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心理科学文库: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和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带头发展出的“分析心理学”为基础,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问题,分别就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品质、潜能开发、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以章节的形式展开具体阐述,同时每章节附以相应的心理测验、团体活动、案例、课后思考等,使阅读更丰富、形象、开阔、易懂,加强读者对《中国当代心理科学文库: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理解与学习。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心理科学文库: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由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郭燕燕,山西阳泉人,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和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会员,现为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分析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向。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曾参与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的课题《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和中央电教馆课题《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渠改萍,太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西省心理协会会员。多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曾参与编写山西省“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继续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等省内外刊物发表文章数篇。2011年曾获得由中共太原市委办公厅组织的“集全民智慧、建锦绣龙城”好建议征集活动优秀奖。
目录
第一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二、积极教育思想
第二节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体系
第二章学会积极认知
第一节乐观的概述
一、乐观的定义
二、乐观的积极意义
三、乐观的特点
四、乐观的测量
第二节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乐观
一、培养乐观的方法
二、防止过度乐观
第三节希望及其培养
一、希望的界定
二、希望的积极功能
三、如何判定青少年的希望水平
四、青少年希望水平的提升
团体心理活动:还原基本法
第三章建构积极的情绪
第一节情绪与情绪管理
一、什么是情绪
二、培育情绪管理的能力
三、情绪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节积极情绪的价值与模型构建
一、什么是积极情绪
二、积极情绪的价值
三、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模型
四、青少年积极情绪的培养
第三节积极情绪与流畅体验
一、心流与流畅体验
二、流畅体验产生的条件
三、培养积极的情绪
第四节青少年情绪特点
一、情绪体验的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
二、情绪体验的易感性与兴奋性并存
三、情绪体验的易变性与延续性并存
四、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特异性并存
五、情绪体验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
第五节青少年积极情绪的建构
一、建构积极思维
二、建构心理优势
三、建构心智习惯
四、建构个人资源
团体心理活动:快乐时光
第四章增进主观幸福感
第一节主观幸福感的含义及测量
一、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二、主观幸福感的测评
第二节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第三节应激心理与应对方式
一、应激心理与应对方式的基本理论
二、应激唤醒、应激状态与应激心理
三、应激管理与训练
第四节如何提升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提高对幸福的认知能力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六、引导正确归因,增强控制感,提高自信心
七、关注心理需求,增强积极情感
八、正视挫折,积极应付
团体心理活动:幸福账本
第五章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
第一节积极的人格
一、关于积极人格的基本主张
二、积极人格形成的心理动力
第二节青少年人格的形成特点
一、人格的形成
二、青少年的人格特点
第三节培养积极的人格
一、积极认知
二、积极体验
三、积极适应
第四节积极的自我
一、自我意识
二、培养青少年积极的自我
团体心理活动:我也不错
第六章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
第一节学会感恩
一、感恩的定义
二、感恩的结构
三、感恩的测量
四、感恩的积极心理功能
五、培养青少年的感恩品德
第二节学会宽容
一、宽容的定义
二、宽容的类型
三、宽容的发展模式
四、宽容的测量
五、宽容的积极功能
六、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宽容品质
团体心理活动1:成长的代价
团体心理活动2:宽以待人
第七章提升心理韧性
第一节心理韧性的概述
一、心理韧性的界定
二、心理韧性的结构
三、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青少年心理韧性的提升
一、青少年为什么要提高心理韧性
二、青少年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
三、心理韧性的干预模式
团体心理活动:两粒沙
第八章拓宽积极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转换与范围的扩大
一、交往中矛盾的两极性
三、交往的态度和方式的特殊性
四、交往的目的和效应
第二节培养青少年积极人际交往的能力
一、培养积极的爱
二、提升青少年的社交技能
团体活动: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九章积极心理治疗
第一节积极心理治疗概述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治疗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三、积极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
四、影响积极心理治疗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积极心理治疗的主要实施过程
一、辅助部分
二、主导治疗过程
第三节对积极心理治疗的评价
一、积极心理治疗的积极意义
二、积极心理治疗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情绪的发生都有着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既可以是生理因素,也可以是心理因素;既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社会因素。
情绪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处于心理发育不稳定期的青少年。情绪不仅影响人的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而且影响人的行为效果和人际关系,甚至影响到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能够有效克服干扰与困难,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而消极情绪则相反,会影响人的才智发展和身心健康,对未来的事业也将形成很大的危害。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情绪的特征:
第一,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意识状态是情绪体验的必要条件。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情绪作为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体验的程度也因人因事而异。心境是微弱、持久,具有沉浸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是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第二,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情绪最基本的4种表现:快乐、愤怒、恐惧、悲哀。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时手舞足蹈、怒时咬牙切齿、忧时茶饭不思、悲时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偶尔的消极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之中,则会影响生活,让生活失去色彩。
第三,情绪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意指情感及其独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一系列行动的倾向。”
第四,情绪大都与情景联系在一起,具有冲动性、情景性、暂时性、不稳定和波动性特征。一般而言,情绪与情景和刺激有关,人们遇到好的刺激和好的情景,就会产生积极情绪,而遇到坏的刺激和坏的情景,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ISBN | 9787510079405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作者 | 郭燕燕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