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律学国际指南(2014)》共收录五个专家共识与指南,其内容真可谓为“前沿”。以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诊治专家共识为例,这几乎是该领域首次推出的指南。其内容包罗了九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定义、诊断与治疗的总述,还包括每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具体治疗意见。
编辑推荐
《心律学国际指南(2014)》首次收录日本心血管学会指南的另一意义在于从地域而言,日本与中国毗邻,有些心血管的发病特点可能更相似。以肥厚型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发病比例而言,在欧美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约占病例的3%,而日本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对发生率,高达30%以上,而近年资料表明,中国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并率也在30%以上。因此,及时借鉴日本的相关理念与经验十分重要。这是《心律学国际指南(2014)》的一次尝试,很想得到各位读者的反馈意见。
目录
第一部分 2013HRS/EHRA/APHRS原发性遗传性
心律失常患者的诊疗专家共识
1 引言
2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
3 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
4 儿茶酚胺敏感多形性室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
5 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
6 早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
7 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PCCD)
8 不能解释的心脏骤停:特发性室颤
9 不明原因的心源性猝死:不明原因猝死综合征(SUDS)和不明原因的
婴儿期猝死(SUDI)
10 遗传性心律失常诊疗中心(Inherited Arrhythmia Clinics)
第二部分 2013 ESC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
1 引言
2 起搏适应证
3 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
4 特殊条件下的起搏适应证
5 起搏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并发症
6 患者管理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早复极指南新观点
1 早复极的定义
2 早复极的流行病学
3 早复极的临床表现
4 早复极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5 早复极的遗传学改变
6 早复极的新观点
第四部分 2011年日本心血管学会急性心衰的治疗指南
序言
1 总论
2 诊断
3 治疗
4 以代表性病因为基础的心衰治疗策略
5 并发症和治疗方法
6 舒张性心衰的治疗策略
7 全心衰的治疗策略
8 急性心衰向慢性期移行和出院的标准
9 临终关怀
10 治疗流程图
总结
第五部分 2012年日本心血管学会晕厥的诊断治疗指南
1 总论
2 各论
3 急诊科处理
4 车辆驾驶
文摘
版权页:
间隔的侧支循环较少的患者发病率较高。多支梗死中也会发病,且多发于初次梗死。前壁心梗中的心尖部间隔,下壁心梗时的底部间隔发病率较高。室间隔穿孔常发生在正常心肌和梗死心肌的交界处,穿孔部的大小决定左右分流的血流量。此外,还是生存率的预测因子。室间隔穿孔的患者,常出现急剧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低血压、全心衰症状(有时也以右心衰为主),以及新发生的全心脏收缩期杂音。确诊需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认分流血流的存在,并通过右心导管持续监测肺动脉内的血氧饱和度。外科治疗时机应根据各患者的基本情况确定。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手术前应使用血管扩张药减轻后负荷,降低左室压力,减少血液分流,通过强心药增加心搏出量,通过利尿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稳定血流动力学。未发生心衰症状的患者应待其进入慢性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周),择期手术。梗塞后经过2~3周以上,穿孔周围部位发生纤维化,心肌组织加强,手术的安全性提高。然而,自然预后提示,很少有患者在发病2~3周后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等待期间发生难以预测的急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例也不少见。即使在IABP辅助下,仍存在心搏出量低下,肺动脉高压持续进展,体液潴留、肾功能低下等症状时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手术效果在近年来逐渐上升,GUSTO—I研究显示外科治疗组的30天后和1年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30天生存率:外科治疗组53%,内科治疗组6%,1年生存率:外科治疗组47%,内科治疗组3%)。高龄患者和手术等待时间较长的患者效果较差。外科手术时同时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显著提高长期生存率。
手术中,梗死灶较脆弱,受力后容易裂开。因此,应尽可能在健康部位进行缝合,使用补片大面积覆盖梗死灶。急性期手术中无论有多少分流残留,仍以救命为第一任务。手术方法包括使用补片重建室间隔的Daggett法和使用左室心内膜重建心腔,阻断和右室交通的David法。米田一David法将牛心包袋状缝合在左室内相对健康的心肌上,可阻断与右室的交通,并减轻左室缝合部的左室压,报道显示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后出现重度左一右分流(肺一体血流比在2以上)以及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时,需要考虑再次手术。
ISBN | |
---|---|
出版社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作者 | 中国心电学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