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摔跤教程》从历史、教学、技法、防身、力量、评判与鉴赏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式摔跤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式摔跤的历史、特点与作用,中国式摔跤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式摔跤的教学手段、技术练习方法、力量练习方法和评判与鉴赏等。
编辑推荐
《中国式摔跤教程》可作为体育院校学生、普通高校学生专项选修课、校任选课的使用教材,也可作为喜欢中国式摔跤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式摔跤概述
第一节 中国式摔跤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式摔跤的流派与技术分类
第三节 中国式摔跤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章 中国式摔跤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 中国式摔跤与文化
第二节 中国式摔跤与传统文化
第三章 中国式摔跤技法的力学分析
第一节 中国式摔跤的生物力学基础
第二节 中国式摔跤的跤架与移动的力学分析
第四章 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与力量练习
第一节 徒手基本功练习
第二节 专项基本功练习
第三节 中国式摔跤的器械练习
第四节 中国式摔跤的力量练习
第五章 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动作与方法
第一节 中国式摔跤的站立姿势一一跤架
第二节 中国式摔跤的步法
第三节 中国式摔跤的手法
第四节 中国式摔跤倒地技术
第五节 中国式摔跤搭勾、搭扣及腰带系法
第六章 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脚腿技术
第二节臀胯技术
第三节腰背技术
第四节手臂技术
第五节头肩技术
第七章 中国式摔跤的教学
第一节 中国式摔跤教学概述
第二节 中国式摔跤技术教学阶段
第三节 中国式摔跤教学错误动作的预防和矫正
第四节 中国式摔跤教学场地与安全
第五节 中国式摔跤游戏的组织与教学
第八章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
第一节 中国式摔跤竞赛通则
第二节 中国式摔跤的一般规定
第三节 比赛中的判罚
第四节 判定胜负和确定名次
第五节 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六节 裁判方法及手势口令
第七节修改与解释
第九章 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与预防
第一节 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的概述
第二节 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第三节 中国式摔跤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
第四节 中国式摔跤运动常见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文摘
版权页:
根据以上稳度法则,基底范围越小、重心越高的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重力作用线就越容易超出基底范围,因而其稳定程度也就越差。摔跤时为了保持较大的稳定度和抗衡对方袭来的横力冲击,一般采用两腿左右或前后均开,以扩大基底范围;膝关节微屈,以降低重心。形成前腿稍绷、后腿弓的半丁字步式跤架姿势。
不同的跤架和跤姿,其稳定角随方向而异。在对方稳定角小的方向上用跤,容易破坏定性而将其摔倒。在实战中,不论采取何种手法和步法,都是为了改变对方站立时在各方向上的稳定角,从而寻求在对手稳定角最小的方向上使用跤力将其轻巧地摔倒。总之,中国式摔跤是一项重视技艺的运动,进攻时,要找准对方稳定角最小的方向使招用法;而在防守时,要根据对方动作与力的变化随时随地保持和改变自己的稳定角,以便对抗对手的跤力,防止被摔,甚至可以乘彼之虚,反守为攻。
中国式摔跤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这是因为力量与跤力有本质的区别。平常我们所说的一个人力气大,力大无穷,是指一个人先天禀赋的力量素质,是肌肉中的绝对力量及其储备的表现,应称其为“本力”。在这种力量素质的基础上,经过特定的训练而获得力量的增加和用力技巧的综合,现代运动学称为“专项力量”。通过中国式摔跤特定训练而产生的专项力量,由于训练方法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实际上,中国式摔跤是一种强调技艺的对抗性运动,是力量与技艺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
(二)力偶与跤力
物理学上把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1=—F2)。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平行力称为一组力偶。由于构成力偶的两个力的矢量和为零,因而力偶不能影响物体的平移,但它可以使物体发生转动,因为二力之间有力偶矩,力偶矩是两力中的一个力与力偶臂(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乘积。例如,汽车司机双手转动方向盘时就是施加一个力偶矩,使方向盘转动。
摔跤运动中的被摔倒地,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身体通过脚底边缘某点的轴旋转倒下,脚不离开地面,整个身长绕轴转动,使身体转动的力是对方所施外力及其本身重力。二是身体绕其自身正交轴(基本上通过身体重心)旋转后,脚底离开地面,下落倒地。
ISBN | 9787560561158 |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胡玉玺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