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系统研究南亚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毛主义运动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等基本问题,这对于深入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推动世界共产主义的实践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专著旨在探讨印共(毛)发展壮大的社会土壤(印共(毛)产生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深入研究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中的印共(毛)、分析印共(毛)的思想理论和战略战术、介绍21世纪的武装斗争现状以及印度政府围剿印共(毛)的阶段、战略及成效,后,将印共(毛)的发展纳入到整个南亚毛主义运动的背景下,考察南亚毛主义运动的现实图景、理论焦点及未来挑战。
作者简介
王静,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助理研究员。
目录
序言一 于无声处待惊雷/1
序言二 “毛主义运动”的幽灵/1
第一章 土地制度的沉疴——一论印共(毛)兴起的社会土壤/1
第一节 土地革命的欠账——历史上印度共产党为何没能执政/3
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任务留给未来:印度共产党的后发优势/9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毒药——二论印共(毛)兴起的社会土壤/22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改革加重印度社会危机/22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圈地运动”是毛主义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35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印度的破产——三论印共(毛)兴起的社会土壤/41
第一节 西方眼中的印度形象/41
第二节 从印度土改看印度社会的政治制度/43
第三节 残留至今的种姓制度暴露了印度民主制度的真相/47
第四节 西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印度的必然结局/49
第四章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中的印共(毛)/52
第一节 印度共产主义历史扫描:印度共产党的分裂再分裂/53
第二节 历史对比: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三次武装斗争高潮/56
第三节 2004年印共(毛)成立以来的武装斗争现状/62
小结/66
第五章 印共(毛)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67
第一节 印共(毛)对当今世界主要特征的基本判断/68
第二节 印共(毛)对印度社会性质和矛盾的分析/75
第三节 印共(毛)为革命斗争设定的目标、阶段和战略战术/82
第四节 印共(毛)的社会政策与主张/86
小结/91
第六章 印度版“低烈度战争”:印度政府剿灭印共(毛)的战略战术/93
第一节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低烈度战争”/93
第二节 印度版“低烈度战争”:印度政府剿灭印共(毛)的战略/95
第三节 印度版“低烈度战争”的高潮:绿色狩猎行动/104
第四节 “绿色狩猎行动”中的一些细节和内幕/112
第五节 印度政府围剿印共(毛)的成效/125
小结/130
第七章 南亚地区毛主义运动:现实图景、理论焦点及未来挑战/132
第一节 21世纪南亚毛主义运动的再度兴起/133
第二节 红星照耀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的毛主义运动/135
第三节 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不丹、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毛主义运动/154
第四节 南亚毛主义运动的组织和协调者——“南亚毛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166
第五节 南亚地区毛主义运动的理论焦点——尼共(毛)转向议会政治引发的“争论”/169
第六节 南亚毛主义运动必须回应的四大挑战/178
小结/181
附录1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党章/183
附录2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党纲/199
附录3 “别无选择”,抑或“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223
后记/234
序言
序言一 于无声处待惊雷
李慎明
2006年12月,我到印度访问。几天下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新德里郊区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高级轿车、公共汽车、马车、人骑毛驴与行人齐头并进,而公路两 旁,临时搭建而又永久住人的铁皮甚至是纸壳房相互连接,沿绵不断。三五成群的穷人或沿途乞讨,或拿点手工艺品出售。他们的目光几乎全都是呆滞中又有几分无 奈。印度国内一些媒体不断做出这样的“深度”报道:在印度,由于文化传统、宗教和种姓制度的影响,穷人与富人可以平安和谐相处。
12月4日我们到达加尔各答的当晚即被告知:因郊区农民的土地被开发商以低廉价格所占,明天将有几十万农民进城游行。为了代表团的安全,原定翌日上午去加 尔各答社科理事会访问并举行座谈的活动改为在自己所住宾馆里进行。我们在加尔各答活动期间,接待方没有安排我们走出宾馆大门。当然,我们也完全理解对方的 好意。12月5日晚,我们到达孟买。按照正常时间计算,从机场到我们所住宾馆,只需四十分钟左右,但我们却走了两个小时五十分钟。这是因为,12月6日将 有近百万名印度“贱民”在孟买集会,以纪念印度“贱民”领袖安倍德卡博士逝世50周年,而5日晚就有不少“贱民”进城。目前在印度10多亿人口中,“贱 民”总数约占1/4,但他们只拥有不到1%的工作岗位。12月6日的“贱民”集会,在印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印度时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有媒体 分析,这次集会虽为纪念安倍德卡逝世50周年而举行,但实际上也是“贱民”争取平等权利,宣泄心中不满的一种举动。看来,哪里有压迫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有斗争的规律在印度照样起作用。
访问前,在国内就听说印度的马克思主义分为几派,一是印共,二是印共(马),三是印共(马列),四是印共(毛)。代表团在和印度社科理事会东部地区中心以 及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10多名学者座谈期间,印度的左派政党和一些学者对我党和我国有一定的亲近感,钦佩我国经济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印度社科 理事会主席以及西部中心主任都认为,苏联垮台与苏共领导阶层腐化堕落和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密切相关。他们认为我们党一方面实行改革开放,但另一 方面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取得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他们说,印共(马)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有很 深的感情。过去该党许多党员都表示: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是印度共产党的领袖。他们中的一位还问到我对毛泽东主席的看法。我说,我个人认为, 毛泽东主席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必然属于世界,因为他提出并初步解决了人类两大课题:一是广大第三世界都是落后的农业国,
……
序言二 “毛主义运动”的幽灵
汪晖
幽灵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捉摸的东西,但马克思用它描述正在生成的、现实的运动。幽灵无处不在,但同时也被“光明”所压抑。在南亚,“毛泽东主义运动”就是 这样一个无处不在却很少被言说的幽灵,它的力量时时突破媒体的封锁,在一些边角的消息中裸露出令人不安的形象。在后革命的氛围中,“毛主义者”是谁?
王静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回答。作者深入透视历史脉络,纵观世界变化,对印度和南亚持续不断的、在“毛 泽东主义”旗帜下展开的、现实的(而不是理念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多面探究,将历史探讨、理论分析和对运动的战略得失的评估融为一体。迄今为止,这是我在 中文世界所见到的有关这一运动最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这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书。
金融化资本主义时代的“毛主义运动”
1989~1991年苏东社会主义体系的瓦解标志着19世纪以降逐渐形成的、以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为标志的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日渐式微。在西方和中国,这 一转折也被冠以“历史的终结”的名号。与之相匹配或呼应的,则是“文明冲突论”的到来,后者将历史变迁的范式从意识形态的对峙修订为“文明”之间的冲突。 这两个判断从不同的方面宣布了20世纪政治的终结——民族解放、国家与革命、土地改革、阶级斗争及社会主义道路等从此成为不合时宜的命题。伴随这一“终 结”的进程,资本的力量突破了主要由社会主义运动构成的屏障,进而对所有社会形式和政治形式进行重组和支配。在当前的金融化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的最 为突出的形态是突破一切政治形式的差异,实现其重构新型等级制的全球主义大业:对于21世纪的资本主义而言,一党、多党、议会政治,以及在冷战时代尖锐对 立的“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已经不再是难以调和的政治形式,它们全部可以被驯服为同质性资本主义的多样化形态。在国际范围内,伴随冷战的 “终结”和国际主义政治的退潮,“三个世界”的范畴日渐失去其政治含义,人们更习惯于在南北关系的范畴内将不同世界之间的政治对立解释为贫富差距。以“占 领华尔街”运动为标志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声势浩大,但力量微弱;由于“三个世界”之间的政治差异的蜕变,这些发源于中心地区的反抗运动在其他地区的衍生产品 的政治面目非常模糊,它们常在不知不觉间被引入旧的冲突结构之中。在“历史终结”的氛围中,这些反抗运动对于上个世纪激烈的政治斗争不屑一顾,在主流媒体 的包围和渲染中,一些擅长各种最为进步的说辞的领袖人物经常沦为虚假的“反抗者”。他们不过是为金融化资本主义扫……
文摘
版权页: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正义性。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很多是在印度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但印度共产党由于主观上的失误,特别是未能像中国那样形成成熟的土地革命策略,因此没能引领印度革命最终走向成功。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印度“毛主义运动”是印度社会沉疴遇上新自由主义的毒药、旧有的矛盾和新生的矛盾耦合而催生的产物。与前几波共产主义运动相比较,这一波运动的领导者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通过总结几十年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借鉴国情相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坚定地选择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这波运动中体现出了更为坚决的斗争性,策略上也更为成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印度革命和中国革命同时起步,印度革命与中国革命,印度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有诸多可以比较之处。例如,印度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当时的印度和中国都在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情况下沦为西方帝国主义的附庸,两党的历史使命同样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扭转近代以来这两个古老东方大国的苦难命运。当时印度共产党的主要对手是印度资产阶级利益代表国大党,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对手是中国资产阶级利益代表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而印度共产党只在民族独立进程中扮演了国大党小跟班的角色,印度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系统研究南亚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毛主义运动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等基本问题,这对于深入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推动世界共产主义的实践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专著旨在探讨印共(毛)发展壮大的社会土壤(印共(毛)产生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深入研究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中的印共(毛)、分析印共(毛)的思想理论和战略战术、介绍21世纪的武装斗争现状以及印度政府围剿印共(毛)的阶段、战略及成效,后,将印共(毛)的发展纳入到整个南亚毛主义运动的背景下,考察南亚毛主义运动的现实图景、理论焦点及未来挑战。
作者简介
王静,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助理研究员。
目录
序言一 于无声处待惊雷/1
序言二 “毛主义运动”的幽灵/1
第一章 土地制度的沉疴——一论印共(毛)兴起的社会土壤/1
第一节 土地革命的欠账——历史上印度共产党为何没能执政/3
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任务留给未来:印度共产党的后发优势/9
第二章 新自由主义毒药——二论印共(毛)兴起的社会土壤/22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改革加重印度社会危机/22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圈地运动”是毛主义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35
第三章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印度的破产——三论印共(毛)兴起的社会土壤/41
第一节 西方眼中的印度形象/41
第二节 从印度土改看印度社会的政治制度/43
第三节 残留至今的种姓制度暴露了印度民主制度的真相/47
第四节 西式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印度的必然结局/49
第四章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中的印共(毛)/52
第一节 印度共产主义历史扫描:印度共产党的分裂再分裂/53
第二节 历史对比: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三次武装斗争高潮/56
第三节 2004年印共(毛)成立以来的武装斗争现状/62
小结/66
第五章 印共(毛)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67
第一节 印共(毛)对当今世界主要特征的基本判断/68
第二节 印共(毛)对印度社会性质和矛盾的分析/75
第三节 印共(毛)为革命斗争设定的目标、阶段和战略战术/82
第四节 印共(毛)的社会政策与主张/86
小结/91
第六章 印度版“低烈度战争”:印度政府剿灭印共(毛)的战略战术/93
第一节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低烈度战争”/93
第二节 印度版“低烈度战争”:印度政府剿灭印共(毛)的战略/95
第三节 印度版“低烈度战争”的高潮:绿色狩猎行动/104
第四节 “绿色狩猎行动”中的一些细节和内幕/112
第五节 印度政府围剿印共(毛)的成效/125
小结/130
第七章 南亚地区毛主义运动:现实图景、理论焦点及未来挑战/132
第一节 21世纪南亚毛主义运动的再度兴起/133
第二节 红星照耀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的毛主义运动/135
第三节 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不丹、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的毛主义运动/154
第四节 南亚毛主义运动的组织和协调者——“南亚毛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166
第五节 南亚地区毛主义运动的理论焦点——尼共(毛)转向议会政治引发的“争论”/169
第六节 南亚毛主义运动必须回应的四大挑战/178
小结/181
附录1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党章/183
附录2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党纲/199
附录3 “别无选择”,抑或“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评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223
后记/234
序言
序言一 于无声处待惊雷
李慎明
2006年12月,我到印度访问。几天下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新德里郊区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高级轿车、公共汽车、马车、人骑毛驴与行人齐头并进,而公路两 旁,临时搭建而又永久住人的铁皮甚至是纸壳房相互连接,沿绵不断。三五成群的穷人或沿途乞讨,或拿点手工艺品出售。他们的目光几乎全都是呆滞中又有几分无 奈。印度国内一些媒体不断做出这样的“深度”报道:在印度,由于文化传统、宗教和种姓制度的影响,穷人与富人可以平安和谐相处。
12月4日我们到达加尔各答的当晚即被告知:因郊区农民的土地被开发商以低廉价格所占,明天将有几十万农民进城游行。为了代表团的安全,原定翌日上午去加 尔各答社科理事会访问并举行座谈的活动改为在自己所住宾馆里进行。我们在加尔各答活动期间,接待方没有安排我们走出宾馆大门。当然,我们也完全理解对方的 好意。12月5日晚,我们到达孟买。按照正常时间计算,从机场到我们所住宾馆,只需四十分钟左右,但我们却走了两个小时五十分钟。这是因为,12月6日将 有近百万名印度“贱民”在孟买集会,以纪念印度“贱民”领袖安倍德卡博士逝世50周年,而5日晚就有不少“贱民”进城。目前在印度10多亿人口中,“贱 民”总数约占1/4,但他们只拥有不到1%的工作岗位。12月6日的“贱民”集会,在印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印度时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有媒体 分析,这次集会虽为纪念安倍德卡逝世50周年而举行,但实际上也是“贱民”争取平等权利,宣泄心中不满的一种举动。看来,哪里有压迫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有斗争的规律在印度照样起作用。
访问前,在国内就听说印度的马克思主义分为几派,一是印共,二是印共(马),三是印共(马列),四是印共(毛)。代表团在和印度社科理事会东部地区中心以 及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10多名学者座谈期间,印度的左派政党和一些学者对我党和我国有一定的亲近感,钦佩我国经济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印度社科 理事会主席以及西部中心主任都认为,苏联垮台与苏共领导阶层腐化堕落和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密切相关。他们认为我们党一方面实行改革开放,但另一 方面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取得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他们说,印共(马)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有很 深的感情。过去该党许多党员都表示:毛泽东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是印度共产党的领袖。他们中的一位还问到我对毛泽东主席的看法。我说,我个人认为, 毛泽东主席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必然属于世界,因为他提出并初步解决了人类两大课题:一是广大第三世界都是落后的农业国,
……
序言二 “毛主义运动”的幽灵
汪晖
幽灵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捉摸的东西,但马克思用它描述正在生成的、现实的运动。幽灵无处不在,但同时也被“光明”所压抑。在南亚,“毛泽东主义运动”就是 这样一个无处不在却很少被言说的幽灵,它的力量时时突破媒体的封锁,在一些边角的消息中裸露出令人不安的形象。在后革命的氛围中,“毛主义者”是谁?
王静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回答。作者深入透视历史脉络,纵观世界变化,对印度和南亚持续不断的、在“毛 泽东主义”旗帜下展开的、现实的(而不是理念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多面探究,将历史探讨、理论分析和对运动的战略得失的评估融为一体。迄今为止,这是我在 中文世界所见到的有关这一运动最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这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书。
金融化资本主义时代的“毛主义运动”
1989~1991年苏东社会主义体系的瓦解标志着19世纪以降逐渐形成的、以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为标志的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日渐式微。在西方和中国,这 一转折也被冠以“历史的终结”的名号。与之相匹配或呼应的,则是“文明冲突论”的到来,后者将历史变迁的范式从意识形态的对峙修订为“文明”之间的冲突。 这两个判断从不同的方面宣布了20世纪政治的终结——民族解放、国家与革命、土地改革、阶级斗争及社会主义道路等从此成为不合时宜的命题。伴随这一“终 结”的进程,资本的力量突破了主要由社会主义运动构成的屏障,进而对所有社会形式和政治形式进行重组和支配。在当前的金融化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的最 为突出的形态是突破一切政治形式的差异,实现其重构新型等级制的全球主义大业:对于21世纪的资本主义而言,一党、多党、议会政治,以及在冷战时代尖锐对 立的“社会主义体制”与“资本主义体制”,已经不再是难以调和的政治形式,它们全部可以被驯服为同质性资本主义的多样化形态。在国际范围内,伴随冷战的 “终结”和国际主义政治的退潮,“三个世界”的范畴日渐失去其政治含义,人们更习惯于在南北关系的范畴内将不同世界之间的政治对立解释为贫富差距。以“占 领华尔街”运动为标志的反资本主义运动声势浩大,但力量微弱;由于“三个世界”之间的政治差异的蜕变,这些发源于中心地区的反抗运动在其他地区的衍生产品 的政治面目非常模糊,它们常在不知不觉间被引入旧的冲突结构之中。在“历史终结”的氛围中,这些反抗运动对于上个世纪激烈的政治斗争不屑一顾,在主流媒体 的包围和渲染中,一些擅长各种最为进步的说辞的领袖人物经常沦为虚假的“反抗者”。他们不过是为金融化资本主义扫……
文摘
版权页: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正义性。在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很多是在印度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但印度共产党由于主观上的失误,特别是未能像中国那样形成成熟的土地革命策略,因此没能引领印度革命最终走向成功。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印度“毛主义运动”是印度社会沉疴遇上新自由主义的毒药、旧有的矛盾和新生的矛盾耦合而催生的产物。与前几波共产主义运动相比较,这一波运动的领导者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通过总结几十年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借鉴国情相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坚定地选择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这波运动中体现出了更为坚决的斗争性,策略上也更为成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印度革命和中国革命同时起步,印度革命与中国革命,印度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有诸多可以比较之处。例如,印度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当时的印度和中国都在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情况下沦为西方帝国主义的附庸,两党的历史使命同样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扭转近代以来这两个古老东方大国的苦难命运。当时印度共产党的主要对手是印度资产阶级利益代表国大党,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对手是中国资产阶级利益代表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而印度共产党只在民族独立进程中扮演了国大党小跟班的角色,印度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ISBN | 9787509783498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王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