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杨伯达著的《中国古代玉器鉴定(精)》按照文物鉴定的狭义说,阐明古玉鉴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不包括古玉的辨伪部分。众所周知,我国古玉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特色鲜明,这决定了其鉴定与青铜、陶瓷不同,有着独特的要求。本书除了阐明古玉鉴定的一般原则之外,主要阐述古玉鉴定的特点及其特殊要求。
作者简介
杨伯达,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旅顺。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负责陈列工作,1980年10月至1987年6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97年离休。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鉴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领域侧重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清代院画等专项研究。在雕刻、清代院画、玉器、玻璃器、金银器、珐琅器、象牙犀角器及鼻烟壶等诸多方面都有著述。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古玉考》《巫玉之光》《巫玉之光续集》《中国史前玉文化》《古玉鉴定:隋唐至明清》《传世古玉辨伪研究》《中国古玉辨伪》等著作,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玉器》《中国玉器全集》《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近年来将研究重点转至古代玉器、玉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首先提出的“玉学、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玉文化的巫玉、王玉、民玉三期论”“玉文化板块论”“玉石之路(和田玉的传播路线网络)”等新论点为古玉研究开创了崭新途径,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有关古代玉器鉴定的文献史料
第二节玉器鉴定的科学定义
一、文物鉴定的定义
二、文物鉴定的方式及鉴定结论
三、文物鉴定的学习方法
四、古玉鉴定的特点
第一章玉石材料的鉴定
第一节玉的定义
一、传统的玉定义
二、玉的矿物学定义
三、传统玉材观与矿物学检验成果的辩证统一
四、“软玉”与“硬玉”
五、区别真玉与非真玉
第二节古玉主要品种鉴定
一、古玉的矿物学检验
二、古玉料的来源
三、不同时代的软玉产地
四、不同玉石品种的古文化区域分布
五、各地史前文化出土玉器玉料品种综述
六、其他玉石材料的鉴定
第三节和田玉鉴定
一、玉坯——璞
二、和田玉的矿物分类及族别
三、和田玉中角闪石及杂质的含量
四、和田玉的显微结构
五、和田玉的矿物构造
六、和田玉的化学成分
七、和田玉的物理性质
八、和田玉的矿床成因类型
九、和田玉的三大产区
十、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
十一、和田玉是我国玉材精英
十二、和田玉的鉴定要点
第四节鉴定玉材应注意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二、玉材鉴定的关键在于辨别和田玉与非和田玉
三、理顺玉德与玉符的辩证关系
四、传统的和田玉鉴定方法正面临科技检验手段、商业炒作的严醋挑战
第二章琢玉工艺鉴定
第一节“玉人”“追师”与“玉工”
第二节治玉工具
一、治玉工艺从石器工艺分化而来
二、砣机是治玉工艺的关键设备
第三节工艺技术
一、治玉工艺的总原则
二、审问玉料
三、设计画样
四、琢玉工艺
第四节玉人结合体、官办机构与民间玉作
一、先玉器时期制石玉人松散群体
二、新石器时代古国玉人紧密结合体
三、三代王室官办玉业琢玉奴隶
四、秦汉南北朝官办玉作——半自由玉工奴
五、隋唐五代宋官办玉作
六、元代官办玉局——半奴役制玉工
七、明代官办内监玉作和民间玉作
八、清代皇家玉作和民间玉作
第五节琢玉工艺鉴定
一、鉴定琢玉工艺要抓住重点
二、琢玉工艺的阶段性
三、琢玉工艺的时代性
四、琢玉工艺的地区性
五、琢玉工艺水平的不平衡性
六、出土玉器、传世玉器的局限性
七、琢玉工艺的审美
第三章玉器器型、图案和铭刻的鉴定
第一节玉器器型鉴定
一、第一阶段玉器器型鉴定(公元前8000~前770年)
二、第二阶段玉器器型鉴定(公元前770~公元581年)
三、第三阶段玉器器型鉴定(隋唐至清,581~1911年)
第二节玉器图案鉴定
一、第一阶段玉器图案(史前至西周,公元前6200~前。770年)
二、第二阶段玉器图案(春秋至南北朝,公元前770~公元589年)
三、第三阶段玉器图案(隋唐至清,581~1911年)
四、小结
第三节玉器铭刻鉴定
一、第一阶段玉器铭刻(公元前8000~前770年)
二、第二阶段玉器铭刻(春秋至南北朝,公元前770~公元589年)
三、第三阶段玉器铭刻(隋唐至清,581~1911年)
第四章玉器风格鉴定
一、玉器风格的内涵
二、玉器风格的凝固性和演变性
三、玉器风格对鉴定的重要意义
四、玉器风格的分期研究——时代风格的研究
五、玉器时代风格鉴定属}生为宏观鉴定
第五章玉器地方风格鉴定
一、红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雄奇刚毅
二、良渚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隽秀精美
三、山东龙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精巧明快
四、石家河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朴实简洁
五、山西襄汾龙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硬直简略
六、甘肃齐家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粗犷生拙
七、陕北龙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森严锋锐
八、殷商王朝玉器地方风格一窈窕俏丽、灵巧熟练
九、西周及其以后玉器地方风格尚待研究
第六章古玉鉴定方法
第一节科学鉴定法与传统鉴定法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两种玉器鉴定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宏观鉴定与微观鉴定
第四节微观鉴定的两个过程
一、直观鉴定
二、价值评估
结语
杨伯达著的《中国古代玉器鉴定(精)》按照文物鉴定的狭义说,阐明古玉鉴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不包括古玉的辨伪部分。众所周知,我国古玉有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特色鲜明,这决定了其鉴定与青铜、陶瓷不同,有着独特的要求。本书除了阐明古玉鉴定的一般原则之外,主要阐述古玉鉴定的特点及其特殊要求。
作者简介
杨伯达,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旅顺。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负责陈列工作,1980年10月至1987年6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97年离休。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鉴定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领域侧重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清代院画等专项研究。在雕刻、清代院画、玉器、玻璃器、金银器、珐琅器、象牙犀角器及鼻烟壶等诸多方面都有著述。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古玉考》《巫玉之光》《巫玉之光续集》《中国史前玉文化》《古玉鉴定:隋唐至明清》《传世古玉辨伪研究》《中国古玉辨伪》等著作,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玉器》《中国玉器全集》《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近年来将研究重点转至古代玉器、玉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首先提出的“玉学、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玉文化的巫玉、王玉、民玉三期论”“玉文化板块论”“玉石之路(和田玉的传播路线网络)”等新论点为古玉研究开创了崭新途径,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有关古代玉器鉴定的文献史料
第二节玉器鉴定的科学定义
一、文物鉴定的定义
二、文物鉴定的方式及鉴定结论
三、文物鉴定的学习方法
四、古玉鉴定的特点
第一章玉石材料的鉴定
第一节玉的定义
一、传统的玉定义
二、玉的矿物学定义
三、传统玉材观与矿物学检验成果的辩证统一
四、“软玉”与“硬玉”
五、区别真玉与非真玉
第二节古玉主要品种鉴定
一、古玉的矿物学检验
二、古玉料的来源
三、不同时代的软玉产地
四、不同玉石品种的古文化区域分布
五、各地史前文化出土玉器玉料品种综述
六、其他玉石材料的鉴定
第三节和田玉鉴定
一、玉坯——璞
二、和田玉的矿物分类及族别
三、和田玉中角闪石及杂质的含量
四、和田玉的显微结构
五、和田玉的矿物构造
六、和田玉的化学成分
七、和田玉的物理性质
八、和田玉的矿床成因类型
九、和田玉的三大产区
十、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
十一、和田玉是我国玉材精英
十二、和田玉的鉴定要点
第四节鉴定玉材应注意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二、玉材鉴定的关键在于辨别和田玉与非和田玉
三、理顺玉德与玉符的辩证关系
四、传统的和田玉鉴定方法正面临科技检验手段、商业炒作的严醋挑战
第二章琢玉工艺鉴定
第一节“玉人”“追师”与“玉工”
第二节治玉工具
一、治玉工艺从石器工艺分化而来
二、砣机是治玉工艺的关键设备
第三节工艺技术
一、治玉工艺的总原则
二、审问玉料
三、设计画样
四、琢玉工艺
第四节玉人结合体、官办机构与民间玉作
一、先玉器时期制石玉人松散群体
二、新石器时代古国玉人紧密结合体
三、三代王室官办玉业琢玉奴隶
四、秦汉南北朝官办玉作——半自由玉工奴
五、隋唐五代宋官办玉作
六、元代官办玉局——半奴役制玉工
七、明代官办内监玉作和民间玉作
八、清代皇家玉作和民间玉作
第五节琢玉工艺鉴定
一、鉴定琢玉工艺要抓住重点
二、琢玉工艺的阶段性
三、琢玉工艺的时代性
四、琢玉工艺的地区性
五、琢玉工艺水平的不平衡性
六、出土玉器、传世玉器的局限性
七、琢玉工艺的审美
第三章玉器器型、图案和铭刻的鉴定
第一节玉器器型鉴定
一、第一阶段玉器器型鉴定(公元前8000~前770年)
二、第二阶段玉器器型鉴定(公元前770~公元581年)
三、第三阶段玉器器型鉴定(隋唐至清,581~1911年)
第二节玉器图案鉴定
一、第一阶段玉器图案(史前至西周,公元前6200~前。770年)
二、第二阶段玉器图案(春秋至南北朝,公元前770~公元589年)
三、第三阶段玉器图案(隋唐至清,581~1911年)
四、小结
第三节玉器铭刻鉴定
一、第一阶段玉器铭刻(公元前8000~前770年)
二、第二阶段玉器铭刻(春秋至南北朝,公元前770~公元589年)
三、第三阶段玉器铭刻(隋唐至清,581~1911年)
第四章玉器风格鉴定
一、玉器风格的内涵
二、玉器风格的凝固性和演变性
三、玉器风格对鉴定的重要意义
四、玉器风格的分期研究——时代风格的研究
五、玉器时代风格鉴定属}生为宏观鉴定
第五章玉器地方风格鉴定
一、红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雄奇刚毅
二、良渚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隽秀精美
三、山东龙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精巧明快
四、石家河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朴实简洁
五、山西襄汾龙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硬直简略
六、甘肃齐家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粗犷生拙
七、陕北龙山文化玉器地方风格一森严锋锐
八、殷商王朝玉器地方风格一窈窕俏丽、灵巧熟练
九、西周及其以后玉器地方风格尚待研究
第六章古玉鉴定方法
第一节科学鉴定法与传统鉴定法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两种玉器鉴定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宏观鉴定与微观鉴定
第四节微观鉴定的两个过程
一、直观鉴定
二、价值评估
结语
ISBN | 9787513407830 |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作者 | 杨伯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