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978711719655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处理消化道出血必备专著
编辑推荐
近年国内外在消化道出血处理,包括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静脉曲张出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消化性溃疡处理等方面制订了不少相关指南和共识。这些指南和共识基于最新研究成果,有循证医学证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每年的医疗总量居国内前列,临床医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处理方面。为了能够系统地阐述消化道出血,使临床医生能够获得尽可能详尽的参考书,我们将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指南/共识与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撰写本书。 全书从总论、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4方面,对消化道出血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诊疗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作者简介
戈之铮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全国小肠病学组副组长、上海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及候任主委、上海市小肠病学组组长、上海市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研究会副主任委员,《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中华消化内镜杂志》、《胃肠病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曾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日本昭和大学、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院、东京国立癌中心学习深造。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消化道出血概况 第二节消化道血管畸形和出血 第三节非甾体消炎药相关胃肠病和消化道出血 第四节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放射学评估和干预 第五节老年人消化道出血 第六节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 第七节消化道出血的外科处理 第八节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第九节消化道内镜操作前后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处理 第十节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和预防新方法展望 第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上消化道出血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第三节风险评估系统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第四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第五节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处理 第六节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处理 第七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第八节胆道出血 第九节胰性出血 第十节质子泵抑制剂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下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下消化道出血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第三节结肠缺血症 第四节肠道憩室出血 第五节放射性肠炎 第六节感染或炎症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 第四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粪便隐血试验的评价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处理 第三节小肠镜检查 第四节胶囊内镜检查 第五节术中小肠镜检查 第六节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流程和相关评价
文摘
版权页: (二)部位和病因绝大多数下消化道出血源于结肠或直肠疾病。小肠出血仅占消化道出血的1%~5%,但是其诊断困难,故被称为原因不明的出血。发病的原因因国别和人种的不同存在差异。在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病因为结肠憩室病,占下消化道出血原因的70%;其次为肠道血管发育不良(又称动一静脉畸形)和血管扩张症等血管病变,多见于右半结肠;其他原因还有结肠癌、结直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等。而在我国,最常见的原因为结肠癌和结肠血管发育不良;其次为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小肠肿瘤和结肠憩室病。此外,不同年龄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儿童以Meckel憩室最多见,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此外,肠套叠和幼年性结肠息肉病也是常见原因。青壮年则以肠息肉和癌为常见,其次为炎症性肠病。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结肠癌和血管畸形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尤其后者是血管退行性病变造成,正逐渐成为我国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必要措施对于一般情况平稳的慢性出血患者,可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定位和病因诊断。可选择的主要辅助检查有结肠镜(或双气囊小肠镜)、内脏动脉造影、99mTc标记红细胞闪烁照相、腹部增强螺旋CT等。一旦诊断和定位明确,则根据病因决定是否行择期手术治疗。如肿瘤性病变(癌或息肉)和憩室是手术的适应证;老年患者血管畸形如介入治疗后仍反复出血也需手术;而炎症性肠病则多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术式相对简单,在明确诊断和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主要行病变肠段的彻底切除,并行肠吻合术,特殊情况下可行肠造口术。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处理较慢性出血有所不同。一般治疗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如生命体征的监测、充分的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交叉配血、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等,在术前治疗流程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插入胃管直至抽得胃液或胆汁,必要时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充分确认出血部位在下消化道。 排除直肠肛管出血:因直肠下段和肛管在剖腹探查时无法查及,因此早期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先行直肠指检,明确是否有肿瘤、溃疡、肛裂及其他肛门直肠疾病,了解出血来源。由于结肠镜检查时常遗漏肛管出血灶,因此接着应行肛门镜检查,目的是排除痔出血。如有条件可行乙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直肠是否正常,以明确出血来源于近端结肠。 尽早行结肠镜检查,用于诊断憩室病或结肠肿瘤,并为结肠黏膜缺血提供间接证据。但此时由于缺乏肠道准备,肠腔内有鲜血污染镜面,妨碍观察,使其诊断价值受到_定的限制。进镜后需反复冲洗吸引,内镜操作技术要熟练,动作轻柔,避免充气过度加重出血甚至发生穿孔。
ISBN978711719655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戈之铮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