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湖北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高职医学专业系列:免疫与病原生物(第二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免疫的概念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与现状
第三节免疫学在医学中的作用
第二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第五章免疫系统
第一节免疫器官
第二节免疫细胞
第三节免疫分子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及基因结构
第二节HLA的分子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三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七章免疫应答
第一节免疫应答的概念、分类、过程及特点
第二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三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附)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
第八章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抗菌免疫
第三节抗病毒免疫
第九章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五节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附)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免疫诊断
第二节免疫预防
第三节免疫治疗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
第十一章微生物概述
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第十三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第十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
第十五章细菌的变异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四节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十六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第三节医院感染
第十七章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第三节奈瑟菌属
第十八章肠道杆菌
第一节埃希菌属
第二节志贺菌属
第三节沙门菌属
第四节其他菌属
第十九章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
第二十章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
第一节分枝杆菌属
第二节放线菌
第二十一章其他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革兰阳性致病杆菌
第二节革兰阴性致病杆菌
第三节弧菌属和弯曲菌属
第四节螺杆菌属和柯克斯体属
第二十二章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支原体
第二节立克次体
第三节衣原体
第四节螺旋体
第二十三章真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第三节病毒的增殖
第四节病毒的干扰现象
第五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六节病毒的变异
第二十五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病毒感染的途径与类型
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六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七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麻疹病毒
第三节腮腺炎病毒
第四节风疹病毒
第五节冠状病毒
第二十八章肠道病毒
第一节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节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第三节轮状病毒
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其他肝炎病毒
第三十章虫媒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二节登革病毒
第三节森林脑炎病毒
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
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EB病毒
第四节巨细胞病毒
第三十二章逆转录病毒
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三十三章其他病毒及朊粒
第一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第二节狂犬病病毒
第三节人乳头瘤病毒
第四节朊粒
第三篇人体寄生虫
第三十四章人体寄生虫概述
第三十五章医学蠕虫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消化系统蠕虫
第三节血液和组织蠕虫
第三十六章医学原虫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腔道原虫
第三节血液和组织原虫
第四节其他机会致病原虫
第三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
第四篇实验指导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BCG)、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疫苗等。此类疫苗多以自然感染方式接种,减毒病原体可在体内增殖所以用量小,接种次数少,免疫效果好,维持时间长,需冷链运输和保存。
3)亚单位疫苗:是用化学方法提取病原微生物中有效免疫成分制成的纯化疫菌。这种疫苗免疫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如多糖疫苗、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亚单位疫苗等。
4)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此类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如乙肝疫苗。
(2)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使其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类毒素刺激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毒素,临床上常用于预防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湖北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高职医学专业系列:免疫与病原生物(第二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免疫的概念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与现状
第三节免疫学在医学中的作用
第二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四节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第二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与性质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第五章免疫系统
第一节免疫器官
第二节免疫细胞
第三节免疫分子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一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及基因结构
第二节HLA的分子结构、分布与功能
第三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七章免疫应答
第一节免疫应答的概念、分类、过程及特点
第二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三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附)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
第八章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抗菌免疫
第三节抗病毒免疫
第九章超敏反应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五节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附)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免疫诊断
第二节免疫预防
第三节免疫治疗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
第十一章微生物概述
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第十三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第十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消毒与灭菌
第十五章细菌的变异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四节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十六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第三节医院感染
第十七章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第三节奈瑟菌属
第十八章肠道杆菌
第一节埃希菌属
第二节志贺菌属
第三节沙门菌属
第四节其他菌属
第十九章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
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
第二十章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
第一节分枝杆菌属
第二节放线菌
第二十一章其他病原性细菌
第一节革兰阳性致病杆菌
第二节革兰阴性致病杆菌
第三节弧菌属和弯曲菌属
第四节螺杆菌属和柯克斯体属
第二十二章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支原体
第二节立克次体
第三节衣原体
第四节螺旋体
第二十三章真菌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病原性真菌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二十四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第三节病毒的增殖
第四节病毒的干扰现象
第五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第六节病毒的变异
第二十五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病毒感染的途径与类型
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机制
第三节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六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七章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麻疹病毒
第三节腮腺炎病毒
第四节风疹病毒
第五节冠状病毒
第二十八章肠道病毒
第一节脊髓灰质炎病毒
第二节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第三节轮状病毒
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其他肝炎病毒
第三十章虫媒病毒
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二节登革病毒
第三节森林脑炎病毒
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
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EB病毒
第四节巨细胞病毒
第三十二章逆转录病毒
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节人类嗜T细胞病毒
第三十三章其他病毒及朊粒
第一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第二节狂犬病病毒
第三节人乳头瘤病毒
第四节朊粒
第三篇人体寄生虫
第三十四章人体寄生虫概述
第三十五章医学蠕虫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消化系统蠕虫
第三节血液和组织蠕虫
第三十六章医学原虫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腔道原虫
第三节血液和组织原虫
第四节其他机会致病原虫
第三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见医学节肢动物
……
第四篇实验指导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BCG)、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甲肝疫苗等。此类疫苗多以自然感染方式接种,减毒病原体可在体内增殖所以用量小,接种次数少,免疫效果好,维持时间长,需冷链运输和保存。
3)亚单位疫苗:是用化学方法提取病原微生物中有效免疫成分制成的纯化疫菌。这种疫苗免疫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如多糖疫苗、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亚单位疫苗等。
4)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只含保护性抗原的纯化疫苗。此类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如乙肝疫苗。
(2)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处理,使其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类毒素刺激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毒素,临床上常用于预防某些外毒素引起的疾病,如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等。
ISBN | 9787309115345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韩乐云;熊操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