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现代日本经济概论(第3版)》为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主要内容包括战后经济恢复(1945—1954年);高速经济增长(1955—1973年);低速经济增长(1974—1990年);长期经济停滞(1991—2001年)等。
编辑推荐
《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现代日本经济概论(第3版)》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昌黎:1944年12月生,辽宁瓦房店人。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京都大学、神户大学访问研究;在滋贺大学、立命馆大学任职教授,在崎玉大学、甲南大学任职非常勤讲师,讲授中国经济;在日本金融学会、神户大学等做学术报告30余次。中华日本学会、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亚太经济学会理事;大连市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经济,结合研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共出版专著4部,编著3部,译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1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奖成果40余项。代表著作:现代日本经济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主要论文: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经济研究,1987.8;关于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的两点思考,经济研究,1993.5;出资者对企业的双重所有权是一种误解,经济研究,1995.5;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合,世界经济,1995.6;论日本资产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日本学刊,1995.2;关于资产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财经问题研究,1997.1;APEC框架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对策,[日]亚洲太平洋研究,1998.3;日本经济集团化战略的变化与调整,国际经济评论,2001.4;论中国世界工厂及其对策,中国工业经济,2002.10;全民炒股与赌博资本主义——对厉以宁等五位经济学家聚首质疑吴敬琏的质疑,财经问题研究,2002.10;经济全球化新论,财经问题研究,2003.5;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日]彦根论丛,2004.9;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一从中日比较看我国的出口贸易,国际贸易,2006.3;全球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与东亚外汇储备过剩与运用的问题,世界经济研究,2006.3;日本政府回避中日FTA的原因与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2;论重化工业发展的客观存在与继续发展的必然性——与吴敬琏同志商榷,经济学动态,2007.3。
个人主页:http://web.tenet.org.cn/web/lchl
目录
第1章 战后经济恢复(1945—1954年) 1
1.1 战争破坏和民主化改革 /1
1.2经济恢复 /3
第2章 高速经济增长(1955—1973年) 9
2.1 高速增长和三大景气 /9
2.2高速增长的终结 /l3
第3章低速经济增长(1974—1990年) 18
3.1 日本经济的重大转折 /18
3.2低速增长和贸易摩擦 /21
3.3 平成景气和泡沫经济 /25
第4章 长期经济停滞(1991—2001年) 令33
4.1 泡沫经济崩溃和泡沫经济崩溃萧条 /33
4.2长期经济停滞 /37
第5章 缓慢经济增长(2002年以后) 42
5.1新世纪初的景气 /42
5.2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重经济萧条 /46
第6章重化工业化 57
6.1 重化工业的发展 /57
6.2制造业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变化 /66
6.3 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71
第7章信息化 79
7.1 信息产业发展 /79
7.2信息化发展 /84
7.3信息化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92
7.4推动信息化的战略和政策措施 /l00
第8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l06
8.1 高速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问题 /106
8.2泡沫经济崩溃后出现的严重问题 /109
8.3 新世纪初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12
第9章新世纪初的立国战略与发展战略 l21
9.1 立国战略 /121
9.2发展战略 /126
第10章 新世纪初的宏观经济运营 136
10.1 经济社会改革 /136
10.2经济财政运营 /139
10.3安倍经济学 /l41
10.4 应急对策 /144
第1 1章 日本式经营 l50
11.1 经营理念和企业逻辑 /l50
11.2终身雇用制 /l56
11.3年功工资制 /l62
11.4企业内工会和日本式劳使关系 /l70
11.5 相互持股和法人所有制 /175
11.6 系列化生产和系列内交易 /l79
11.7主银行制度 /l82
第12章 日本式经济体制 191
12.1 日本式经济体制的发展与特点 /l91
12.2 日本式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改革 /199
第13章财政 205
13.1 预算制度和一般会计 /205
13.2财政投融资 /212
13.3地方财政 /216
13.4财政重建和财政结构改革 /218
第l4章金融 227
14.1 金融机构和金融体制 /227
14.2金融活动和金融政策 /230
14.3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与银行改组 /240
14.4 不良债权及其解决的政策措施 /245
第15章经济社会计划 254
15.1 战后初期的经济统制(1945—l954年) /254
15.2综合性经济社会计划(1955—1999年) /255
15.3事业计划(2000年以后) /260
15.4 日本经济社会计划的性质、作用及其问题 /270
第l6章 国土利用与国土开发 D275
16.1 国土和土地利用概况 /275
16.2相关法律和土地政策 /278
16.3 国土综合开发 /280
16.4 三大都市圈整备与地方开发 /291
16.5 国土开发的问题 /299
第l7章 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 304
17.1 环境保护 /304
17.2循环经济和环境产业 /320
第18章 国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331
18.1 国民生活 /331
18.2 社会保障 /342
附录长期统计资料 357
主要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382
文摘
版权页:
以大银行的集中破产为标志,“银行不破产”神话彻底破灭了。另外,在危机期间,失业形势更为严峻,1998年失业人数增加到294万人,比1996年增加30.7%,失业率也由3.4%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4.3%。不仅如此,1998年还首次出现了雇用人数绝对减少的局面,特别是建筑业和制造业,雇用减少的现象更为显著。劳动者人均报酬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1998年减少0.9%,1999年减少1.3%。与此同时,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在1998年下降1.1%,l999年又下降2.1%,个人住宅投资在1997和1998年分别下降12.1%和14.3%,其下降幅度之大,都是战后以来的第一次。
4.2.4 失去了10年
1)没有繁荣感的IT景气
正当日本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美国却实现了持续10年之久的景气繁荣。1999和2000年,以IT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动力,美国经济又呈现出新的强劲发展态势。受美国经济繁荣的影响,在IT产业发展和对美出口扩大的带动下,日本经济在1999年1月以后好不容易摆脱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迎来了IT景气,2000年实际经济增长率恢复到了2.9%,是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然而,这次景气复苏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持续到2000年11月。
与1995年前后资产紧缩下没有繁荣感的涟漪景气一样,这次景气回升不仅没有给日本经济带来多大的希望和光明,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紧缩的矛盾。具体表现在:股市和地价继续下跌。2000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虽然由上年初的13832日元回升到了19835日元,但很快又转为下降,到年末又下降到了14410日元。从地价方面看,继1998年全国平均地价下跌2.4%之后,1999和2000年又分别下跌了4.6%和4.9%;②物价持续下跌。自1996年以来,生产者批发物价就一直是下跌的趋势,1998年比上年下跌2.1%,1999年又下跌了1.0%。从消费物价方面看,自1995年以来,虽然其基本保持稳定,1998年增长0.2%,但1999和2000年都下降了0.5%。这种批发物价和消费者物价同时持续下跌的局面,在战后以来还是第一次;③家庭收入和个人消费持续萎靡。在出现IT景气的2000年,劳动者人均报酬是零增长,2001年又是下降1.0%的负增长。与此同时,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在1998和1999年减少的基础上继续减少,2000年减少1.7%,2001年减少2.2%;④失业率继续提高。在1999年末,完全失业人数增加到320万人,完全失业率也进一步提高到了4.7%。
ISBN | 9787565416903 |
---|---|
出版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刘昌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