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老年护理学(案例版)》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老年临床护理、社区和家庭养老的现实意义和方法。掌握老年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以及老年人常见的身心疾病及护理,学会老年介护的基本技能,如生命体征观察与测量、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床与轮椅的移动介护、饮食介护、排泄介护、身体清洁介护等技能操作。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1节老年护理学概述
第2节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第3节老年人福利与养老护理
第2章老化理论
第1节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第2节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第3节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第4节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变化及病理变化
第3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
第1节老年保健概述
第2节老年保健原则
第3节老年保健任务和策略
第4节老年人自我保健和健康行为促进
第5节老年人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指导
第4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第1节老年人的健康评估概述
第2节老年人躯体健康的评估
第3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估
第4节老年人社会健康的评估
第5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
第5章老年期心理护理与沟通交流
第1节老年期的心理特点
第2节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因素及健康心理的促进
第3节老年人的沟通护理
第4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第6章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
第1节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状态评估
第2节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
第3节老年人安全护理
第4节老年人日常生活介护技能操作
第7章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
第1节老年疾病的护理概述
第2节老年人安全用药
第3节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4节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5节老年人消化与泌尿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6节老年人内分泌、代谢性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7节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8节老年人运动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9节老年人感官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8章老年人临终关怀
第1节老年人临终关怀概述
第2节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第3节安宁护理
第4节与临终老年人家属的沟通及护理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
目标检测题参考答案
文摘
第 1章 绪论目前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老年人的健康护理服务却远没有达到同步发展要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了解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还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了解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意向
,便于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第
1节 老年护理学概述人口老龄化是
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当前,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的时代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需要对现有的法律
、法规进行全面完善,这对社会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
,研究老年问题的相关学科和老年医学迅速发展起来,与之相适应的老年护理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加快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发展老年护理事业
,充实和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不仅可满足老年人群健康保健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
、老年护理学的概念老年护理学
(gerontologicalnursing)是一门研究与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护理理论
、护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老年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
、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等学科和护理学的交叉领域,既有一般护理学的基础,但又区别于一般护理学
,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老年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衰老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老年人健康评估
、老年人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和老年人临终关怀等
。老年护理学体现了现代护理的理念、科学的老年观念和职业特征,注重人文关怀
,强调对老年人个性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由于老年人在生理
、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别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同时老年人患病有其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老年护理学有其特殊的规律,也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二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范畴老年护理学研究的内容涉及自然
、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护理原理
、护理技术和方法来帮助老年人促进和恢复健康,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护理对患病老人的护理研究是老年护理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
老年疾病的特点与专科护理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人影响没太大区别
,因而对老年疾病的护理往往没有超出一般常规护理范畴。实践证明
,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和转归都有自己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治疗和康复,因此,研究老年疾病的特点是老年护理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了解老年疾病的特点,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临床护理技术运用于实践
,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老年患者康复。老年病专科护理一方面表现为深层次认识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
,深刻理解老年人病理生理改变和心理
、社会改变,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实际需求
,开展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另一方面,要求一部分高层次护理人员在掌握一般疾病护理知识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熟练技术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掌握宽泛的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
。包括基础和应用科学、教学理论、组织管理学、交往冲突的解决,以及法律、保健原则、财经管理和信息技术等
,成为在这一特殊的护理领域具有专门学识和能力的老年护理专家。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和老年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判断健康问题,应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制定最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治疗中护理的参与以及参与的效果负责,从而促进临床老年护理质量的提高
。2
老年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当人们步入老年期后,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衰老、疾病、意外事故等因素影响
,老年人群中残疾和身心功能障碍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些残、障老人往往因生活难以自理
,失去劳动能力,精神上陷入深深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对于这些老人除提供一般养护服务外
,更需要提供预防性、治疗性、恢复性的康复护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老年人精神上和躯体上的功能障碍
,使他们老而不残、残而不废,实现生活自理、精神自立,提高其生活质量。3
老年疾病的预防护理 老年疾病的预防护理是病因性护理和根本性防病护理。需要了解老年人群的基本特点
、老年人疾病谱和流行谱,研究社会和自然环境对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探求病因,寻找规律,对老年人进行预防性指导。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知识
,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经常以定期健康体检等方式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疾病
,以减轻疾病的危害。(
二)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在老年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区护士应经常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视
,为不同人群提供各种慢性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或语言治疗
、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精神调理、缓解疼痛、临终关怀,以及生活照顾等多方面的服务。中国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老年人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社区
,以便于满足老年人就近医疗、经济方便的需求。社区护理应与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
。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人既不必离开家庭及社区环境
,又可以享受到由社区专业服务人员提供的紧急救助、日常照料、康复护理
、保健治疗、心理咨询与精神慰藉等社会化专业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以居住在家的老人为对象,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
、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
”。由此可见,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很大。(
三)护理教育护理教育通过研究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规律
、方法及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改善老年护理人员包括护理师资的知识结构
,适应老年护理学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受过专业训练
,具备职业水平,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的护士较少,尤其是高级老年护理人才匮乏
。因此,老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足将影响老年护理质量。目前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已适当调整了课程设置
,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将规范的老年护理学课程列为必修课的还比较少
。因此,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仍需加强。(
四)护理科研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动
。护理理论的构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护理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护理设备和护理工具的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都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去探索规律
、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推进专业的不断发展。三
、学习老年护理学的意义老年护理学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致护理需求复杂、护理人员不足
,以及老年知识教育欠缺等诸多问题。我国老年护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距离,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多发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认知症(老年痴呆症),以及老年人特有症状如跌倒
、骨折、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的护理理论和技术等有待进一步研讨与提高。此外
,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估、辅助用具的开发、照料者(包括家属、陪护)身心疲劳的改善及老年心理护理等都将成为老年护理研究的课题
。这就更需要我国老年护理工作者不断努力,积极借鉴国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
,着力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快转化研究结果,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
。第
2节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一
、老年人年龄划分和人口老龄化的标准1
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将
65岁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
;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结构的变化,对人的年龄界限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theyoung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
(theoldold);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veryold)或长寿老人(thelongevous)。根据中华医学会的规定
:我国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分期按45~59岁为老年前期
;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2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的标准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称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以上称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自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增长,截至1999年年底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1009%,我国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之列。2013
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成为超老龄化社会。二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概况21
世纪是老年型世纪,主要特征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1
总人口老龄化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看,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
10%,发达地区占14%以上,欠发达地区也已达到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8%以上的国家有日本、丹麦、挪威、英国、比利时、法国、希腊、西班牙、德国等。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国民的平均寿命为83岁,而且其老龄化速度还在继续加快。2
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 目前世界上65岁老年人以每月9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
7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13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老年人总数的70%以上。3
高龄老年人增长速度快 高龄老年人是指年龄在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全世界的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
16%,其中发达国家占22%,发展中国家占12%。日本的老年人增长迅速
,预计到2025年,每3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高龄老人。4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快 一般而言,老年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如法国女性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老年人高
84岁,美国为69岁,日本为69岁,中国为5岁。据统计,60岁年龄组男女之比为
81∶100;80岁年龄组男女之比为53∶100;100岁年龄组男女之比为25∶100。平均而言
,在年龄达到60岁以后,男性预计可以再活17年,女性则为20年。5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即某一年龄人口平均还有可能活多少年
。通常所说的平均寿命是指出生婴儿在今后一生中可能活的岁数。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从1900—1990年的90年时间,发达国家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增长66%,女性增长
71%。2013年,全世界平均期望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83岁,其中女性为86岁、男性为79
岁。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5岁,其中女性为78岁、男性为73岁。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0岁。三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 我国既是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到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
%。截至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占总人口1538%,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
2273万人,需专业有效的日常护理。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老年人仅占20%~25%,而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达
745%,其中认知障碍是最普遍的问题。221
世纪老龄化趋势与特征 据2006年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龄委)预计
:21世纪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届时,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2051年,预计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老龄化达30%以上。与其他国家相比
《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课程改革规划教材:老年护理学(案例版)》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老年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老年临床护理、社区和家庭养老的现实意义和方法。掌握老年生理、心理的变化特点,以及老年人常见的身心疾病及护理,学会老年介护的基本技能,如生命体征观察与测量、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床与轮椅的移动介护、饮食介护、排泄介护、身体清洁介护等技能操作。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1节老年护理学概述
第2节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第3节老年人福利与养老护理
第2章老化理论
第1节老化的生物学理论
第2节老化的心理学理论
第3节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第4节老年人各系统生理变化及病理变化
第3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
第1节老年保健概述
第2节老年保健原则
第3节老年保健任务和策略
第4节老年人自我保健和健康行为促进
第5节老年人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指导
第4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第1节老年人的健康评估概述
第2节老年人躯体健康的评估
第3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估
第4节老年人社会健康的评估
第5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
第5章老年期心理护理与沟通交流
第1节老年期的心理特点
第2节影响老年人心理的因素及健康心理的促进
第3节老年人的沟通护理
第4节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第6章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
第1节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状态评估
第2节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
第3节老年人安全护理
第4节老年人日常生活介护技能操作
第7章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护理
第1节老年疾病的护理概述
第2节老年人安全用药
第3节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4节老年人循环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5节老年人消化与泌尿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6节老年人内分泌、代谢性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7节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8节老年人运动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9节老年人感官系统疾病及护理
第8章老年人临终关怀
第1节老年人临终关怀概述
第2节老年人的死亡教育
第3节安宁护理
第4节与临终老年人家属的沟通及护理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学》教学大纲
目标检测题参考答案
文摘
第 1章 绪论目前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而老年人的健康护理服务却远没有达到同步发展要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了解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还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了解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意向
,便于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第
1节 老年护理学概述人口老龄化是
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当前,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的时代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需要对现有的法律
、法规进行全面完善,这对社会保障、医疗和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
,研究老年问题的相关学科和老年医学迅速发展起来,与之相适应的老年护理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加快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发展老年护理事业
,充实和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不仅可满足老年人群健康保健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
、老年护理学的概念老年护理学
(gerontologicalnursing)是一门研究与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护理理论
、护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老年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
、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等学科和护理学的交叉领域,既有一般护理学的基础,但又区别于一般护理学
,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老年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衰老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影响
、老年人健康评估
、老年人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和老年人临终关怀等
。老年护理学体现了现代护理的理念、科学的老年观念和职业特征,注重人文关怀
,强调对老年人个性的尊重和隐私的保护。由于老年人在生理
、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别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同时老年人患病有其特殊性
,这就决定了老年护理学有其特殊的规律,也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二
、老年护理学的研究范畴老年护理学研究的内容涉及自然
、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护理原理
、护理技术和方法来帮助老年人促进和恢复健康,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研究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护理对患病老人的护理研究是老年护理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
老年疾病的特点与专科护理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人影响没太大区别
,因而对老年疾病的护理往往没有超出一般常规护理范畴。实践证明
,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和转归都有自己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治疗和康复,因此,研究老年疾病的特点是老年护理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了解老年疾病的特点,才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临床护理技术运用于实践
,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老年患者康复。老年病专科护理一方面表现为深层次认识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
,深刻理解老年人病理生理改变和心理
、社会改变,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满足老年患者的实际需求
,开展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另一方面,要求一部分高层次护理人员在掌握一般疾病护理知识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熟练技术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掌握宽泛的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
。包括基础和应用科学、教学理论、组织管理学、交往冲突的解决,以及法律、保健原则、财经管理和信息技术等
,成为在这一特殊的护理领域具有专门学识和能力的老年护理专家。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人和老年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判断健康问题,应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制定最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治疗中护理的参与以及参与的效果负责,从而促进临床老年护理质量的提高
。2
老年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当人们步入老年期后,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衰老、疾病、意外事故等因素影响
,老年人群中残疾和身心功能障碍的比例逐渐增加。这些残、障老人往往因生活难以自理
,失去劳动能力,精神上陷入深深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对于这些老人除提供一般养护服务外
,更需要提供预防性、治疗性、恢复性的康复护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老年人精神上和躯体上的功能障碍
,使他们老而不残、残而不废,实现生活自理、精神自立,提高其生活质量。3
老年疾病的预防护理 老年疾病的预防护理是病因性护理和根本性防病护理。需要了解老年人群的基本特点
、老年人疾病谱和流行谱,研究社会和自然环境对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探求病因,寻找规律,对老年人进行预防性指导。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知识
,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经常以定期健康体检等方式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疾病
,以减轻疾病的危害。(
二)社区护理社区护理在老年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区护士应经常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视
,为不同人群提供各种慢性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或语言治疗
、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精神调理、缓解疼痛、临终关怀,以及生活照顾等多方面的服务。中国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空间,老年人医疗护理的工作重点应放在社区
,以便于满足老年人就近医疗、经济方便的需求。社区护理应与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
。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人既不必离开家庭及社区环境
,又可以享受到由社区专业服务人员提供的紧急救助、日常照料、康复护理
、保健治疗、心理咨询与精神慰藉等社会化专业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以居住在家的老人为对象,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
、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
”。由此可见,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很大。(
三)护理教育护理教育通过研究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规律
、方法及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改善老年护理人员包括护理师资的知识结构
,适应老年护理学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受过专业训练
,具备职业水平,能够给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的护士较少,尤其是高级老年护理人才匮乏
。因此,老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足将影响老年护理质量。目前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已适当调整了课程设置
,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将规范的老年护理学课程列为必修课的还比较少
。因此,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仍需加强。(
四)护理科研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需要护理科研的支持和推动
。护理理论的构建、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护理技术和方法的改进、护理设备和护理工具的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建立等,都有赖于护理科学研究去探索规律
、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推进专业的不断发展。三
、学习老年护理学的意义老年护理学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致护理需求复杂、护理人员不足
,以及老年知识教育欠缺等诸多问题。我国老年护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距离,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多发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认知症(老年痴呆症),以及老年人特有症状如跌倒
、骨折、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等的护理理论和技术等有待进一步研讨与提高。此外
,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评估、辅助用具的开发、照料者(包括家属、陪护)身心疲劳的改善及老年心理护理等都将成为老年护理研究的课题
。这就更需要我国老年护理工作者不断努力,积极借鉴国外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
,着力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快转化研究结果,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
。第
2节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一
、老年人年龄划分和人口老龄化的标准1
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将
65岁以上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
;联合国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理结构的变化,对人的年龄界限作了新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
;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theyoung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
(theoldold);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veryold)或长寿老人(thelongevous)。根据中华医学会的规定
:我国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分期按45~59岁为老年前期
;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2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的标准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称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以上称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自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的速度增长,截至1999年年底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1009%,我国已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之列。2013
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成为超老龄化社会。二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概况21
世纪是老年型世纪,主要特征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1
总人口老龄化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看,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
10%,发达地区占14%以上,欠发达地区也已达到7%。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18%以上的国家有日本、丹麦、挪威、英国、比利时、法国、希腊、西班牙、德国等。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国民的平均寿命为83岁,而且其老龄化速度还在继续加快。2
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 目前世界上65岁老年人以每月90万人的速度增长,其中
7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13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老年人总数的70%以上。3
高龄老年人增长速度快 高龄老年人是指年龄在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全世界的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
16%,其中发达国家占22%,发展中国家占12%。日本的老年人增长迅速
,预计到2025年,每3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高龄老人。4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快 一般而言,老年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如法国女性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老年人高
84岁,美国为69岁,日本为69岁,中国为5岁。据统计,60岁年龄组男女之比为
81∶100;80岁年龄组男女之比为53∶100;100岁年龄组男女之比为25∶100。平均而言
,在年龄达到60岁以后,男性预计可以再活17年,女性则为20年。5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即某一年龄人口平均还有可能活多少年
。通常所说的平均寿命是指出生婴儿在今后一生中可能活的岁数。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从1900—1990年的90年时间,发达国家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增长66%,女性增长
71%。2013年,全世界平均期望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83岁,其中女性为86岁、男性为79
岁。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5岁,其中女性为78岁、男性为73岁。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0岁。三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 我国既是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到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
%。截至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亿,占总人口1538%,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
2273万人,需专业有效的日常护理。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无重要脏器疾病的老年人仅占20%~25%,而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达
745%,其中认知障碍是最普遍的问题。221
世纪老龄化趋势与特征 据2006年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龄委)预计
:21世纪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届时,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2051年,预计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老龄化达30%以上。与其他国家相比
ISBN | 7030424867,9787030424860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张静芬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