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不幸福+幸好有烦恼(套装共2册)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我们为何不幸福》 世界唯一藏传佛教510位本尊的彩色微型唐卡集;藏传佛教本尊大全艺术鉴赏图典(精装版) 慈诚罗珠堪布是世界最大佛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著名上师、当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 慈诚罗珠堪布是一位诚实的比丘、诚恳的行者、真正的上师,一位实在的佛法追随者。 结缘当代心灵治愈学伟大经典读本,不要错过这千劫难逢的机会! 翻开《我们为何不幸福》,那些警醒我们麻木人生的道理我们可能闻所未闻,如"乐观者最早死""物质享受就像是喝盐水,只会越喝越口渴"""人死了以后,不是一了百了""把财富送人,就能带到下一辈子""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是轮回中必定面临的自然规律""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 本书更有化逆境为顺缘,让你内心可以强大到所向披靡的多种禅修之法以及具体的禅定训练方式。 《我们为何不幸福》由《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正见》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名演员李连杰联袂推荐! 《幸好有烦恼》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最新著作,让你认清人生的终极目标。 烦恼因执著而起,若你认清它的本性,烦恼即是菩提。 全球畅销书《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推荐:“索达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著名的上师。他是伟大的法王晋美彭措之法脉传承中,宁玛教法和‘大圆满’法的真实护持者。”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极受欢迎的心灵讲师。
媒体推荐
《我们为何不幸福》 “堪布慈诚罗珠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我对堪布慈诚罗珠甚为倾慕,对他的志业也衷心支持。” ——《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 “我对他(慈诚罗珠堪布)非常尊敬景仰,他是伟大的佛法修行者。” ——《正见》作者 宗萨钦哲仁波切 学习知识能够帮助人们找到工作, 但知识并不是智慧。拥有知识再加上聪明勤奋, 能够创造各种物质条件, 但这仍然不能称为智慧。每个人心中本来就具有智慧, 只是人们不知道如何开启。一旦智慧得到开启, 心就能获得自由…… ——李连杰
作者简介
《我们为何不幸福》 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的炉霍县境内,1984年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并依止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潜心深入经藏,经过很多年的努力精通显宗五部大论及密宗之续部,获得堪布学位。 慈诚罗珠堪布二十年来于五明佛学院担任教学重任,培育出为数众多的僧才。20世纪90年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弘法。近年来,更深入各藏区宣导戒杀放生、护生救生、素食、环保的理念,同时讲授基础佛学正见,深化信教群众对佛法的认知。同时,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有积极于藏区建立图书馆,创办学校,编撰汉藏英新词辞典,目前已出版《汉藏英常用新词语图解词典》和《汉藏英常用新词语词典》。 近十多年,更深入研究西方科学、哲学等,期以更贴近现代人的方式弘扬佛教文化。弘法之余,仍勤写不辍,目前出版作品有:藏文著作:《堪布慈诚罗珠全集》(共四册)等; 中文著作:《慧灯之光》系列丛书、《生命的真相》等。 《幸好有烦恼》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多年来,堪布不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了汉语,而且还将汉文典籍译成藏文,使更多的人不会因语言障碍,而错失珍贵的人类文化精髓。从2010年起至今,堪布受邀在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港大以及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国内外高校演讲,并与众多知识分子进行交流,深入浅出地展示佛教奥秘,引导大家正确面对学业、情感、工作、人生等问题。一直以来,还和诸多海内外科学家一道对宏观、微观的生命科学,以及环保、和平、道德等方面理念深入探索,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堪布常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
目录
《我们为何不幸福》 作者序:借佛法拥有幸福人生/ 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心灵危机?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 1. 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 2. 金钱能够带来满足,但效果是最小的 3. 痛苦的因缘:过度的欲望、自私心、执着 4. 永远不可能: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 5.“乐观者最早死” 6. 学会放下离谱的自私 7. 执着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 第二章 你可以更幸福 接近两千年前,龙树菩萨就已经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永远给我们带来新鲜感。过一段时间以后,新鲜感就变成了审美疲劳。 通过观念的调整,心灵的提升,就能减少烦恼,增强优越感与幸福感。在自己找到幸福以后,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拷贝到亲人、员工、亲戚、朋友以及更多的人身上,让所有人都得到幸福。如果整个社会都能这样,幸福指数怎能不增长?社会怎能不和谐? 1. 物质并不能带来永久,绝对的幸福 2. 知识不能滋养心灵 3. 我们错解了幸福 4. 不停息的欲望号机车,把人类引向了痛苦的深渊 5.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6. 佛教中的幸福密码 7. 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过低碳,简单的生活 8. 人生苦短,人身难得 9. 我们应该对生命有一个公正的态度、正确的认识 10. 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没有任何敬畏感 11. 不但要爱所有的人,还要爱所有的生命。 12. 学不学佛,完全是自己的自由 13. 内心可以强大到所向披靡 第三章 千万不要把幸福浪费掉了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叫做享受幸福;从解脱的角度来说,这叫做浪费福报、浪费幸福。佛经中一再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把幸福浪费掉了!所以,在事业成功、心情舒畅、幸福无比的时候,一定要修自他相换。 1. 痛苦和 幸福”来时,都需要用佛法修心 2. 真正的幸福要靠修 3. 驯心若驯象 第四章 如何将病痛转为道用 虽然在生病的时候修这些修法,就不会在精神上受到太大的病魔的打击与伤害,但我们不能把这种修法仅仅当作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实际上,这种修法既可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同时在恢复健康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提前有所准备,如果生病的话,一定要修这个法。 1. 我们生病的时候,是不是只需要修这些法,而不用去看病呢? 2. 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 3. 视病痛为功德,从而清净罪业 4. 视病痛为善知识,认真取舍因果 5. 将病痛转为道用 6. 视病痛为修行顺缘,修习六种波罗蜜多 第五章 如何把痛苦转变成顺缘 凡夫总是这样,每当遇到痛苦时,第一个反应,是想把外在世界的痛苦连根拔掉,但对凡夫而言,有些东西是无法推翻和断除其根源的,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卓有成效的不同方法去面对。 1. 世人没有面对痛苦的方法,所以渴望幸福,害怕痛苦 2. 痛苦,是精神的一种特殊感受 3. 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造的 4. 没有修行的普通人,很难战胜痛苦 5. 佛教有什么解决痛苦的方法 6. 把悲痛欲绝的痛苦转化为出离心 7. 悲痛转化为皈依 8. 以痛苦消除傲慢心 9.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 10. 痛苦转化为行善的动力 11. 把痛苦转化为慈悲心 12. 把痛苦转为利他心 13. 任何一个修法,都应持之以恒 14. 胜义谛的方法 第六章 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我们往往认为:一切痛苦,都来自于物质的匮乏。当然,在我们贫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痛苦的确来自于物质的匮乏。但更多的痛苦,却是来自于精神的空虚、不满足与欲望的无限扩展。 1. 佛教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解决痛苦的方法 2. 在光明当中,没有幸福与欢乐,也没有痛苦与烦恼 3. 原始无明,就像大海中的波纹 4. 所有痛苦的根源,就是这个执著 5. 如果放下了执著,立即就能感到轻松自在,没有痛苦 6. 贪欲心、嗔恨心就像巨浪一样席卷着我们的灵魂 7. 善恶就像是烦恼巨浪最后变成的海啸 8. 觉悟以后,所有的痛苦都可以烟消云散 9. 没有一个人不需要禅定 10. 禅定的具体训练方式 《幸好有烦恼》 第一章 如何度过没有烦恼的一生 一件平常的小事,也是修行的机缘 003 追随内心,才能洞见生命的月光 010 参悟人性,点亮生命之火 017 心性的自在 024 发现心底的快乐与安详 031 寻觅属于自己内心的香格里拉 036 第二章 把人生的苦难转化为向上的力量 反省困境的根源,获得心灵的慰藉 045 充实人生的力量 053 痛苦能压垮人,也能使人坚强 059 苦难让人清醒 064 净化心灵的甘露 071 心声 075 第三章 你幸福了吗 如何获得纯粹的喜悦 085 钱财的确是身外之物 094 人生定位 102 如何脱离烦恼与痛苦 109 快乐的根源 115 获得真正的快乐 123 第四章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 放下虚荣、浮躁、贪执 131 追求内在的指引,才能驾驭人生的方向 138 真正的智慧 144 追寻心灵的归宿 155 精神的力量 162 接受真实之利 171 第五章 懂得生死的奥义,心就越发淡定安稳 看清生死的真谛,通达人生的真理 179 以关爱之心面对所有生命 187 众生平等,切勿杀生害命 194 珍贵的眼泪 202 如何面对生死 209 人生转折 214 走过的路 220 附录 227
ISBN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