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折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创伤之一。临床医生要进行恰当的骨折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从深入认识骨折的类型开始。《骨折分类图表手册》,收集了目前临床常用的、久经考验的经典分类方法,也吸纳了近10年来骨折分类的最新进展,包括OTA2007版通用分类法、各解剖部位的骨折特征分类法、骨折伴发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骨折并发症、骨折复位标准等分类内容。经过分析整理,采用简洁的文字列表和示意图形式呈现出来,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简明易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骨折分类概述1
第二章OTA2007年版分类法3
一、OTA/AO分类编码原则3
二、 肱骨骨折分类5
三、 肩胛骨骨折分类13
四、 锁骨骨折分类15
五、 尺桡骨骨折分类16
六、 手部骨折分类26
七、 股骨骨折分类32
八、 髌骨骨折分类42
九、 胫腓骨骨折分类43
十、 足部骨折分类56
十一、 脊柱骨折分类67
十二、 骨盆骨折分类69
十三、 关节脱位分类77
十四、 开放性骨折分类92
第三章上肢骨折脱位分类93
一、 锁骨骨折的分类93
二、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类97
三、 胸锁关节脱位的分类98
四、 肩胛骨骨折的分类99
五、 肩关节脱位的分类104
六、 肱骨近端骨折的分类104
七、肱骨远端骨折的分类109
八、桡骨头骨折的分类116
九、 桡骨颈骨折的分类117
十、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类117
十一、 尺骨鹰嘴骨折的分类119
十二、 肘关节脱位的分类121
十三、 前臂骨折的分类125
十四、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127
十五、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分类133
十六、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分类133
十七、 腕舟骨骨折的分类134
十八、 月骨骨折的分类136
十九、 腕部骨折脱位的分类138
二十、 腕关节不稳定的分类141
二十一、 手部骨折脱位的分类145
第四章下肢骨折脱位的分类153
一、 髋关节脱位的分类153
二、 股骨头骨折的分类155
三、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156
四、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159
五、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分类162
六、 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166
七、 髌骨骨折的分类168
八、 膝关节骨折脱位的分类170
九、 膝关节脱位的分类171
十、 复杂膝关节损伤的分类173
十一、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174
十二、 胫骨髁间嵴骨折的MeyersMcKeeverZaricnyi分类181
十三、 半月板与韧带损伤的分类181
十四、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WatsonJones分类183
十五、 上胫腓关节脱位的Ogden分类183
十六、 胫腓骨骨折的分类184
十七、 胫骨pilon骨折的分类185
十八、 踝关节骨折的分类188
十九、 下胫腓分离的分类194
二十、 距骨骨折的分类195
二十一、 跟骨骨折的分类197
二十二、 足舟骨骨折的Sangeorzan分类202
二十三、 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损伤的分类203
二十四、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的分类204
二十五、 第一跖趾关节脱位的Jahss分类205
第五章躯干骨折的分类207
一、 骨盆骨折的分类207
二、髋臼骨折的分类210
三、 脊柱骨折的分类213
四、 骶骨骨折的分类217
第六章伴发于骨折的软组织损伤分类220
一、开放性骨折的软组织损伤分类220
二、 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分类221
三、 枪弹伤的Long分级222
四、 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分类223
五、 Hannover骨折评分系统223
六、 Ganga医院损伤程度评分225
第七章骨折的其他特征分类227
一、 骨折线的特征分类227
二、 骨折粉碎程度的WinquestHansen分类227
三、 骨缺损的分类228
四、 儿童骨骺损伤的SalterHarris分类229
五、 骨质疏松程度的Singh指数229
第八章骨折愈合的分类231
一、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231
二、 骨折的牢固愈合标准231
三、 Hammer长骨干愈合的放射学标准(1985)231
四、 髓内钉治疗胫骨干的放射学愈合评分(RUST) 232
五、骨折延迟愈合的分类232
六、 骨折不愈合的WeberCech分类233
七、 异位骨化的分类234
八、 关节内骨折创伤性关节炎的评价标准234
第九章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236
一、 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Vancouver分类236
二、 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236
三、 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237
四、 髌骨假体周围骨折的Goldberg分类238
五、肩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238
六、 肘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的分类239
第十章骨折复位质量的影像学标准240
一、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的放射学评价标准240
二、 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质量的放射学评价标准241
三、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的放射学评价标准242
四、 胫骨pilon骨折复位质量的放射学评价标准243
五、踝关节骨折复位质量的放射学评价标准243
六、 下胫腓复位的影像学判断244
七、 髋臼骨折复位的影像学判断245
八、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的影像学判断245
参考文献247
文摘
第一章骨折分类概述
分类(classification)是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基本逻辑方法之一。认识事物总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comparison),“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通过比较进行分类,可以系统地总结和掌握已经识别的各种事物。
进行比较,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尺度或标准。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比较,可识别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即找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组,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形成分类体系。
骨折内固定学会(AO/ASIF)创始人Müller曾说: 任何骨折分类方法,只有在能反映损伤程度、指导治疗方法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情况下,才有实际意义。对一个具体的骨折,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考虑到: 医生的知识能力、所能得到的器材和辅助资源、患者的特征、骨折的类型和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以下表格分别介绍了骨折分类的功用(表1-1)、骨折分类方法的类型(表1-2)、 影响骨折分类结果一致性的因素(表1-3)。
第二章OTA2007年版分类法
一、OTA/AO分类编码原则
1. OTA/AO分类编码系统的发展见图21。
2. OTA骨折分类图解见图22。
3. 长骨骨折的分型编码原则见表2-1。
二、 肱骨骨折分类
1. 肱骨骨折的分类概要见表2-2。
2. 肱骨近端关节外单处骨折见表2-3。
ISBN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张世民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