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社会学研究生系列教材: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针对社会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实际社会研究的需要,围绕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研究与设计的关系、研究问题选择、文献回顾等基础内容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在对研究设计一般原则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的设计;第三部分主要围绕与写作相关的内容进行介绍。除了逐一介绍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外,还专门介绍了研究计划书的写作要求;第四部分通过详细介绍一个实际例子,将前面各章的内容融汇在一起,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问题选择、文献回顾、研究设计、论文写作的全部内容。
编辑推荐
《21世纪社会学研究生系列教材: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的一大特点是列举了各方面的实例,作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研究生和缺乏经验的社会研究者一些实际的启发和帮助。
作者简介
风笑天,1954年7月生于武汉。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著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等著作;承担美国福特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课题20余项;曾赴美国杜克大学、得克萨斯大学、阿拉巴马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以及我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访问交流和从事合作研究。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研究与研究设计
二、社会研究的类型
三、社会研究中的变量关系
四、社会研究的指导原则
五、科学精神与方法素养
第二章研究问题
一、从研究领域到研究问题
二、从现实问题到研究问题
三、寻找研究问题的方法
四、如何从文献中发现可能的研究问题
五、好问题及其标准
第三章文献回顾
一、文献回顾及其类型
二、文献回顾的意义
三、文献回顾与研究的关系
四、如何进行文献回顾
第四章研究设计概述
一、研究路径的选择
二、将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相连接
三、研究假设的建构与验证
四、一个研究设计实例的解析
第五章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研究的特征及适合调查的问题
二、抽样设计
三、概念测量与问卷设计
四、资料收集方式的设计问题
五、调查设计的一个例子
第六章实地研究设计
一、实地研究及其相关概念
二、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及适用范围
三、实地研究的设计要点
四、个案研究及其设计
第七章文献研究设计
一、内容分析方法的设计
二、二次分析方法的设计
三、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的设计
第八章研究计划书
一、研究计划书及其作用
二、研究问题、背景及意义
三、文献回顾、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研究设计
六、研究的具体计划
第九章论文写作(上):标题、摘要、导言
一、论文写作概述
二、标题、摘要与关键词
三、导言及其写作
第十章论文写作(中):文献回顾、研究方法
一、文献回顾的写作
二、研究方法部分的结构和写作要求
第十一章论文写作(下):结果、讨论、参考文献
一、“结果与分析”部分的写作
二、“总结与讨论”部分的写作
三、参考文献与注释
第十二章实例解析
一、研究的缘起、问题及研究设计
二、论文的撰写与解析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序言
为社会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的研究生写一本研究方法的教科书,或者说,写一本指导他们如何做研究的书,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在一定意义上,研究的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靠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慢慢增强的。一本教材所能给予研究生们的,常常只能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的研究实例以及一些相关的提示。
早在四五年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热情邀请笔者撰写此书。但笔者几次都推迟了。原因主要是感到自己对研究生层次的方法教材究竟应该如何写心中没底。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多次向自己所认识的国内外同行进行了解,特别是借助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向熟识的同行请教。几次访问美国,还特地旁听了社会学研究生的方法课,以亲身体验他们的教师如何给研究生上方法课。结果发现,各个学校、各位教师的情况都不一样。
在美国的大学中,给研究生讲授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师主要采取下列几种教学方式:一种方式是以讲授统计分析方法、特别是高级统计方法为主。除了简要介绍一些因果关系的基本逻辑和研究的构成要素外,几乎就只讲统计分析的逻辑和统计方法的内容。他们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美国有大量的原始数据供研究者挑选和使用。同时,有些教授也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学着去收集小规模样本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数据来写论文,倒不如让他们学会研究的逻辑和统计分析方法,然后直接选用大规模的、通常是著名研究机构收集的高质量数据。如果是采用这种方式,那么可用的教材比较多,但基本上都是高级社会统计学的教材。另一种方式则是以讲解研究设计、特别是研究计划书(proposal)为主(但其中却不会有如何收集第一手资料方面的内容,即完全不考虑资料收集的过程和各种具体方法),教师按照研究计划书的结构,分别选用一些对应的经典著作相关章节和经验研究论文,指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讨论,最终学生完成其研究计划书的撰写并作为课程考核内容。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大部分也没有教材。教学一般是采用讨论班(seminar)的形式,比较困难的部分则由老师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也是可行的,因为他们有非常丰富的经典著作和经验研究文献资料,同时研究生班级的规模通常也非常小,一个老师、三五个学生是很常见的现象。
ISBN | 7300201547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风笑天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