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 胡颂恩【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9787117202671
配送至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至第四章)和分子生物学常用检验技术(第二篇,第五章至第十一章)两大部分。基于前期对国内医院、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的调研分析,借鉴欧美国家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进展,第二篇的内容主要涉及聚合酶链扩增、核酸杂交等检验技术,以及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病原性微生物和肿瘤个体化靶向治 疗有关的分子检验项目,并引入即将进入医学检验领域的下一代测序技术等内容,以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虽然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和针对性强等优点,但存在技术门槛较高、操作复杂等特点。有别于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是,分子生物学检验需要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方法、试剂和操作规程的标准化和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因此,本教材第二篇还包含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推荐目录文摘
编辑推荐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分子生物学与检验技术》在教材建设方面,编者们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对教材的指导意见,在强调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同时,基于“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强化教材内容的可读性、易学性,使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知晓“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编者们摒弃了与分子检验无关的冗余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凸显高职高专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本教材适合于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希冀了解分子检验技术并解释诊疗结果的临床专科医生和第三方医学检测中心的工作者。
目录
第一篇分子生物学基本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分子生物学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的里程碑
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主要任务
一、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理论基础
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分析对象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第二章 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基本组成
二、蛋白质的结构
三、蛋白质的功能
第二节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分类、分希与生物学功能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三、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第三节现代遗传中心法则
一、DNA的生物合成
三、RNA的生物合成
三、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学
第一节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
一、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
二、基因组
第二节原核生物基因组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一般特征
二、质粒
三、大肠杆菌基因组
第三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一般特征
二、细胞质基因组特征
第四节病毒基因组
一、病毒基因组的特征
二、DNA病毒
三、RNA病毒
第四章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第一节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
一、细胞周期及其控制点
二、细胞凋亡与调控
第二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一、癌基因
二、抑癌基因
第三节肿瘤的发生与相关检验
一、肿瘤的发生
二、肿瘤的相关检验
第二篇分子生物学常用检验技术
第二篇 分子生物学常用检验技术
第五章 核酸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第一节核酸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一、标本
二、方法和试剂的选择
三、技术路线
四、样品鉴定与保存
第二节DNA的分离与纯化
一、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
二、质粒DNA提取与纯化
三、DNA片段回收
第三节RNA的分离与纯化
一、RNA提取的特殊要求
二、RNA的提取与纯化
三、RNA评价与鉴定
第六章PCR技术与DNA序列测定
第一节聚合酶链反应
一、PCR的基本原理
二、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三、基于PCR的相关技术
四、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分子诊断中的主要应用”
第二节DNA序列测定
一、DNA序列测定
二、二代测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三、DNA序列测定的应用
第七章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第一节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类型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
附录实训指导
参考答案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目前,还发现了其他多种耐热DNA聚合酶,如从嗜热栖热菌(T.thermophilus)中分离出ThDNA聚合酶,从Litoralis栖热球菌(T.litoralis)分离出Vent DNA聚合酶等。
4.dNTP标准PCR反应体系中包含4种等物质的量的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即dATP、dGTP、dTrP、dCTP为PCR反应的合成原料。在常规PCR反应中,每种dNTP的浓度一般应为200~250μmoL/L,dNTP的浓度直接影响到PCR反应的速度和特异性。配制过程要注意4种dNTP的浓度要相等(等摩尔配制),如其中任何一种浓度。不同于其它几种时(偏高或偏低),就会引起错配。浓度过低会降低PCR产物的产量,而高浓度的dNTP可与Mg2+结合,使游离的Mg2+浓度下降,影响DNA聚合酶的活性。
5.反应缓冲液反应缓冲液提供PCR反应所必需的合适的酸碱度和某些离子。目前最常用的缓冲液是10~50mmol/L的Tris—HCI缓冲液(20℃时pH值8.3~8.8)。
反应缓冲液eel_包含有二价阳离子,因为热稳定DNA聚合酶要求有游离的二价阳离子,常用的是Mg2+。但dNTP和寡核苷酸都能结合Mg2+,因而反应体系中Mg2+浓度的浓度必须超过dNTP和引物来源的磷酸盐基团的浓度。由于二价阳离子浓度的重要性,其最佳浓度必须结合不同的引物与模板用试验方法进行确定。
反应缓冲液中还包含KCl,50mmol/L以内的KCl有利于引物的退火,而50mmol/L以上的50mmol/LKCl则抑制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
此外,还可以向反应缓冲液中加入Taq DNA聚合酶保护剂,如小牛血清白蛋白(100μg/ml),明胶(0.01%),Tween—20(0.05%~0.1%)等。
在PCR扩增时,反应物上面要加一层石蜡油,以减少PCR过程中反应液体的蒸发,有利于维持反应体系的人恒大热恒定和盐浓度,增加扩增产量。
(二)PCR反应条件
PCR扩增是由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反复循环而实现的。循环中每一步骤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循环次数是PCR成功的保证。
1.变性的温度与时间 变性的温度取决于模板DNA分子中G+C含量和DNA聚合酶的热稳定性。变性的时间与模板DNA链的长度和DNA聚合酶的热稳定性有关。通常的解链温度(strandsepamtion temperature Tm)和时间分别为95℃和30s。温度过高或时问过长,Taq DNA聚合酶易失活且dNTPs破坏增多;变性温度太低,解链不完全,这是导致PCR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尽管DNA在其解链温度(Tss)时变性只需几秒钟,然而要使反应管内部达到Tss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延长变性时间。通常在加入耐热DNA聚合酶之前要先使模板在97℃下变性7~10min,再按95℃进入循环。
ISBN | 9787117202671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作者 | 胡颂恩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