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脏病学进展(2014) 730910663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现代心脏病学进展(2014)》力求反映2013年至今的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最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成果和诊治指南,使广大心血管病工作者能更准确把握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前沿动态。《现代心脏病学进展(2014)》共分5个部分,关注心血管病诊治的新技术、新策略和新指南推荐,并融入更多的对新指南争议内容的解读,如血脂、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病等,具有极强的临床意义。《现代心脏病学进展(2014)》中冠心病领域仍是重头内容,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新器械的应用、药物治疗策略和技术要点改善等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心脏病学进展(2014)》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 指南解读 2013年血脂新《指南》解读 2013 AHA/ACC关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南》 AHA/ACC/CDC联合发布《高血压管理科学建议:高血压控制的有效途径》(指南解读)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2013年ESC/ESAD指南解读 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策略的选择——欧美《指南》给我们的提示 决策贯穿全程,开通阻塞血管是第一要务 我看JNC 8:没了名分成绝唱,有些底气靠质量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2013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 第二篇 药物新进展 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新视野 利伐沙班最新试验进展 新型抗凝药物在房颤抗凝治疗中的评价 阿哌沙班与华法林对比研究 坎格雷洛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 第三篇 冠心病 冠心病新进展:经皮心室重建术技术简介 新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物(PCSK9抑制剂)研究进展 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策略 二代DES时代双联抗血小板的疗程:支架还是患者?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常规PCI未必亚于直接PCI的选择 螯合疗法是否改变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CABG是否优于PCI(FREEDOM) 比伐卢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STEMI患者直接PCI前行血栓抽吸是否有效 可降解支架的应用前景 花瓣技术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Diamondback360⑧轨道旋磨系统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ORBITⅡ) 生物可降解支架最新研究进展 EUR()ASPIRE系列研究临床意义解读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功能学检查:瞬时无波型比率(iFR)能取代血流储备分数(FFR)么 血流储备分数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肌钙蛋白和肽素试验对ACS诊断的价值(BIC—8) 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治疗中心血管获益与糖尿病风险研究 第四篇 心律失常 左心耳封堵术应用新观点 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治疗新进展 室性期前收缩的评估与处理 三联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房颤的射频消融杂交手术进展 心房颤动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可穿戴式除颤器 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双心室起搏新进展 接触测压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中的研究进展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进展2013 CRT是否改善窄QRS波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第五篇 其他 H型高血压在中国的经验 肾神经消融适应证选择及技术操作要点 RDN争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价值如何 肥胖悖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否增加心脏病发生危险 EXAMINE和SAVOR—TIMl53研究结果解读 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出现的糖耐量异常的诊断和预后 18F—NaF PET显像预测冠状动脉斑块破裂 Naplll对iPS细胞自我更新和向心肌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及可能机制的探讨 新型第2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装置Lotus的临床应用进展 经皮二尖瓣修复术的应用现状 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应用现状 静脉血栓形成免疫黏附机制的假说 醛固酮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 重组人松弛素—2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治疗价值及前景 基因治疗房颤:路有多远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 “适宜”梗死心肌物理微环境在影响移植细胞转归中的作用
文摘
版权页: (3)糖尿病心肌病:长期高血糖(即使无冠脉病变、瓣膜病和高血压病)影响心肌组织,增加心功能异常的风险。左心室顺应性减低(糖尿病心肌病早期表现)在糖尿病早期已检测到。糖尿病常常合并高血压,因此很难分辨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病对舒张功能不全的作用。发病机制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积聚、胶原形成和纤维化,导致钙内环境稳定和心肌胰岛素信号异常。这些异常改变使心肌强硬度增高,心肌顺应性降低。根据《ESC指南》,可用常规多普勒测定经二尖瓣血流指数和二尖瓣瓣环组织多普勒指数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后者伴左心充盈压增高,转而影响经二尖瓣血流频谱类型。一般认为,舒张功能异常后,随时间发展心肌功能也逐渐异常,引起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常常合并存在,因此是否心肌功能主要由糖代谢异常所致(或由几个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尚有争论。从临床角度而言,目前预防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发生和心力衰竭注重于合并症的联合药物治疗,这可以解释糖尿病患者谨慎的血压控制十分有效的原因。 2.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在DIABH YCAR试验中,心力衰竭是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BEST试验显示,2型糖尿病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人院的风险。糖尿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一年住院率为31%(无糖尿病者则为24%),一年死亡率高于无心力衰竭者12倍。SOLVD和CHARM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 3.2型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通常需要联合应用以减轻充血症状,必要时加用依伐布雷定。 ACEI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降低死亡率,因此有应用指征。ARB与ACEI的益处相似,因此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LVEF<40%患者如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仍有症状,不应联合应用ARB,而可加用MRA,以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ISBN7309106636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葛均波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