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世界自然生态摄影最伟大的作品集之一,继《地球之光》后,又一部力作。
中文版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HM)、英国广播公司(BBC)、“野性中国”共同推出。
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世界巡展(2014-2015):伦敦、北京、上海、广州、大理等城市同步举办。
自然生态“教父”大卫?爱登堡爵士、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倾情推荐。
《生命之灵》甄选了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野生生物摄影比赛自创办50年来,最令人难忘、最精彩、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摄影作品
系统性地回顾了自然生态摄影的早期历史
是一本描绘了地球生命多样性的标志性的作品集。
名人推荐
大卫?爱登堡爵士(《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二十年精选》主编):
伟大的自然影像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刻骨铭心的。它们可以成为美丽、奇迹和快乐的深厚源泉。这本精选集的作品都来自于这个有着半个世纪历史渊源的国际赛事,这里汇集呈现了全球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 ——这些影像具有能够影响我们如何感受自然世界的力量,和如何对待自然。是一本发人深省收藏集。
奚志农(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世人)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野生生物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摄影术发明伊始,野生生物摄影的历史虽然只有一百多年,但其足够辉煌,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不断记录和探索的精神,也一直是自然保护的重要的力量。本书中收录的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来的精彩作品,正闪耀了野生生物摄影的这种精神与力量。
作者简介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资深自然科普和生态摄影编辑、作家,曾担任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主编长达23年。多年来持续关注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问题,从1981年开始一直担任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评委,也是近些年来年赛年度作品集的主编。
目录
Part1
推荐序
中文版序
写在前面
Part2
野生生物摄影的缘起
摄影年赛的崛起
Part3
视觉艺术
平等视角
场景氛围
然后便有了光
生命一瞬间
野性大地
大自然设计师
白色画布
速度!速度!
肖像与姿态
遥控摄影
微观世界
夜幕降临
讲述故事
回到黑白时代
高空视角
水下革命
野生生物摄影新锐
生命之重
Part4
图片和摄影师索引
序言
推荐序 自然摄影的力量
2011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周年精选集《地球之光》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翻译引进,当时编辑请我为其写一篇推荐序。无论是出于一名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的职责,还是出于自1998以来我与这个比赛的缘分,能够为这一享誉世界的大赛精选集的中文版做一点事情,我都感到荣幸之至。而在此前的两年,在我所创立的“野性中国”工作室与北京动物园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将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影展带到中国展出。从那时开始,我与“野性中国”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在中国推广这一比赛及其展览,希望这一全球最顶尖的自然摄影大赛及其作品能够影响更多的中国摄影师和普通公众。
所以,当我得知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计划推出这本纪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周年的精选集《生命之灵》时,我倍感欣喜。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好友——曾担任《BBC野生动物》杂志23年的主编的罗莎蒙德?考克斯。她在本书的开篇中回顾、梳理了100多年来自然摄影的发展和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来的历史,这令人激动。而我又感到自己多么有幸能够投身野生生物摄影这一事业。
我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的职业生涯始于30多年前:1983年,我参加了科教片《鸟儿的乐园》的拍摄,并立誓为拍摄自由飞翔的鸟儿学习摄影;1995年,为了历尽艰辛才有两次机会一睹真容的滇金丝猴,我不得不站出来,为即将消失的100平方公里的滇金丝猴栖息地大声疾呼。我没有想到,凭着自己一股热情写成的一封信居然真的制止了砍伐,保住了一片滇金丝猴的家园。更没有想到,我所拍摄的滇金丝猴的照片,鼓舞了一代立志于自然保护的年轻人。也正是那个时候,我切身地感受到了影像的力量。几年之后,我所拍摄的藏羚羊遭到大规模盗猎的照片,再次发挥了影像的力量,成为许多国内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有力武器,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
在本书所回溯的野生生物摄影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自然和野生动物的记录者走向捍卫者,成为许多摄影师的宿命。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成为自然保护的力量在150年前就已经开始——从卡尔顿?沃特金斯到安塞尔?亚当斯,从埃里克?霍斯金到斯蒂夫?温特,一批又一批的摄影师在延续着这一使命。甚至在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创立之初,向公众传达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讯息就被作为长期的目标和原则之一。可以说,自然保护的理念早已经融入野生生物摄影的血脉之中,而这也是为什么在2005年,一群摄影师会将影像保护自然的力量凝聚起来,创立了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
自然摄影是一门艺术,但我很难把自己当作一个艺术工作者,因为作为自然摄影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博物学家或生物学家。要对拍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理解和不顾一切的爱,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这是拍摄野生生物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起步较晚,也缺乏博物学的土壤,这一度造成了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在中国发展的缓慢。而近10年来,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一方面,这要归功于经济的发展和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而另一方面,这也是自然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和博物学萌芽在中国大众文化中开始扎根的结果。自然摄影作品正在逐渐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我非常高兴看到的局面,也希望这种局面能够带来更强大的影像保护自然的力量。
这个与我同龄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我想,《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中文版的推出,带给中国自然摄影师与摄影爱好者的,不仅仅是对这个摄影盛事以及野生生物摄影本身的庆祝与纪念,更是闪耀在本书文字与图片中的野生生物摄影的精神与力量。
奚志农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余晖中的欧洲赤松
这张照片的主体是一棵松树,它代表着生命的美丽。这棵欧洲赤松可能已经有两三百岁了。它枝千虬曲,布满沧桑的纹理,脚下是由欧石楠、越橘灌丛织成的花毯。这幅画面代表了阿伯内西硕果仅存的苏格兰森林。一个阴天的夏日,在太阳落山前的最后几分钟里,阳光冲破云层,照亮了树干的一侧。摄影师抓拍下了这一瞬间。在英国遥远的北方,光线恰如斯堪的纳维亚的光线一一以极低的角度温柔地洒下,如英国的天气一般变幻奠测。摄影师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记录下这一切,这个场景就是他所钟爱的苏格兰。
世界自然生态摄影最伟大的作品集之一,继《地球之光》后,又一部力作。
中文版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HM)、英国广播公司(BBC)、“野性中国”共同推出。
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世界巡展(2014-2015):伦敦、北京、上海、广州、大理等城市同步举办。
自然生态“教父”大卫?爱登堡爵士、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倾情推荐。
《生命之灵》甄选了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野生生物摄影比赛自创办50年来,最令人难忘、最精彩、最有里程碑意义的摄影作品
系统性地回顾了自然生态摄影的早期历史
是一本描绘了地球生命多样性的标志性的作品集。
名人推荐
大卫?爱登堡爵士(《地球之光——BBC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二十年精选》主编):
伟大的自然影像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刻骨铭心的。它们可以成为美丽、奇迹和快乐的深厚源泉。这本精选集的作品都来自于这个有着半个世纪历史渊源的国际赛事,这里汇集呈现了全球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 ——这些影像具有能够影响我们如何感受自然世界的力量,和如何对待自然。是一本发人深省收藏集。
奚志农(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世人)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野生生物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摄影术发明伊始,野生生物摄影的历史虽然只有一百多年,但其足够辉煌,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不断记录和探索的精神,也一直是自然保护的重要的力量。本书中收录的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来的精彩作品,正闪耀了野生生物摄影的这种精神与力量。
作者简介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资深自然科普和生态摄影编辑、作家,曾担任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主编长达23年。多年来持续关注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问题,从1981年开始一直担任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评委,也是近些年来年赛年度作品集的主编。
目录
Part1
推荐序
中文版序
写在前面
Part2
野生生物摄影的缘起
摄影年赛的崛起
Part3
视觉艺术
平等视角
场景氛围
然后便有了光
生命一瞬间
野性大地
大自然设计师
白色画布
速度!速度!
肖像与姿态
遥控摄影
微观世界
夜幕降临
讲述故事
回到黑白时代
高空视角
水下革命
野生生物摄影新锐
生命之重
Part4
图片和摄影师索引
序言
推荐序 自然摄影的力量
2011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周年精选集《地球之光》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翻译引进,当时编辑请我为其写一篇推荐序。无论是出于一名中国野生动物摄影师的职责,还是出于自1998以来我与这个比赛的缘分,能够为这一享誉世界的大赛精选集的中文版做一点事情,我都感到荣幸之至。而在此前的两年,在我所创立的“野性中国”工作室与北京动物园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将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影展带到中国展出。从那时开始,我与“野性中国”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在中国推广这一比赛及其展览,希望这一全球最顶尖的自然摄影大赛及其作品能够影响更多的中国摄影师和普通公众。
所以,当我得知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计划推出这本纪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周年的精选集《生命之灵》时,我倍感欣喜。本书的作者是我的好友——曾担任《BBC野生动物》杂志23年的主编的罗莎蒙德?考克斯。她在本书的开篇中回顾、梳理了100多年来自然摄影的发展和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来的历史,这令人激动。而我又感到自己多么有幸能够投身野生生物摄影这一事业。
我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的职业生涯始于30多年前:1983年,我参加了科教片《鸟儿的乐园》的拍摄,并立誓为拍摄自由飞翔的鸟儿学习摄影;1995年,为了历尽艰辛才有两次机会一睹真容的滇金丝猴,我不得不站出来,为即将消失的100平方公里的滇金丝猴栖息地大声疾呼。我没有想到,凭着自己一股热情写成的一封信居然真的制止了砍伐,保住了一片滇金丝猴的家园。更没有想到,我所拍摄的滇金丝猴的照片,鼓舞了一代立志于自然保护的年轻人。也正是那个时候,我切身地感受到了影像的力量。几年之后,我所拍摄的藏羚羊遭到大规模盗猎的照片,再次发挥了影像的力量,成为许多国内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有力武器,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
在本书所回溯的野生生物摄影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自然和野生动物的记录者走向捍卫者,成为许多摄影师的宿命。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成为自然保护的力量在150年前就已经开始——从卡尔顿?沃特金斯到安塞尔?亚当斯,从埃里克?霍斯金到斯蒂夫?温特,一批又一批的摄影师在延续着这一使命。甚至在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创立之初,向公众传达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讯息就被作为长期的目标和原则之一。可以说,自然保护的理念早已经融入野生生物摄影的血脉之中,而这也是为什么在2005年,一群摄影师会将影像保护自然的力量凝聚起来,创立了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
自然摄影是一门艺术,但我很难把自己当作一个艺术工作者,因为作为自然摄影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博物学家或生物学家。要对拍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理解和不顾一切的爱,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这是拍摄野生生物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起步较晚,也缺乏博物学的土壤,这一度造成了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在中国发展的缓慢。而近10年来,自然和野生生物摄影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一方面,这要归功于经济的发展和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而另一方面,这也是自然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和博物学萌芽在中国大众文化中开始扎根的结果。自然摄影作品正在逐渐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是我非常高兴看到的局面,也希望这种局面能够带来更强大的影像保护自然的力量。
这个与我同龄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我想,《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中文版的推出,带给中国自然摄影师与摄影爱好者的,不仅仅是对这个摄影盛事以及野生生物摄影本身的庆祝与纪念,更是闪耀在本书文字与图片中的野生生物摄影的精神与力量。
奚志农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余晖中的欧洲赤松
这张照片的主体是一棵松树,它代表着生命的美丽。这棵欧洲赤松可能已经有两三百岁了。它枝千虬曲,布满沧桑的纹理,脚下是由欧石楠、越橘灌丛织成的花毯。这幅画面代表了阿伯内西硕果仅存的苏格兰森林。一个阴天的夏日,在太阳落山前的最后几分钟里,阳光冲破云层,照亮了树干的一侧。摄影师抓拍下了这一瞬间。在英国遥远的北方,光线恰如斯堪的纳维亚的光线一一以极低的角度温柔地洒下,如英国的天气一般变幻奠测。摄影师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记录下这一切,这个场景就是他所钟爱的苏格兰。
ISBN | 9787508648699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 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
尺寸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