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积极心理学丛书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正如海明威所言,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的心理弹性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不断积累,使人在极端的困境中能够恢复过来。 林雅芳所著的《心理弹性/积极心理学丛书》正是以“心理弹性”为主题,从有关心理弹性的研究出发,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生活案例,结合自己相关的咨询经历,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
目录
序积极心理学:当代人的精神救赎 前言 Ⅰ揭开心理弹性的神秘面纱 1.1心理弹性的研究背景 1.1.1心理弹性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现象学研究(20世纪50至80年代) 1.1.2心理弹性的快速发展时期——系统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1.1.3心理弹性研究的干预和反思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1.2心理弹性的定义 1.2.1Resilience的相关表述和译法 1.2.2心理弹性概念的演变和定义 1.3心理弹性的结构 1.3.1危险性因素 1.3.2保护性因素 本章小结 Ⅱ心理弹性是如何炼成的 2.1心理弹性的早期模型 2.1.1加梅齐等人的三种模型理论 2.1.2拉特的发展模型 2.2整合的心理弹性模型 2.2.1孔普弗的心理弹性框架 2.2.2理查森的身心动态平衡模型 本章小结 Ⅲ影响心理弹性的因素 3.1用家庭之爱建立心理弹性的基地 3.2作为心理弹性发展之延续的学校的保护 3.3社会应为个体弹性的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 本章小结 Ⅳ如何提高心理弹性 4.1弗兰克尔的人生与意义治疗 4.2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 4.3与问题相比,应对方式本身才是问题 4.4先接纳,后放下 4.5做情绪的主人 4.5.1减少消极的情绪体验 4.5.2 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 4.6个体 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本章小结 Ⅴ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心理弹性者 5.1关注心灵和身体 5.2能掌握并及时适应变化 5.3结果很重要,过程更重要 5.4更多的社会支持 本章小结 Ⅵ学校里的心理弹性促进化 6.1敢问路在何方—-从挫折教育到心理弹性教育 6.1.1古代挫折教育与心理弹性教育的精髓 6.1.2现代挫折教育的兴起 6.2学校心理弹性项目带来的思考 6.2.1提高心理弹性的项目 6.2.2项目引发的思考 6.3亟须在学校教育中加入心理弹性教育的群体 6.3.1社会伤疤——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建设 6.3.2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发展趋向 本章小结 Ⅵ心理弹性的干预和应用 7.1家庭教育和治疗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 7.1.1家庭教育培养心理弹性中的问题 7.1.2心理弹性的家庭干预 7.2常见的提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咨询方法 7.2.1表达性干预方法 7.2.2认知一行为的治疗 7.3团体辅导中提高心理弹性的方法 7.3.1认知一行为团体辅导方案示例 7.3.2正念的干预模式 本章小结 Ⅶ心理弹性的升华——创伤后成长 8.1什么是创伤后成长 8.2创伤后成长是怎样发生的 8.3如何获得创伤后成长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ISBN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林雅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