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美视域下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基于黑格尔的辩证美学理论、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和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指导,从审美视角对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深入探究,为肥胖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并通过体育锻炼追求精神美、心理美。
编辑推荐
《审美视域下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质化研究中的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对肥胖青少年的锻炼行为体验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一些量化研究对影响肥胖青少年实现健康美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目录
第一章导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构想
第二章核心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核心概念
一、美与关感
二、审美
三、体育锻炼行为
四、肥胖青少年
五、健康美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黑格尔的美学理论
二、马克思实践美学思想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理论
四、价值取向理论
第三章肥胖青少年的体育审美价值
第一节概述
一、价值与审美价值
二、体育审美价值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
第二节肥胖青少年的体育审美需求分析
一、体育锻炼为何需要审美
二、如何充分彰显体育锻炼中的美
三、肥胖青少年的体育审美需要现状分析(定量研究)
第三节肥胖青少年体育审美价值取向——健康美
一、研究设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四章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审美体验
第一节体育锻炼与健康美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四、小结
第二节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审美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过程
二、小结
第五章影响肥胖青少年健康美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一节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歧视知觉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二、结果与分析
三、小结
第二节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二、结果与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体育课学习满意度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二、结果与分析
三、小结
第六章肥胖青少年健康美的实现
第一节肥胖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审美化
一、体育审美态度
二、体育审美观念
三、体育审美标准
第二节干预策略
一、制定干预策略的原则
二、控制体重的干预策略
三、消除自卑心理的干预策略
第三节学校体育教育的审美化
一、以美启真
二、以美扬善
第七章结论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结论
二、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研究协议书
附录2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价值体验访谈提纲
附录3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审美价值取向访谈提纲
附录4体育锻炼与健康美关系量表
附录5青少年健康美需求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6青少年歧视知觉量表
附录7青少年自我效能感量表
附录8青少年体育课学习满意度量表
附录9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体育行为学属于行为学中的一个子学科,行为是体育行为的上位概念,而体育锻炼行为又是体育行为的下位概念。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体育锻炼行为,我们应首先认识什么是体育行为。刘一民认为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求而进行的活动;①宋晓东认为体育锻炼行为不等同于身体活动,体育锻炼行为是指具有一定强度、时间、频率特征和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身体活动,而身体活动是指身体消耗能量高于安静状态下新陈代谢所需能量,因此体育锻炼行为是一种在余暇时间进行的身体活动。②
四、肥胖青少年
(一)肥胖
关于肥胖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主要从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疾病心理学等视角进行了探讨,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对肥胖概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医学界的黄悦琴认为,肥胖是指由于人体内储存了过量的脂肪,表现为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或细胞增多,即全身脂肪组织体积增大,与其他组织的比例严重失调的一种状态,③其通常表现为体重超过正常值的范围,还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以至于多数肥胖者由各种原因引起机体的能量供需失衡,摄人的能量多于机体消耗能量j过剩的能量并以脂肪形式存于体内。从运动生理学角度上来看,邓树勋认为,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这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机体脂肪组织量过多,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④从疾病心理学视角上来看,王金道认为,在研究青少年肥胖工作中,我们均排除了有内分泌紊乱、脑外伤、肾疾病及染色体异常等既往病史的继发性肥胖群体,这些研究被试均属于青少年单纯性肥胖。⑤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肥胖人群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主要产生了3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按照脂肪细胞学特性,可分为增大型、增殖型以及混合型肥胖;按体脂分布状况。
ISBN | 9787209087018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马德森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