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义视角下英汉受事提升构句研究 7513570493,978751357049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被动义视角下英汉受事提升构句研究

作者简介

南潮,湖北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现为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语言研究与语言运算观
2.1理论背景
2.2运算系统
第三章功能语类与形式特征
3.1特征概述
3.2无解特征
3.2.1格特征
3.2.2EPP—特征
3.2.3¢—特征
3.3功能语类
3.3.1语言运算中的无解特征
3.3.2淘汰Agr
3.3.3V—v移动
3.3.4T—c移动
3.4结论
第四章被动化中的受事宾语提升
4.1英语中的被动化
4.1.1英语被动句的主要结构特征
4.1.2施事角色
4.1.3英语被动句的生成
4.1.4小结
4.2现代汉语被动句
4.2.1被动句式划分
4.2.2“被”的语法归属
4.2.3现代汉语被动句的生成
4.2.4小结
4.3结论
第五章非使役化中的受事宾语提升
5.1英语被动义的句法实现
5.1.1非宾化和作格化
5.1.2作格结构中的施事
5.1.3非使役化
5.1.4语义选择
5.1.5英语作格结构的生成
5.1.6小结
5.2现代汉语作格结构
5.2.1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特性
5.2.2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生成
5.2.3小结
5.3结论
第六章中间结构中的受事宾语提升
6.1英语中间结构
6.1.1中间结构的结构特征
6.1.2中间结构中的施事
6.1.3中间动词的语义限制
6.1.4前句法观和句法观
6.1.5前句法观的问题
6.1.6英语中间结构的生成
6.1.7小结
6.2现代汉语中间结构
6.2.1现代汉语中间结构的结构特征
6.2.2“起来”的语法属性
6.2.3受事主语的主题属性
6.2.4小结
6.3结论
第七章总论
主要英汉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特征必须在接口上以独立于语言的方式,提供外部行为系统可及的信息或指令。可读性条件规定,如果表达式的成分提供的指令是外部行为系统可及的信息,那么该表达式的组合方式接口上才算合格,该运算过程才算是在接口上趋同。
Larson(1988)认为,双宾结构是在与格宾语结构基础上派生而成。鉴于其面临的理论和经验上的挑战,我们认为,这两种结构的生成最终由词汇阵列的构成所决定:与格结构中,词汇阵列必须包含一个介词,如to或from,引导与格或间接宾语;双宾结构中,词汇阵列则不包含这样一个介词。被动化中,与格结构的直接宾语必须强制性提升;双宾结构中,间接宾语必须提升,直接宾语则保留原位,充当原位宾语。
管约论把被动结构中受事宾语提升归因于格理论和EPP原则:被动化后,被动词分派施事角色和宾格的能力被吸收,为满足格理论,受事题元只好前移到(Spec,IP)位置,以便从I处获取主格,同时还满足I的EPP原则要求。按照这种方式来解释受事宾语提升问题,管约论至少面临两大难题:首先,它无法解释原位宾语现象,受事宾语保留逻辑原位,没有进行任何显性句法移位,如何满足格理论的规定?其次,主要出于经济原则考虑,D—和S—结构从语言运算层面被清除,格的分派相关构想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理论和经验基础,管约论将无法对受事宾语提升的动因做出更为合理的理论解释。
ISBN7513570493,9787513570497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南潮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