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对症下药,破解英语写作的6大难题
Q1语法及拼写错误太多、对句型结构没概念。
Q2 句子太短,而且句型呆板,毫无变化。
Q3 句子太冗长、赘词过多,叙述拖泥带水。
Q4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不出段落重点。
Q5 文章结构较松散,各段转折不清、缺乏连贯性。
Q6 内容虽然四平八稳,但是单调乏味、缺乏亮点。
手眼并用读3遍,开发你的“写作脑”!
第1遍1天1单元,循序渐进,完整学习 ∣30天完成
每天阅读1单元,并进行写作练习,1个月即可掌握英语写作的5大要素(句子的要素、增减的要素、段落的要素、强化的要素、精益求精的要素)。阅读过程中,若遇到较不熟悉的概念,可以用笔做记号;在范文中读到印象深刻的句子,也要用笔画出来。
第2遍1天3单元,强化吸收及自由练写 ∣10天完成
第2次阅读,是为了加深印象,强化学习内容。不需要逐字阅读,只要看书中“套色、加粗或加底线的重点文字”以及“第1次阅读时做记号的文字和范例”。另外,在各单元分别挑选1篇范文进行改写,试着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写看
第3遍1天6单元,重点式全面复习 ∣5天完成
这次只要看各单元列出的学习重点。阅读的同时,在脑海中快速整理学习脉络,确定自己已完全吸收,将5大要素的“点、线、面”完整串联起来(如果发现对于某单元印象特别模糊,请回到前一个步骤加强练习)。
作者简介
吴宜铮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中英口笔译以及国际研究双硕士。目前为长荣大学翻译研究学系暨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
作者有18年的口笔译实务与教学工作经验,为政府部门与公司组织以及个人提供口笔译服务,除在校教学外,也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训练口笔译人才,并受邀担任重要口笔译考试审查委员与专题演讲讲者。
目录
Chapter1了解句子,是写作的第1步
01开始写作的诀窍/2
02认识英语句子/16
03用5大句型拼凑出短句/24
04连词与并列句、复合句/35
05复合句其实没那么复杂/48
Chapter2连接与缩减句子
06使用标点符号连接句子/62
07各式各样的并列连词/71
08跟从属连词变成好朋友/81
09长话短说,让文章更精简/91
10亲爱的,我把句子拉长了/99
Chapter3建构文章的梁柱——段落
11段落是什么,一定要搞懂/110
12主题句是段落的心脏/117
13加上细节,让段落更丰富/126
14妥善连接细节,段落才会完美/132
15组织段落的秘籍大公开/143
Chapter4全面掌握各大段落功能
16汉堡写作的第1层——前言段落/154
17前言段落,要勾起读者的阅读欲/159
18汉堡写作的第2层——正文段落/166
19正文段落,要能充分说服读者/173
20汉堡写作的最上层——结论/180
21结论,务必强而有力/190
22资料引述,千万不能随便/198
Chapter5运用技巧,让文章更亮眼
23注意段落的连贯性/208
24适当的段落长度/218
25段落要清晰,读者才看得懂/227
26用词精简,不拖泥带水/234
27虚实词、掉尾句与松散句并用/241
28动词时态要一致/248
29巧妙的词语重复使用/257
30不使用缩写,避免使用口语/267
参考答案/275
序言
英语写作是令许多人头痛的问题。有人写作学半天,考试还是拿低分,要写什么、要用哪个单词、时态用什么,全都是困扰。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大家无所适从、没有指南,如在汪洋中漂泊的小船一般。而本书就是你的写作指南,引导你一步步从头开始,学习从“1个单词”的最小单位,建构出“句子”。由简单到复杂的写作过程,让你可以像玩积木一样,慢慢地打造地基、搭起柱子,盖出房子以及梦想社区。也就是说,本书会带你从句子、段落到篇章,按部就班地学习写作。
本书共分5部分,包括“了解句子”“连接与缩减句子”“段落写作”“各段落功能写作”以及“精益求精的写作技巧”。你可以通过本书,先认识写作的诀窍、了解句子,再从短句开始,写出自己的复杂句与复合句。不管语法怎么差,本书通过“从零开始”的写作方式,搭配图解,让你享受学习的乐趣,轻松解决常见的写作困扰。本书也提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例句,让你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加以揣摩,为英语写作打下更扎实的根基。
有中级英语写作能力的人,本书也非常适合你。除了看图学习之外,仔细研读各篇范文,能让你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在提供范文时,笔者用心地以各种时事议题进行写作,广泛的题材涵盖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环保等,让你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能了解时事,增进语言与专业知识能力,在全球化时代胜出。
当然,有高级英语写作能力的你,也可以受惠于本书的学习方式。图解写作绝对能巩固你学过的枯燥语法,提醒你善用良好的写作要素、检查自己的写作盲点。各种议题的写作练习,让你结合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写出更精益求精、更有影响力的好文章。
这是一本适合每一个人的写作指导,请先睹为快!
吴宜铮
文摘
插图:
对症下药,破解英语写作的6大难题
Q1语法及拼写错误太多、对句型结构没概念。
Q2 句子太短,而且句型呆板,毫无变化。
Q3 句子太冗长、赘词过多,叙述拖泥带水。
Q4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不出段落重点。
Q5 文章结构较松散,各段转折不清、缺乏连贯性。
Q6 内容虽然四平八稳,但是单调乏味、缺乏亮点。
手眼并用读3遍,开发你的“写作脑”!
第1遍1天1单元,循序渐进,完整学习 ∣30天完成
每天阅读1单元,并进行写作练习,1个月即可掌握英语写作的5大要素(句子的要素、增减的要素、段落的要素、强化的要素、精益求精的要素)。阅读过程中,若遇到较不熟悉的概念,可以用笔做记号;在范文中读到印象深刻的句子,也要用笔画出来。
第2遍1天3单元,强化吸收及自由练写 ∣10天完成
第2次阅读,是为了加深印象,强化学习内容。不需要逐字阅读,只要看书中“套色、加粗或加底线的重点文字”以及“第1次阅读时做记号的文字和范例”。另外,在各单元分别挑选1篇范文进行改写,试着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写写看
第3遍1天6单元,重点式全面复习 ∣5天完成
这次只要看各单元列出的学习重点。阅读的同时,在脑海中快速整理学习脉络,确定自己已完全吸收,将5大要素的“点、线、面”完整串联起来(如果发现对于某单元印象特别模糊,请回到前一个步骤加强练习)。
作者简介
吴宜铮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中英口笔译以及国际研究双硕士。目前为长荣大学翻译研究学系暨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
作者有18年的口笔译实务与教学工作经验,为政府部门与公司组织以及个人提供口笔译服务,除在校教学外,也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训练口笔译人才,并受邀担任重要口笔译考试审查委员与专题演讲讲者。
目录
Chapter1了解句子,是写作的第1步
01开始写作的诀窍/2
02认识英语句子/16
03用5大句型拼凑出短句/24
04连词与并列句、复合句/35
05复合句其实没那么复杂/48
Chapter2连接与缩减句子
06使用标点符号连接句子/62
07各式各样的并列连词/71
08跟从属连词变成好朋友/81
09长话短说,让文章更精简/91
10亲爱的,我把句子拉长了/99
Chapter3建构文章的梁柱——段落
11段落是什么,一定要搞懂/110
12主题句是段落的心脏/117
13加上细节,让段落更丰富/126
14妥善连接细节,段落才会完美/132
15组织段落的秘籍大公开/143
Chapter4全面掌握各大段落功能
16汉堡写作的第1层——前言段落/154
17前言段落,要勾起读者的阅读欲/159
18汉堡写作的第2层——正文段落/166
19正文段落,要能充分说服读者/173
20汉堡写作的最上层——结论/180
21结论,务必强而有力/190
22资料引述,千万不能随便/198
Chapter5运用技巧,让文章更亮眼
23注意段落的连贯性/208
24适当的段落长度/218
25段落要清晰,读者才看得懂/227
26用词精简,不拖泥带水/234
27虚实词、掉尾句与松散句并用/241
28动词时态要一致/248
29巧妙的词语重复使用/257
30不使用缩写,避免使用口语/267
参考答案/275
序言
英语写作是令许多人头痛的问题。有人写作学半天,考试还是拿低分,要写什么、要用哪个单词、时态用什么,全都是困扰。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大家无所适从、没有指南,如在汪洋中漂泊的小船一般。而本书就是你的写作指南,引导你一步步从头开始,学习从“1个单词”的最小单位,建构出“句子”。由简单到复杂的写作过程,让你可以像玩积木一样,慢慢地打造地基、搭起柱子,盖出房子以及梦想社区。也就是说,本书会带你从句子、段落到篇章,按部就班地学习写作。
本书共分5部分,包括“了解句子”“连接与缩减句子”“段落写作”“各段落功能写作”以及“精益求精的写作技巧”。你可以通过本书,先认识写作的诀窍、了解句子,再从短句开始,写出自己的复杂句与复合句。不管语法怎么差,本书通过“从零开始”的写作方式,搭配图解,让你享受学习的乐趣,轻松解决常见的写作困扰。本书也提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例句,让你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加以揣摩,为英语写作打下更扎实的根基。
有中级英语写作能力的人,本书也非常适合你。除了看图学习之外,仔细研读各篇范文,能让你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在提供范文时,笔者用心地以各种时事议题进行写作,广泛的题材涵盖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环保等,让你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能了解时事,增进语言与专业知识能力,在全球化时代胜出。
当然,有高级英语写作能力的你,也可以受惠于本书的学习方式。图解写作绝对能巩固你学过的枯燥语法,提醒你善用良好的写作要素、检查自己的写作盲点。各种议题的写作练习,让你结合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写出更精益求精、更有影响力的好文章。
这是一本适合每一个人的写作指导,请先睹为快!
吴宜铮
文摘
插图:
ISBN | 7122260968,9787122260963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吴宜铮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