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构成:民国文人写作十讲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一篇文章的构成:民国文人写作十讲》文笔凝练,语言优美,如行云流水,富于节奏,令人不忍释卷。附录还收录了郭莽西先生手稿两幅,正是民国文人文采与书法俱佳的见证。一册在手,追忆大家风采,不亦乐乎?作者简介 郭莽西,(1910-1949)浙江东阳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文学系,先后任浙江天台中学、处州中学、联合中学教师,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上诲大夏大学讲师,副教授。194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解放前夕,积极投身迎接解放的斗争,不幸被捕,牺牲于上海闸北宋公园。1950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目录 七十年前一枝梅(重版序)001 叶序001 第一讲 国文不是学问 郭莽西001 第二讲 读书、作文、做人 郭莽西008 第三讲 写什么?怎样去写? 郭莽西021 第四讲 描写的一个定理 郭莽西 027 第五讲 抒情的几个基本法式郭莽西037 第六讲 开头和结尾叶圣陶057 第七讲 怎样写小品文? 夏丐尊067 第八讲 做成一首诗的几个步骤王季思等092 第九讲 小说是怎样写成的? 姚雪垠107 第十讲 时论的格局 王季思120 后记 l29 怀念父亲郭莽西 131 《轻纱的梦》曲谱影印文本 l35 《一篇文章的构成》影印文本 137文摘 版权页: “道是无处不在的!”以上是肯定式的命题;“无政府主义不能行于今日之中国”“米不是西洋人的主要食粮”“人世间是没有公理的”,这三个就是否定式的命题。有时也稍有变化,例如:“妇女解放论”“英吉利论”等,但你心中必有是或否的主张存在,所以仍是命题。命题是一个完全的句子,肯定的,或否定的。但疑问句、命令句、愿望句或惊叹句都不能作为命题,因为所表示的都不是一个断定,用不到证明。要证明你的主张的正确与否,必须尽量觅取论证。论证的方法是多端的,但必须学习论理学(逻辑学)运用圆熟后方可。本文篇幅有限,无法一一介绍。好在本书中选有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开头和结尾》,中间举有议论文的例子;同时本书中还有王季思先生的《时论的格局》,都可以暂时充饥的。现在只举一个短短的例子在下面:但是到了现在,关于女子和文学的观念全然改变了。文学是人生的或一形式的实现,不是生活的附属工具,用以教训或消遣的;他以自己表现为本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他的效用以个人为本位,以人类为范围。女人则为人类一分子,有独立人格,不是别的什么附属物。我们在身心状态的区别上,承认有男子女子儿童的三个世界,但在人类面前都是平等的。与男女的成人世界不同的儿童,世间公认其有文学的需要,那么在女子方面这种需要自然更是切要,因为表现自己的与理解他人的情思,实在是人的社会生活的要素;在这一点上,文学正是唯 一需要的修养了。 ——《女子与文学》
ISBN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郭莽西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