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压气体放电及等离子体技术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从2010-2012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连续组织研讨了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及应用的学术研讨会,其中2012年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承办的以"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6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举行。因此,2013年,在多位领域专家的建议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组织国内同行编写了《大气压气体放电及其等离子体应用》。
编辑推荐
《大气压气体放电及其等离子体应用》适合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阅读,也可作为准备从事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研究的科技人员和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的参考用书。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篇放电及等离子体基础
第1章等离子体基础和气体放电理论(欧阳吉庭)
1.1引言
1.2等离子体的一般性质
1.2.1离子密度和电离度
1.2.2电子温度和离子温度
1.2.3等离子体的准电中性
1.2.4等离子体鞘
1.2.5放电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
1.2.6带电粒子的迁移和扩散
1.3气体放电理论
1.3.1汤生放电理论
1.3.2流注放电理论
1.3.3汤生放电与流注击穿之间的过渡
1.4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
1.5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大气压射频气体放电数值模拟(张远涛)
2.1引言
2.2常用理论与算法
2.2.1描述大气压容性射频放电的基本方程
2.2.2以电流为输入参数的流体模型
2.2.3以电压为输人参数的流体模型
2.2.4以功率为输入参数的流体模型
2.2.5粒子种类与反应集合的选择
2.3放电物理特性的数值模拟
2.3.1放电模式及其转化
2.3.2频率效应与尺度效应
2.3.3射频微等离子体的结构
2.3.4脉冲调制射频放电等离子体
2.4放电化学活性的数值模拟
2.4.1主要活性粒子的演化特性
2.4.2活性粒子产生的频率与尺度效应
2.4.3脉冲调制对活性粒子的影响
2.5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纳秒脉冲放电粒子模拟(李永东刘纯亮)
3.1引言
3.2粒子模拟技术
3.2.1粒子模拟的基本原理
3.2.2纳秒脉冲放电物理过程的建模方法
3.3模拟计算与分析
3.3.1流注放电产生逃逸电子的粒子模拟
3.3.2纳秒脉冲电晕放电粒子模拟
3.4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的分岔与混沌现象(戴栋)
4.1引言
4.2不对称周期一放电
4.2.1实验装置与步骤
4.2.2实验结果与分析
4.3倍周期分岔及通往混沌路径
4.4准周期态放电
4.5李雅普诺夫指数计算及混沌现象的判定
4.5.1李雅普诺夫指数
4.5.2时间序列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计算方法
4.5.3小波分解
4.5.4计算与分析
4.6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杨德正王文春)
5.1引言
5.2国内外研究现状
5.3针板电极结构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
5.3.1光谱诊断实验装置
5.3.2放电图像及发射光谱
5.3.3电压极性和脉冲峰值对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影响
5.3.4电晕放电发射光谱强度空间分布
5.4板—板电极结构大气压DB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诊断
5.4.1正弦交流驱动下He均匀放电发射光谱
5.4.2大气压空气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5.4.3添加Ar、He及O2对氮气放电发射光谱的影响
5.5等离子体温度测量与诊断
5.5.1振动温度与转动温度诊断原理
5.5.2电极间隙、脉冲峰值电压和脉冲宽度对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的影响
5.6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放电及等离子体特性
第6章大气压介质阻挡均匀放电(罗海云王新新)
6.1DBD研究概况
6.1.1引言
6.1.2DBD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6.1.3均匀放电的界定与必要条件
6.2大气压惰性气体介质阻挡均匀放电特性
6.2.1放电特性与放电属性
6.2.2放电演化过程
6.2.3放电光谱及彭宁电离
6.3大气压氮气介质阻挡均匀放电
6.3.1均匀放电的获得
6.3.2放电属性
6.3.3工作区间与击穿电压
6.4大气压空气介质阻挡均匀放电
6.4.1驻极体薄膜十丝网电极结构
6.4.2使用陶瓷片作为介质材料
6.5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大气压下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章程邵涛严萍)
7.1引言
7.2国内外研究进展
7.3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特性研究
7.3.1纳秒脉冲气体放电特性
7.3.2弥散放电影响因素分析
7.3.3弥散放电的维持电压范围
7.4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的电特性分析
7.4.1传导电流的计算
7.4.2传导电流影响因素分析
7.5纳秒脉冲弥散放电的机理探索
7.5.1弥散放电与逃逸电子
7.5.2弥散放电与粒子密度
7.5.3弥散放电形成机理
7.6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流动控制(车学科聂万胜邵涛)
8.1引言
8.1.1技术原理
8.1.2实验研究方法
8.1.3数值模拟方法
8.2表面介质阻挡放电流动控制机理
8.2.1等离子体流动作用机理
8.2.2等离子体体积力产生机理
8.3临近空间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8.3.1纳秒脉冲放电过程
8.3.2高度对放电的影响
8.4地面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8.4.1施加电压、脉冲频率及电极参数对放电特性的影响
8.4.2放电传输电荷及脉冲能量特性
8.5地面亚微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8.5.1诱导漩涡的产生过程
8.5.2脉冲重复频率和数量对诱导漩涡的影响
8.6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江南曹则贤)
9.1引言
9.2等离子体射流的基本特性
9.2.1实验装置
9.2.2氦气石英管共轴DBD的基本电特性
9.2.3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射流
9.2.4电荷溢流现象
9.3等离子体子弹传输特性
9.4等离子体—气流相互作用
9.5氦气与氩气冷等离子体射流的比较
9.6彭宁效应在冷等离子体射流中的作用
9.6.1实验
9.6.2讨论
9.7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夏智勋罗振兵王林)
10.1引言
10.2设计思想
10.3国内外研究进展
10.4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数值模拟
10.4.1数值模拟方法
10.4.2能量效率及工作特性
10.4.3参数影响特性
10.5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实验
10,5.1实验系统与方法
10.5.2激励器放电特性
10.5.3射流流场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
10.6三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激励器
10.6.1激励器设计及工作过程
10.6.2不同环境气压下放电特性
10.6.3不同环境气压下流场特征
10.7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射频介质阻挡放电与脉冲射频等离子体(刘大伟)
11.1引言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射频绝缘介质阻挡放电
11.3.1电子加热机制
11.3.2 y模式下的扩散放电模式
11.3.3电特性及动态过程
11.3.4射频介质阻挡放电同金属电极放电对比
11.3.5射频介质阻挡放电的模拟计算
11.4脉冲射频等离子体
11.4.1脉冲调制射频介质阻挡辉光放电模式
11.4.2脉冲放电模式转变和脉冲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O(5 P1)产生机制
11.4.3脉冲射频等离子体射流推进特性
11.5小结
参考文献
……
第三篇放电及等离子体应用
查看所有商品描述
ISBN | 9787030457448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邵涛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