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行为与经营活动--功能主义视角的营销理论》出版于1957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验证功能主义方法在营销分析中的可行性,接着勾画了市场营销的一般理论,最后在第三部分将营销理论应用于营销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本书如此架构正反映了功能主义的根本--营销理论的终极目标就是更好地理解并更有效率地执行营销活动。本书是第一本以整本书的形式来单独研究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的著作,它使阿尔德森在1967年逝世两年后第二次获得保罗·康瓦士奖。
编辑推荐作者简介目录文摘
编辑推荐
《营销行为与经理人行动:功能主义视角的营销理论》是第一本以整册书的形式来单独研究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的著作,它使沃·阿尔德森在1967年逝世两年后第二次获得保罗·康瓦士奖。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沃·阿尔德森(Wroe Alderson) 译者:张舒 王海平 丁丽
目录
第一部分 营销学与行为科学
第1章 科学理论与实践
1 营销理论的开始
2 科学中的理论
3 实践中的理论
4 系统和地位
5 小结
精选参考文献
第2章 团体的形成与维持
1 子系统与基础操作
2 权力与沟通
3 权力原理
4 系统的生存与成长
5 商业成长的阶段
精选参考文献
第3章 投入—产出系统的操作
1 营销投入与营销产出
2 分工
3 功能与结构
4 结构与效率
5 决策中心、承诺和控制
6 组织病理学
精选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市场行为理论
第4章 追求差别优势的竞争
1 差别优势经济学
2 异质化市场中的商业预期
3 进入与生存的条件
4 机会数量激增
5 进行闭合竞争和开放竞争
6 竞争网络
7 价格竞争与降低成本
8产品竞争与消费者选择
精选参考文献
第5章 营销系统中的谈判
1 权力中心之间的交易
2 权力与估价
3 与消费者的谈判
4 共同机遇与谈判
精选参考文献
第6章 消费者购买动机
1 作为操作的消费者购买
2 消费者采购代理的难题
3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行为
4 家庭的协调与兼容
5 购物行为与解决难题
6 家庭结构中的孩子和大人
7 个体心理学和营销学
精选参考文献
第7章 匹配与备货活动一一交换的逻辑
1 交换的功能
2 备货活动的四个方面
3 备货操作的问题
4 备货活动与中间商的发展
5 技术距离与备货物的不一致
6 中间备货活动的经济性
7 中间备货活动的风险
8数理逻辑与备货活动分析
精选参考文献
第8章 分配和市场价值
1 边际分析与分配
2 无差异曲线与可替代性
3 边际分析的应用
4 边际分析以外
5 价格决策的深度指南
6 响应市场的问题
7 营销行动中的定价问题
精选参考文献
第9章 广告和消费能力
1 产品的可售性
2 消费者对产品创新的反应
3 其他广告理论
4 广告和消费者难题
5 消费选择的本质
6 广告和边际分析
精选参考文献
第10章 市场交易的演变
1 交换的产生
2 充分谈判的交易
3 交易的常规化
4 商品和所有权的分离
5 转让的特殊问题
6 反常规的反应
7 交易的轨迹
精选参考文献
第11章 市场组织动态
1 动态原理的评价
2 营销渠道的发展
3 交易中心发展的因素
4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
精选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营销中的经理人行动
第12章 营销操作管理
1 机会和投入
2 经理人的职能本质
3 销售机构的结构
4 协调销售员工与行政员工
5 广告预算的管理职能
6 经理人典范
精选参考文献
第13章 营销难题的解决方法
1 一些基本定义
2 过程视角
3 操作视角
4 功能视角
5 运筹研究与管理难题
精选参考文献
第14章 市场规划原理
1 时间、金钱和努力
2 规划过程
3 营销效率与延期原理
4 流程和组织
5 市场分析与组织规划
6 沟通分析与组织规划
7 检验营销计划
精选参考文献
第15章 商业政策的营销视角
1 营销观点的应用
2 营销与生产
3 营销与财务
4 营销与工程
5 业务增长与公众政策
精选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根据这些内容,斯蒂格勒对模型提出了两个论断,第一个描绘了系统如果可以不受干扰就能运行,将以何种方式操作;第二个论断就是,因为系统在尽其所能地按照表明的方式运行,因此其他任何模型都不能更好地描绘现实如何运行。
经济学的另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问题。古典学派大都从李嘉图时代开始就一直使用演绎的方法,对描绘经济系统运行的一系列模型和单个企业等次级经济实体进行不断阐释。而制度学派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他们观察现实的经济配置,然后根据这些现实数据提出一系列概括。古典方法的不足在于他们很少用实证方法去检验理论,甚至有时候大胆断言实际调查与经济学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制度学派的不足在于用笼统的概括替代了精心构建的古典模型,用来解释整个经济活动的演革。强调制度就是对经济和社会调整过程中不断修整制度的方式感兴趣。冲突是制度主义者的核心概念,就像均衡的概念对古典主义者一样。制度学派的先驱卡尔·马克思根据阶级斗争的概念和向无阶级社会的逐步过渡,构建了经济理论。范伯伦等后期的制度主义者在善恶之间画出了鲜明的界线。光明势力与黑暗势力的较量就如同波斯古国神学的较量一样激烈。
范伯伦在商人与工程师、利润动机与作业本能之间做了权衡。对于艾尔斯而言,善恶之间的斗争就是科技与他的“礼仪主义”所体现的文化滞后之间的较量。韦斯利·米切尔对比了造物和赚钱。然而,米切尔在制度学派发展过程中的真正意义在于他将对现实调查的偏好付诸了实践,而并不只是采取经济学中的演绎推理。
| ISBN | 703045300X,9787030453006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作者 | 沃·阿尔德森 (Wroe Alderson) |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