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第四版)(供高专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使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预防医学发展简史
三、现代医学模式
四、健康及影响因素
五、循证医学的应用
六、三级预防策略
七、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第1篇疾病与健康统计基本方法
第1章疾病与健康统计基本知识
第1节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
二、个体与变异
三、参数和统计量
四、误差
五、概率
第2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一、计量资料
二、计数资料
三、等级资料
第3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一、统计设计
二、收集资料
三、整理资料
四、分析资料
第2章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1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结构和制表要求
二、统计表的种类
第2节统计图
一、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
二、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绘制方法
第3节Excel统计图制作
第3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1节平均指标
一、算术均数
二、几何均数
三、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第2节变异指标
一、极差
二、方差
三、标准差
第3节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
三、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四、正态分布规律的应用
第4节Excel统计分析
第4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1节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一、统计推断
二、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三、t值与t分布
四、总体均数的估计
五、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第2节假设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三、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u检验
四、配对资料的比较
第3节f检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差别的统计学意义
二、t检验的应用条件
三、正确选择t检验的方法
四、正确理解,检验结论的概率性
五、正确理解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
六、统计分析不能代替专业分析
七、正确地确定单侧检验或
双侧检验
第4节Excel统计分析
第5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1节相对数
一、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二、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第2节率的标准化法
一、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三、应用标准化率应注意的问题
第6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1节率的抽样误差
一、率的抽样误差
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
第2节率的u检验
一、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二、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第3节x2检验
一、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二、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
三、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
第4节Excel统计分析
第2篇人群健康研究方法
第7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1节流行病学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及方法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第2节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二、分析性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
第8章病因和病因推断方法
第1节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致病因子
二、宿主
三、环境
第2节病因推断
一、判断病因的推理方法
二、病因判断的标准
第9章疾病的分布与分析
第1节疾病的地区分布
一、世界性分布
二、地区性分布
三、城乡分布
四、局部地区分布
第2节疾病的时间分布
一、季节性
二、周期性
三、短期波动
四、长期变异
第3节疾病的人群分布
一、年龄
二、性别
三、职业
四、民族
五、婚姻
第4节疾病在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一、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综合分析
二、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分析
三、地区和人群分布的综合分析
第5节疾病的流行强度
一、散发
二、暴发
三、流行
四、大流行
第6节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一、发病率
二、罹患率
三、患病率
四、死亡率
五、病死率
六、生存率
七、累积死亡率
第10章公共卫生监测
第1节公共卫生监测概述
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
二、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三、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
四、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
五、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第2节疾病监测
一、疾病监测的概念
二、我国主要的疾病监测方法
三、我国疾病监测体系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与健康
第11章环境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1节概述
一、环境的基本构成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三、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2节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二、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三、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
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二、环境立法与管理
三、环境规划措施
四、技术措施
第1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1节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的理化性状与健康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2节生活饮用水与健康
一、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二、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三、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标准
四、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第3节住宅与健康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三、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四、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第13章食品安全与健康
第1节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
二、食源性疾病
第2节食品污染
一、食品污染的定义
二、食品污染的种类
三、食品污染的来源
四、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五、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3节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四、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五、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六、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14章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1节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二、生产性毒物
三、生产性粉尘
四、物理性有害因素
第2节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病
二、工作有关疾病
三、职业性外伤
第3节职业性损害的预防措施
一、基本原则
二、预防措施
第4节常见职业病
一、职业中毒
二、尘肺
第15章社会环境与健康
第1节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二、社会制度与健康
三、社会关系与健康
四、人口发展与健康
五、文化因素与健康
第2节卫生服务与健康
一、卫生服务概述
二、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
三、卫生资源与健康
四、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第16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1节传染病防治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第2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与健康
一、概述
二、碘缺乏病
三、地方性氟病
第3节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一、心脑血管疾病
二、糖尿病
三、恶性肿瘤
第4节社会病防治
一、概述
二、自杀
三、车祸
四、青少年妊娠
五、吸毒
第5节新发传染病防治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二、流感
三、艾滋病
四、手足口病
第17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
第1节概述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第2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
三、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四、流感的应急处理
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处理
实训
实训1统计表和统计图
实训2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实训3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实训4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实训5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教学基本要求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附录1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附录2统计用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及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
(一)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或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描述性研究,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进行公共卫生决策的立足点之一,在流行病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1.概念 现况研究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即在某一时点,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它所收集的资料既不是历史的记录,又不是随访研究所得,而是调查当时所得到的资料,是当时现存状况,故又称为现况调查,正是由于调查时因与果是同时存在的,故只能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而很难得出因果的结论。
现况调查的目的通常是: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研究病因,提供线索;③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通过普查、筛检等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④评价疾病防治效果(通过多次横断面研究对比分析);⑤疾病监测;⑥其他如衡量一个地区的卫生水平或健康状况,用于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用于社区卫生规划的制订与评估等。
2.研究方法
(1)面访:调查者当面向被调查者了解所需的信息,也称访谈法或访问调查法。该法应答率较高,但费时、费力。
(2)信访:给被调查者发信(寄去调查表),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然后再寄回来。该法比较节省,但应答率较低。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第四版)(供高专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使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预防医学发展简史
三、现代医学模式
四、健康及影响因素
五、循证医学的应用
六、三级预防策略
七、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第1篇疾病与健康统计基本方法
第1章疾病与健康统计基本知识
第1节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
二、个体与变异
三、参数和统计量
四、误差
五、概率
第2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一、计量资料
二、计数资料
三、等级资料
第3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一、统计设计
二、收集资料
三、整理资料
四、分析资料
第2章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1节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结构和制表要求
二、统计表的种类
第2节统计图
一、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
二、统计图的种类及其绘制方法
第3节Excel统计图制作
第3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1节平均指标
一、算术均数
二、几何均数
三、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第2节变异指标
一、极差
二、方差
三、标准差
第3节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
三、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四、正态分布规律的应用
第4节Excel统计分析
第4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1节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一、统计推断
二、均数的抽样误差和标准误
三、t值与t分布
四、总体均数的估计
五、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第2节假设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三、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u检验
四、配对资料的比较
第3节f检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差别的统计学意义
二、t检验的应用条件
三、正确选择t检验的方法
四、正确理解,检验结论的概率性
五、正确理解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
六、统计分析不能代替专业分析
七、正确地确定单侧检验或
双侧检验
第4节Excel统计分析
第5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1节相对数
一、相对数的常用指标
二、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第2节率的标准化法
一、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三、应用标准化率应注意的问题
第6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第1节率的抽样误差
一、率的抽样误差
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
第2节率的u检验
一、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
二、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第3节x2检验
一、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二、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
三、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
第4节Excel统计分析
第2篇人群健康研究方法
第7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1节流行病学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及方法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第2节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
二、分析性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
第8章病因和病因推断方法
第1节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致病因子
二、宿主
三、环境
第2节病因推断
一、判断病因的推理方法
二、病因判断的标准
第9章疾病的分布与分析
第1节疾病的地区分布
一、世界性分布
二、地区性分布
三、城乡分布
四、局部地区分布
第2节疾病的时间分布
一、季节性
二、周期性
三、短期波动
四、长期变异
第3节疾病的人群分布
一、年龄
二、性别
三、职业
四、民族
五、婚姻
第4节疾病在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一、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综合分析
二、时间和人群分布的综合分析
三、地区和人群分布的综合分析
第5节疾病的流行强度
一、散发
二、暴发
三、流行
四、大流行
第6节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一、发病率
二、罹患率
三、患病率
四、死亡率
五、病死率
六、生存率
七、累积死亡率
第10章公共卫生监测
第1节公共卫生监测概述
一、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
二、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
三、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
四、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
五、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第2节疾病监测
一、疾病监测的概念
二、我国主要的疾病监测方法
三、我国疾病监测体系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与健康
第11章环境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1节概述
一、环境的基本构成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三、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2节环境污染与健康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二、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三、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
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3节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
一、宣传教育
二、环境立法与管理
三、环境规划措施
四、技术措施
第12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1节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的理化性状与健康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2节生活饮用水与健康
一、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二、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三、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标准
四、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第3节住宅与健康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三、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四、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第13章食品安全与健康
第1节食品安全
一、食品安全
二、食源性疾病
第2节食品污染
一、食品污染的定义
二、食品污染的种类
三、食品污染的来源
四、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及其危害
五、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3节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四、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五、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六、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14章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1节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二、生产性毒物
三、生产性粉尘
四、物理性有害因素
第2节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病
二、工作有关疾病
三、职业性外伤
第3节职业性损害的预防措施
一、基本原则
二、预防措施
第4节常见职业病
一、职业中毒
二、尘肺
第15章社会环境与健康
第1节社会因素与健康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二、社会制度与健康
三、社会关系与健康
四、人口发展与健康
五、文化因素与健康
第2节卫生服务与健康
一、卫生服务概述
二、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
三、卫生资源与健康
四、卫生服务综合评价
第16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1节传染病防治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第2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与健康
一、概述
二、碘缺乏病
三、地方性氟病
第3节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一、心脑血管疾病
二、糖尿病
三、恶性肿瘤
第4节社会病防治
一、概述
二、自杀
三、车祸
四、青少年妊娠
五、吸毒
第5节新发传染病防治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二、流感
三、艾滋病
四、手足口病
第17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
第1节概述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反应
第2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处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
三、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四、流感的应急处理
五、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处理
实训
实训1统计表和统计图
实训2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实训3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
实训4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实训5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教学基本要求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附录1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
附录2统计用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及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
(一)现况研究
现况研究或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描述性研究,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进行公共卫生决策的立足点之一,在流行病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1.概念 现况研究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即在某一时点,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它所收集的资料既不是历史的记录,又不是随访研究所得,而是调查当时所得到的资料,是当时现存状况,故又称为现况调查,正是由于调查时因与果是同时存在的,故只能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而很难得出因果的结论。
现况调查的目的通常是: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研究病因,提供线索;③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通过普查、筛检等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④评价疾病防治效果(通过多次横断面研究对比分析);⑤疾病监测;⑥其他如衡量一个地区的卫生水平或健康状况,用于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用于社区卫生规划的制订与评估等。
2.研究方法
(1)面访:调查者当面向被调查者了解所需的信息,也称访谈法或访问调查法。该法应答率较高,但费时、费力。
(2)信访:给被调查者发信(寄去调查表),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然后再寄回来。该法比较节省,但应答率较低。
ISBN | 7030476190,9787030476197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马骥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