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教程(第四版)》 王槐三, 江波, 王亚宁, 殷勤俭, 等【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978703046131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四川大学)与国家级重点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院组织编修再版。本书系统讲述各种材料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以及合成条件与材料性能的相关性。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绪论、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离子型聚合与配位聚合、聚合物化学反应以及高分子科学最新进展等。书中对各种重要聚合物的工业合成方法、特性及应用做了简要介绍,同时编录了高分子人物传记和高分子常识供读者参阅。各章末编有习题供学习时选择练习,同时编写了各章节学习提纲于书页外侧栏,书末编录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重要聚合物的命名及合成反应式和重要高分子化学题解,供学习时参考。 编辑推荐目录文摘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分子化学教程(第四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轻工纺织等类高分子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生产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序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绪论 1.1高分子概论 1.1.1高分子内涵 1.1.2高分子特点 11.1.3大分子结构式与聚合反应式 1.2高分子分类与命名 1.2.1高分子分类 1.2.2高分子命名 1.3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1.3.1聚合度 1.3.2相对分子质量 1.3.3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1.4高分子科学的范畴与发展简史 1.4.1高分子科学的范畴 1.4.2高分子科学发展简史 高分子科学人物传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高分子科学的奠基人H.staudinger(1881—1965) 本章要点 习题 第2章逐步聚合 2.1逐步聚合反应单体 2.1.1缩合与缩聚反应 2.1.2线型缩聚单体类型 2.1.3线型缩聚单体活性 2.2线型缩聚反应历程与动力学 2.2.1反应历程与平衡常数 2.2.2反应程度与聚合度 2.2.3缩聚副反应 2.2.4聚酯反应动力学 2.3线型缩聚相对分子质量控制 2.3.1相对分子质量控制方法 2.3.2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2.3.3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因素 2.3.4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技术要点 2.4体型缩聚反应 2.4.1体型缩聚反应特点 2.4.2凝胶点的计算 2.4.3凝胶点的测定与比较 2.5非平衡逐步聚合 2.5.1逐步加成聚合 2.5.2逐步开环聚合——环氧树脂 2.5.3逐步环化缩聚——聚酰亚胺 2.5.4其他特殊逐步聚合 2.6缩聚反应方法与特点 2.6.1熔融缩聚 2.6.2溶液缩聚 2.6.3界面缩聚 2.6.4固相缩聚 2.6.5缩聚反应的特点 2.7重要缩聚物 2.7.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2.7.2不饱和聚酯 2.7.3聚碳酸酯 2.7.4聚酰胺 2.7.5聚乳酸 2.7.6有机硅 2.7.7聚苯硫醚 2.7.8聚芳砜与聚芳醚砜 2.7.9酚醛树脂 2.7.10氨基树脂 2.7.11醇酸树脂 高分子科学人物传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P.J.Flory(1910—1985) 本章要点 习题 第3章自由基聚合 3.1连锁聚合概要 3.1.1连锁聚合单体 3.1.2连锁聚合热力学 3.2自由基聚合反应历程与初期动力学 3.2.1自由基聚合反应历程 3.2.2链引发反应与引发剂 3.2.3聚合反应初期动力学 3.3动力学链长与聚合度 3.3.1动力学链长 3.3.2无链转移时的聚合度 3.4链转移反应及其影响 3.4.1链转移反应动力学 3.4.2链转移反应与聚合度 3.4.3不同条件下的链转移与聚合度 3.4.4链转移反应各论 3.5自加速过程 3.5.1实验现象 3.5.2产生原因和结果 3.5.3不同聚合条件下的自加速过程 3.5.4聚合反应速率类型及其控制 3.6阻聚与缓聚 3.6.1阻聚与缓聚作用 3.6.2阻聚剂类型 3.6.3阻聚机理 3.6.4阻聚剂选择原则 3.6.5烯丙基类单体的自阻聚作用 3.6.6氧的阻聚和引发作用 3.6.7阻聚剂在引发反应速率测定中的应用 3.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控制 3.7.1相对分子质量控制 3.7.2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3.7.3导致自由基聚合物分散度升高的原因 3.8自由基聚合与逐步聚合的特点比较 3.9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3.9.1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原理 3.9.2可逆终止自由基聚合 3.9.3可逆加成断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3.9.4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小常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本章要点 习题 第4章自由基共聚合与聚合方法 4.1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4.1.1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的推导 4.1.2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的摩尔分数式 4.2典型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 4.2.1恒比共聚 4.2.2交替共聚 4.2.3有恒比点共聚 4.2.4无恒比点共聚 4.2.5嵌段或混均共聚 4.3共聚物组成控制 4.3.1转化率与组成控制 4.3.2组成控制方法 4.3.3竞聚率的影响因素与测定 4.4单体活性与自由基活性 4.4.1单体的相对活性 4.4.2自由基的相对活性 4.4.3单体的均聚速率常数 4.4.4极性和位阻效应对共聚的影响 4.5Q—e概念和方程 4.5.1Q—e概念 4.5.2Q—e方程 4.5.3单体的Q值和e值与共聚类型 4.6序列结构、多元共聚与共聚交联 4.6.1二元共聚物序列结构 4.6.2多元共聚 4.6.3共聚交联与互穿网络 4.7自由基聚合方法 4.7.1本体聚合 4.7.2溶液聚合 4.7.3悬浮聚合 4.7.4乳液聚合 4.7.5自由基聚合新方法 4.8重要自由基聚合物 4.8.1高压聚乙烯 4.8.2聚氯乙烯 4.8.3聚苯乙烯 4.8.4有机玻璃板材 4.8.5聚丙烯腈 4.8.6聚丙烯酰胺 4.8.7聚四氟乙烯 高分子小常识——高分子合金与聚合物共混 本章要点 习题 …… 第5章离子型聚合与配位聚合 第6章聚合物化学反应 第7章聚合物功能化与功能高分子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2)反应历程相对简单 多数逐步聚合为单一或两种历程反应的简单重复。例如,聚酯反应为羧基与羟基之间的酯化脱水反应;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仅包括开环(或加成)与缩合两步不同机理的反应。而连锁聚合反应生成每个大分子均需要经历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3步反应历程,同时还可能包括多种多样的链转移反应(详见第3章)。 3)单体转化率增长较快而相对分子质量增长较慢 实践证明,在逐步聚合反应初期,由于所有单体的所有官能团均具有相同反应活性和反应概率,可以想象众多单体两两缩合生成二聚体具有最大概率,接着再与单体缩合生成三聚体,或者两个二聚体缩合生成四聚体,如此等等。最终分子链逐渐变长,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加。 逐步聚合反应从单体生成大分子的过程无疑是连续多步相对缓慢的过程。那些既非单体又非聚合物的中间体如二聚体、三聚体等,在测定和计算单体转化率时,无疑已经不属于反应物单体。可见逐步聚合一旦开始,虽然单体转化为二聚体、三聚体极为迅速,而聚合体系的相对分子质量增长却相对缓慢。除上述3点之外,逐步聚合反应的其他特点将在第3章与连锁聚合反应进行详尽比较。
ISBN978703046131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槐三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