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规划教材:健康评估(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第2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一、学习健康评估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
三、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一篇健康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健康史的采集
第一节健康史采集的方法与技巧
一、健康史采集前的准备
二、健康史采集过程
三、特殊情况的交谈技巧
第二节健康史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二、功能性健康型态模式
第二章心理、社会评估
第一节概述
一、心理、社会评估的意义
二、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
第二节心理评估
一、认知功能
二、情绪
三、应激与应对
四、健康行为
五、自我概念
第三节社会评估
一、角色与角色适应
二、家庭
三、文化
四、环境
第三章身体评估
第一节概述
一、身体评估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二、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一般状态评估
一、全身状态评估
二、皮肤评估
三、浅表淋巴结评估
第三节头部评估
一、头部
二、头部器官
第四节颈部评估
一、颈部外形与活动
二、颈部血管
三、甲状腺
四、气管
第五节胸廓与肺评估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第六节乳房评估
一、视诊
二、触诊
三、乳房的常见病变
四、乳房自我评估
第七节心脏评估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第八节血管评估
一、脉搏
二、血压
三、血管杂音
四、周围血管征
第九节腹部评估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二、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第十节肛门、直肠与生殖器评估
一、肛门与直肠
二、男性生殖器官
三、女性生殖器官
第十一节脊柱与四肢评估
一、脊柱
二、四肢与关节
第十二节神经系统评估
一、感觉功能
二、运动功能
三、神经反射
四、自主神经功能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概述
一、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三、检验报告单的阅读
第二节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二、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尿液一般检查
一、尿液外观和理学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第四节粪便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三、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第五节其他体液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二、浆膜腔积液检查
三、痰液检查
第六节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一、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检查
二、肝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三、肾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四、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糖代谢的实验室检查
六、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查
七、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实验室检查
八、内分泌激素的实验室检查
第七节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二、血清补体测定
三、感染性疾病免疫学检查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检查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第八节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耐药性检测
第五章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三、心电向量与心电图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操作
二、心电图测量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与心室肥大
二、心肌缺血
三、心肌梗死
四、心律失常
五、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第四节心电监护
一、概述
二、床边多参数心电监护系统
三、动态心电图监护仪
第六章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放射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超声检查
一、概述
二、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三、超声检查临床应用
第三节核医学检查
一、概述
二、核医学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三、核医学检查临床应用
第二篇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章发热
第二章疼痛
第一节概述
一、发生机制
二、疼痛的分类
三、常用疼痛测评工具
第二节头痛
第三节胸痛
第四节腹痛
第三章水肿
第四章呼吸困难
第五章咳嗽与咳痰
第六章咯血
第七章发绀
第八章心悸
第九章恶心与呕吐
第十章呕血与黑便
第十一章腹泻
第十二章便秘
第十三章黄疸
第十四章抽搐与惊厥
第十五章意识障碍
第十六章尿潴留
第十七章尿失禁
第十八章焦虑
第十九章抑郁
第三篇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第一节护理诊断的步骤
一、整理资料
二、分析综合资料,提出假设
三、确立护理诊断
四、护理诊断的排序
第二节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
一、诊断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二、比较与分类思维
三、分析与综合思维
四、归纳与演绎思维
五、评判性思维
第四篇护理病历书写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病历的作用与意义
二、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
三、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入院护理病历
第三节护理记录
一、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第四节其他
一、护理计划单
二、健康教育计划
附录1NANDA护理诊断一览表(2015—2017)
附录2入院护理病历示例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3.记忆障碍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记忆能力的下降。常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也可以是心因性的。记忆障碍的常见类型有:
(1)遗忘: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可分为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①永久性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②暂时性遗忘:对于识记过的内容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但在适当条件下记忆还可能恢复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
(2)记忆减退:指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能力的普遍减退。早期多表现为回忆减弱,尤其是对日期、年代、专有名词、概念等的回忆发生困难;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常见于神经衰弱、脑血管病和其他脑器质性损害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记忆错误:指由于再现歪曲而引起的记忆障碍,可分为错构和虚构。①错构:对过去曾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时间和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但患者坚信不疑,多见于脑部器质性疾病等。②虚构:对自己记忆的缺失部分,以虚构一套事情来填补,其内容多很生动,多变,常转瞬即忘,见于外伤性或中毒性精神病等。
(4)记忆增强:指病态的记忆增强,患者对过去很远的、极为琐碎的小事都能回忆出来,常包括许多细节。这种记忆增强实际并非记忆能力的增强,而是过分增强了对某事物的感知过程。多见于躁狂症、强迫症等。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规划教材:健康评估(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第2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一、学习健康评估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
三、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一篇健康评估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健康史的采集
第一节健康史采集的方法与技巧
一、健康史采集前的准备
二、健康史采集过程
三、特殊情况的交谈技巧
第二节健康史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二、功能性健康型态模式
第二章心理、社会评估
第一节概述
一、心理、社会评估的意义
二、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
第二节心理评估
一、认知功能
二、情绪
三、应激与应对
四、健康行为
五、自我概念
第三节社会评估
一、角色与角色适应
二、家庭
三、文化
四、环境
第三章身体评估
第一节概述
一、身体评估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二、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一般状态评估
一、全身状态评估
二、皮肤评估
三、浅表淋巴结评估
第三节头部评估
一、头部
二、头部器官
第四节颈部评估
一、颈部外形与活动
二、颈部血管
三、甲状腺
四、气管
第五节胸廓与肺评估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二、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第六节乳房评估
一、视诊
二、触诊
三、乳房的常见病变
四、乳房自我评估
第七节心脏评估
一、视诊
二、触诊
三、叩诊
四、听诊
第八节血管评估
一、脉搏
二、血压
三、血管杂音
四、周围血管征
第九节腹部评估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二、视诊
三、触诊
四、叩诊
五、听诊
第十节肛门、直肠与生殖器评估
一、肛门与直肠
二、男性生殖器官
三、女性生殖器官
第十一节脊柱与四肢评估
一、脊柱
二、四肢与关节
第十二节神经系统评估
一、感觉功能
二、运动功能
三、神经反射
四、自主神经功能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概述
一、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三、检验报告单的阅读
第二节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二、出血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尿液一般检查
一、尿液外观和理学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三、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第四节粪便检查
一、一般性状检查
二、显微镜检查
三、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第五节其他体液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二、浆膜腔积液检查
三、痰液检查
第六节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一、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检查
二、肝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三、肾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四、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糖代谢的实验室检查
六、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查
七、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实验室检查
八、内分泌激素的实验室检查
第七节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二、血清补体测定
三、感染性疾病免疫学检查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检查
五、肿瘤标志物检测
第八节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耐药性检测
第五章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三、心电向量与心电图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操作
二、心电图测量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与心室肥大
二、心肌缺血
三、心肌梗死
四、心律失常
五、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第四节心电监护
一、概述
二、床边多参数心电监护系统
三、动态心电图监护仪
第六章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放射学检查
一、X线检查
二、CT检查
三、MRI检查
第二节超声检查
一、概述
二、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三、超声检查临床应用
第三节核医学检查
一、概述
二、核医学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三、核医学检查临床应用
第二篇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章发热
第二章疼痛
第一节概述
一、发生机制
二、疼痛的分类
三、常用疼痛测评工具
第二节头痛
第三节胸痛
第四节腹痛
第三章水肿
第四章呼吸困难
第五章咳嗽与咳痰
第六章咯血
第七章发绀
第八章心悸
第九章恶心与呕吐
第十章呕血与黑便
第十一章腹泻
第十二章便秘
第十三章黄疸
第十四章抽搐与惊厥
第十五章意识障碍
第十六章尿潴留
第十七章尿失禁
第十八章焦虑
第十九章抑郁
第三篇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第一节护理诊断的步骤
一、整理资料
二、分析综合资料,提出假设
三、确立护理诊断
四、护理诊断的排序
第二节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
一、诊断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二、比较与分类思维
三、分析与综合思维
四、归纳与演绎思维
五、评判性思维
第四篇护理病历书写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病历的作用与意义
二、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原则
三、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入院护理病历
第三节护理记录
一、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第四节其他
一、护理计划单
二、健康教育计划
附录1NANDA护理诊断一览表(2015—2017)
附录2入院护理病历示例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3.记忆障碍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记忆能力的下降。常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也可以是心因性的。记忆障碍的常见类型有:
(1)遗忘: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可分为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①永久性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永远不能再认或回忆;②暂时性遗忘:对于识记过的内容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但在适当条件下记忆还可能恢复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
(2)记忆减退:指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能力的普遍减退。早期多表现为回忆减弱,尤其是对日期、年代、专有名词、概念等的回忆发生困难;严重时远记忆力也减退,如回忆不起个人经历等。常见于神经衰弱、脑血管病和其他脑器质性损害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记忆错误:指由于再现歪曲而引起的记忆障碍,可分为错构和虚构。①错构:对过去曾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时间和情节上出现错误回忆,但患者坚信不疑,多见于脑部器质性疾病等。②虚构:对自己记忆的缺失部分,以虚构一套事情来填补,其内容多很生动,多变,常转瞬即忘,见于外伤性或中毒性精神病等。
(4)记忆增强:指病态的记忆增强,患者对过去很远的、极为琐碎的小事都能回忆出来,常包括许多细节。这种记忆增强实际并非记忆能力的增强,而是过分增强了对某事物的感知过程。多见于躁狂症、强迫症等。
ISBN | 9787565912603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作者 | 吴光煜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