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学理论(修订版)》是一本全面介绍考古学理论发展和现状的教科书,共分两部分,十七章。第一部分介绍考古学理论、思维与方法的沿革,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考古学理论主要领域的进展和特点,是作者根据国外留学期间系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综合编撰而成,力求反映学科的成就与发展方向。中国高等院校的考古学科专业训练,考古学理论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加上这门学科和国际学术主流疏离时间较长,造成许多方面的严重脱节和滞后。这本教材的编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有助于提高专业素质训练的水准。《考古学理论(修订版)》论及的范围较为全面,并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置于国际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过去半个世纪中,考古学的术语变得丰富而复杂,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对新的专门术语做必要的解释。《考古学理论(修订版)》第一部分适于本科生的教学,第二部分适于研究生的训练,同时它也可作为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和古代史专业人士了解学科发展和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书。
编辑推荐目录文摘
编辑推荐
《考古学理论(修订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理论与方法
1.1什么是理论
1.2理论与假设
1.3方法与研究艺术
第二章早期古物学
2.1古物、宗教和历史
2.2中国的古物学——金石学
2.3石器与人类的古老性
2.4启蒙运动与人类进步观
2.5古物学的死胡同
第三章考古学的诞生
3.1三期论与相对断代方法
3.2斯堪的纳维亚考古学
3.3三期论与田野考古的推广
3.4旧石器时代研究的发轫
第四章19世纪下半叶的考古田野方法
4.1马利耶特(A Mariette) (1821—1881)
4.2谢里曼(H Schliemann)(1822—1890)
4.3皮特一里弗斯(A H L F Pitt—Rivers)(1827—1900)
4.4皮特里(W M F Petrie)(1853—1942)
4.5伊文思(A Evans)(1851—1941)
4.6小结
第五章进化考古学
5.1旧石器时代的分期
5.2社会达尔文主义
5.3美国的殖民主义考古学
5.4非洲的种族主义考古学
5.5大洋洲的考古学
5.6小结
第六章文化历史考古学
6.1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形成
6.2器物类型学
6.3传播论
6.4柴尔德与考古学的新起点
6.5小结
第七章20世纪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实践
7.1美国的文化历史考古学
7.2中国的文化历史考古学
7.3俄国与苏维埃考古学
7.4小结
第八章20世纪中叶考古学的进展
8.1考古科技
8.2文化功能观
8.3沃尔特·泰勒的《考古学之研究》
8.4小结
第九章新考古学的兴起
9.1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
9.2新考古学的目标与视野
9.3中程理论与民族考古学
9.4戴维·克拉克的新考古学观
9.5对美国新考古学的批评
9.6小结
第十章新考古学之后
10.1后过程考古学(post—processual archaeology)
10.2象征考古学(symbolic archaeology)
10.3结构考古学(structural archaeology)
10.4马克思主义考古学(Marxist archaeology)
10.5认知考古学(cognitive archaeology)
10.6小结
第二部分探索与阐释
第十一章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
11.1历史地位
11.2概念与理论基础
11.3类型学与器物
11.4类型与形制
11.5形态与功能
11.6分类的品种与操作
11.7理论与实践的进展
11.8小结
第十二章聚落考古学的方法论
12.1历史背景
12.2概念、目标与方法
12.3聚落研究的层次
第十三章埋藏学与遗址形成过程研究
13.1埋藏学的概念
13.2埋藏学研究的方法
13.3动物骨骼破损分析
13.4考古动物群数量统计
13.5埋藏学与遗址动态分析
13.6遗址形成过程研究
13.7个案研究:三峡次生堆积分析
第十四章实验考古学
14.1打制石器
14.2农业生产
14.3食物加工
14.4房屋建造
14.5巨石的搬运和安置
14.6船只与航行
第十五章农业起源的理论探索
15.1中石器时代与广谱革命
15.2人口压力理论
15.3“发现论”的反思
15.4竞争宴享理论
15.5概念和理论的变迁
15.6讨论与小结
第十六章文明与国家探源问题
16.1理论探索
16.2国家起源的考古学理论
16.3城市起源研究
16.4酋邦问题
16.5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问题
16.6讨论与小结
第十七章系统论
17.1文化生态学与系统论
17.2系统论的概念与方法
17.3系统论的思维
17.4系统论的反思与修正
17.5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当时人们对于人类历史的概念还局限在文字记载或圣经陈述的范围之内,所以这些难以理解的发现被推测“可能属于未知的成文史之前的时代”。16世纪,有一位学者将这些手斧称为“尚不知道使用金属的人们所使用的武器。”1655年,拉皮莱在一本名为《神学体系:基于对亚当之前人类的推测》的著作中,认为所谓的“雷石”是亚当之前某个古老民族使用的工具。他的著作被巴黎宗教裁判所没收,并当众焚毁,而作者本人被迫向教皇公开认错。
大约在17世纪,一位英国地方官员从苏佛尔克附近的砾石坑中发现了许多仔细打制的石斧,它们和绝灭的动物骨骼一起发现在离地表下3.7米的地层中。这位官员将这些发现描述为不知使用金属的人们使用的武器,并可能是在上帝创世以前制作的。然而,这项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当时的人们对地下出土的石器并不陌生,但是一般人包括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都坚信世界是由上帝在公元前4年创造的。除非人们相信在6000年前地球上就有人类,否则这些石器古老性的解释难以使人信服。
16与17世纪,是西欧进行世界性探险和殖民活动的开始。航海家们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遇到了大批的狩猎采集者和原始农业部落。对这些部落的描述成为奇闻逸事在欧洲广为流传,这些土著部落的衣服和工具带回欧洲被人看作是非常稀奇的东西。这些土著部落有许多仍然处于石器时代,当时对这些土著居民的解释采用了圣经上的说法,即亚当的子民由于远离上帝创世的中心——近东,因此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变得极度退化。
随着对世界各地土著居民的了解,使人们开始将土著人与欧洲的早期人类联系起来,并使一些古物学家改变了看法,认为欧洲的石器确实是人制造的。比如在1541年,一位梵蒂冈植物园总管甚至大胆提出,人类在使用铁器之前是使用石器的。18世纪初,一位法国学者将欧洲发现的石器与从新西兰和加勒比海拿回的民族学标本作了对比,认为欧洲的古代居民很可能与这些野蛮民族相仿。
ISBN | 9787309040326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