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伊斯兰和谐思想研究 9787516174395,751617439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伊斯兰和谐思想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范围
(二)伊斯兰和谐思想的研究范围
(三)西北地区的范围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论题研究的意义
三论题的独到之处及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思路
(一)独到之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手段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依据
一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二)列宁的观点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思想合理性的认识
二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历史依据
(一)明末清初的“以儒诠经”活动是对伊斯兰教合理思想的第一次解读
(二)近代以来的“爱国护教”思想是对伊斯兰教合理思想的第二次解读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爱国爱教”思想是伊斯兰教合理思想的第三次解读
三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实践依据
(一)伊斯兰教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早期“接触”
(二)伊斯兰教合理思想与党对宗教思想合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理论表现
(三)伊斯兰教合理思想与党对宗教思想合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政策表现
(四)伊斯兰教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与伊斯兰教合理思想
第二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含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中的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
二伊斯兰和谐思想
(一)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二)伊斯兰和谐思想提出的历史解读
(三)伊斯兰和谐思想的体系构成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关系
(一)以“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对待二者的交叉关系——特征方面的解读
(二)以“和而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二者的包容关系——内容方面的解读
(三)以“相互尊重”的态度来明确二者的共存关系——性质方面的解读
第三章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
一伊斯兰宗教伦理中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及现实表现
(一)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
(二)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在宗教实践中的表现
(三)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的实践
二伊斯兰宗教伦理背景下的婚姻家庭伦理中的和谐思想
(一)择偶条件中的和谐理念
(二)婚姻关系中的和谐理念
(三)家庭伦理中的和谐理念
三伊斯兰宗教伦理背景下的生态伦理中的和谐自然观
(一)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自然观
(二)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自然观
(三)正确认识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自然观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四章伊斯兰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一伊斯兰政治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一)政教合一特征下的信仰服从论
(二)伊斯兰政治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爱国爱教”思想
(三)伊斯兰政治文化中的“爱国爱教”思想的时代内涵
二伊斯兰经济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一)建立在义利统一基础上的社会财富观
(二)私有制基础上的限富济贫观
(三)商业活动中的道德观
(四)诸业并举,注重农业发展的生产观
(五)适度、正当、正义三位一体的消费观
第五章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一)伊斯兰和谐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伊斯兰和谐思想是“相适应”的契合点
(三)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二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促进入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二)促进入与人的和谐关系
(三)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正确认识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认识
(二)在宗教政策方面的认识
(三)在主体地位方面的认识
第六章伊斯兰和谐思想与西北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一西北地区穆斯林人口基本情况及其对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影响
(一)西北地区穆斯林人口的基本情况
(二)西北地区穆斯林人口的基本情况对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的目的
(一)了解和掌握西北穆斯林群众对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基本认识
(二)了解和掌握西北穆斯林群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认识
(三)了解和掌握西北穆斯林群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伊斯兰和谐思想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三实证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调查样本概况
(三)调查的进展情况
四样本数据的具体分析
(一)关于伊斯兰和谐思想的认识
(二)关于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认识
(三)关于伊斯兰政治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认识
(四)关于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的认识
五实证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在伊斯兰和谐思想的理论研究方面
(二)在认识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关系方面
(三)在政策宣传方面
结论
附录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内容摘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3)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背景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的民族性和宗教性的认同程度大都很高。例如藏族和蒙古族等基本上都信仰藏传佛教,回族和维吾尔族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等等。而在宗教文化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如佛教的戒律学体系,伊斯兰教宣扬的平等公正思想,基督教提倡的圣爱精神等,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小集聚、大杂居的分布特点,宗教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对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正平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有些宗教如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包括在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现实中,中国化或称之为本土化的痕迹都非常的明显,在这些文化内容中有众多与中华文化融合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内容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此外,外来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所提出的和谐思想,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所提出的和谐理想,代表人物有傅里叶、圣西门和欧文,还有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等。鉴于这些和谐思想的可借鉴价值,外来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一文化背景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主体文化背景,其借鉴价值必须甄别对待。
上述内容,既是提出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背景,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重要的文化来源。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和谐思想的影响下,在古代封建社会也出现过“治世”、“盛世”的社会“和谐”时期,但这种“和谐社会”与我们今天所探讨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就理论的角度而言,和谐思想的理论来源是这种区别存在的主要标志。
ISBN9787516174395,751617439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马文祥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