余年。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每天都有超过1000万人乘坐飞机旅行。中国作为全世界民用航空第二大国,各航空公司每天承运的旅客约有百万人次。最新问世的空客A380和波音787,每位乘客每百千米的耗油量已下降至3.0升以下,远远低于小型汽车的耗油水平。而且,航空界在节油、环保等各方面仍在持续努力。 大多数普通乘客在乘坐飞机时,几乎都想了解一下飞机的内在。驾驶舱内五光十色的仪表、长短不一的把手都有什么用处?飞行员需要做些什么?他们如何应对紧急状况,确保安全?对于这些问题,本书都会一一作答。书中介绍的伦敦至波士顿航班的飞行,是基于英国航空公司的飞行程序,叙述得极为详尽。其中有些程序与中国民航有所不同,对专业人士取长补短也大有益处。 本书谈到的波音777,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发动机宽体客机。今天,在全球每天有超过1000架次的波音777飞机在各地运行。20世纪90年代,我在南方航空公司任副总飞行师、总飞行师,当时南方航空是波音777飞机的首批用户之一。依照波音公司“携手努力”的理念,我有幸参加了波音777飞机的设计工作,多次参加会议、研讨。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波音公司已经开始考虑在首款200型飞机的基础上设计制造波音777-300型飞机,将机身加长10米多一点。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飞机的前轮至主轮的距离超过了31米,再加上飞行员的驾驶舱座椅还在前轮前面4米,这无疑给飞行员的地面滑行,尤其是在较窄的滑行道上大角度转弯以及在跑道上调头带来挑战。 当时,波音公司制造了一架1:1尺寸的模型(无机翼和机身),采用三种办法在地面滑行。一是传统做法,即凭目测判断操纵前轮转弯;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对前轮、两组主轮由摄像实时在驾驶舱中显示(GMCS);三是革命性的改革,即使用液压驱动滑行,新设计的滑行手柄前推飞机向前滑行,还可后拉飞机后退。我们在波音777、747工厂的机场使用这架飞机模型反复进行滑行试验。记得有一次滑入跑道时,空中的一架小飞机飞行员向塔台报告“有个怪物要进入跑道……”。验证的结果仍是传统的做法利大于弊。第三种办法不错,但大大增加了飞机系统的复杂性。第二种办法要求驾驶员既看座舱的荧光屏,又看外面,反而容易顾此失彼。经过反复比较衡量后,波音公司最终采用的是第二种办法,但在手册中详细规定了以目视判断为主的原则。 那时南方航空公司引进波音777飞机是想开通广州至洛杉矶的航线,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双发飞机飞越太平洋飞行还有不小的挑战,我们在飞机的前轮上方喷涂了“越太平洋飞行”的中英文字标,以示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7月20日,首航成功,这里既有南航的努力,也有波音777的功劳。 《冲上云霄:大型喷气机的飞行》自首次出版以来,已经再版了三次。本书作者是飞行员,具备深厚的飞行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飞行经验。更为难得的是,作者文笔细腻流畅,深入浅出,以波音777为蓝本,把僵硬枯燥的飞行原理转变成了易懂有趣的飞行现象,把航空发展的历史不露声色地融入到许多内容之中,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航空知识和飞行体验。本书内容介于科普读物和专业书籍之间,非常适合那些向往航空、热爱航空,尤其是对大型民用飞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的翻译工作主要由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英语培训部主任吴土星教授完成,黄德先、张永忠两位教授也同时参与了翻译工作。由于知识领域和语言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有不少不当之处,望读者在阅读时指正。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ISBN9787213063503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斯坦利·斯图尔特 (Stanley Stewart)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