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体育哲学》由马卫平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卫平,男,1959年12月生于湖南长沙。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现任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体育哲学、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先后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健身方法导引——田径是健身之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专著。参编《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教程》《中国田径运动百年》等多部教材。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体育思潮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体育教学哲学基本理论研究”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0余项。
目录
第一章体育中的哲学
第一节从个性中认识共性
第二节他们为何要见习
第三节“马马虎虎”与“正正规规”
第四节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第五节集体项目中的个体
第六节模式何以受青睐
第二章体育与体育哲学
第一节体育会不会走向哲学
第二节体育为何会走向哲学
第三节体育有必要走向哲学吗
第四节体育如何走向哲学
第五节体育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六节体育哲学的学科特点
第三章多维语境中的体育
第一节日常语境中的体育
第二节专业语境中的体育
第三节历史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四节教育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五节文化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六节社会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七节失去了的“体育自我”
第八节体育何以体现“以人为本”
第四章体育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关系中的体育
第二节身心关系问题的探讨
第三节人的尊严与体育的尊严
第四节人的语言与体育的语言
第五节人的特性与体育的特性
第六节人的品格与体育的品格
第七节人的发展权与体育权
第八节人是体育的奥秘
第五章体育公理
第一节公理及其意义
第二节自保公理
第三节自生公理
第四节自反公理
第五节自足公理
第六节美学公理
第七节场域公理
第八节体育公理系统
第九节体育不是什么
第六章体育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体育价值观
第二节四问“有用”
第三节体质论评述
第四节体育的职能
第五节体育的功能
第六节体育的生命价值
第七节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八节体育的作用与地位
第九节体育价值的实现
第七章体育目的
第一节关于目的的理解
第二节不同人心目中的体育
第三节人的目的与社会目的
第四节体育发展人的什么
第五节体育的生活目的
第六节体育与生活的关系
第七节体育如何影响生活
第八节尽性也是体育目的
第九节“谁”来调动“谁”
第八章体育规律
第一节规律是一成不变的吗
第二节本质主义及其缺陷
第三节规律能否改变
第四节必然性与偶然性
第五节规律告诉我们什么
第六节简单思维及其特征
第七节复杂思维及其特征
第八节体育研究的复杂性
第九节简单性思维的超越
第九章体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第一节科学与人文
第二节普及与提高
第三节体育与政治
第四节体育与经济
第五节体育与道德
第六节体育与教育
第七节传统与现代
第八节借鉴与融合
第十章理想的体育与体育的理想
第一节理念是什么
第二节理念的力量
第三节理念从哪里来
第四节人本体育理念
第五节终身体育理念
第六节素质教育理念
第七节理想的体育
第八节体育的理想
结语走向人学的体育哲学
附:体育研究中的哲学思考
附一体育学研究范式的问题与反思
附二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两大思潮
附三体育研究中的跨学科取向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什么是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除人以外的地球生物到底拥有多高的智商?有人说“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会说话的动物”,如此等等,至今对人的认识尚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那么,动物与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因为劳动使人类的祖先有需要,也有可能创造语言。人类为什么有创造语言的需要呢?人类不是无缘无故创造语言的,更不是为了与神祗交际而创造语言的。人类之所以创造语言是因为劳动使他们有创造语言的需要。19世纪最为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有这么一个为世人所知的著名的关于人的定义: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名著《人论》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卡西尔更确切地说,动物只有“情感语言”,而人则有“命题语言”,这是现当代西方人学理论的一次创新与突破。
卡西尔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只有语言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有学者通过猴子试验后证实了动物的真实智能,认为思维不被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标志,动物学家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据称,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是猩猩、大象、海豹、狗等。犬只驯育专家的说法是,最聪明的狗是澳洲边境牧羊犬,智商相当于9岁的儿童。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狗的聪明是众所周知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沃夫说:“动物能思维,却不会言谈。”人与动物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物理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却是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的。造成这种区别的秘密在于,“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所以能创造出他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动物始终只能对物理世界给予它的各种“信号”作出反射,无法摆脱“现实世界”的桎梏。动物界也有语言吗?有人说动物也有语言,鸟叫、狗叫、猫叫,那不就是它们的语言吗?
《体育哲学》由马卫平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卫平,男,1959年12月生于湖南长沙。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现任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体育哲学、学校体育学、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先后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健身方法导引——田径是健身之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专著。参编《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教程》《中国田径运动百年》等多部教材。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体育思潮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体育教学哲学基本理论研究”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0余项。
目录
第一章体育中的哲学
第一节从个性中认识共性
第二节他们为何要见习
第三节“马马虎虎”与“正正规规”
第四节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第五节集体项目中的个体
第六节模式何以受青睐
第二章体育与体育哲学
第一节体育会不会走向哲学
第二节体育为何会走向哲学
第三节体育有必要走向哲学吗
第四节体育如何走向哲学
第五节体育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六节体育哲学的学科特点
第三章多维语境中的体育
第一节日常语境中的体育
第二节专业语境中的体育
第三节历史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四节教育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五节文化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六节社会学语境中的体育
第七节失去了的“体育自我”
第八节体育何以体现“以人为本”
第四章体育与人的关系
第一节关系中的体育
第二节身心关系问题的探讨
第三节人的尊严与体育的尊严
第四节人的语言与体育的语言
第五节人的特性与体育的特性
第六节人的品格与体育的品格
第七节人的发展权与体育权
第八节人是体育的奥秘
第五章体育公理
第一节公理及其意义
第二节自保公理
第三节自生公理
第四节自反公理
第五节自足公理
第六节美学公理
第七节场域公理
第八节体育公理系统
第九节体育不是什么
第六章体育价值与功能
第一节体育价值观
第二节四问“有用”
第三节体质论评述
第四节体育的职能
第五节体育的功能
第六节体育的生命价值
第七节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八节体育的作用与地位
第九节体育价值的实现
第七章体育目的
第一节关于目的的理解
第二节不同人心目中的体育
第三节人的目的与社会目的
第四节体育发展人的什么
第五节体育的生活目的
第六节体育与生活的关系
第七节体育如何影响生活
第八节尽性也是体育目的
第九节“谁”来调动“谁”
第八章体育规律
第一节规律是一成不变的吗
第二节本质主义及其缺陷
第三节规律能否改变
第四节必然性与偶然性
第五节规律告诉我们什么
第六节简单思维及其特征
第七节复杂思维及其特征
第八节体育研究的复杂性
第九节简单性思维的超越
第九章体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
第一节科学与人文
第二节普及与提高
第三节体育与政治
第四节体育与经济
第五节体育与道德
第六节体育与教育
第七节传统与现代
第八节借鉴与融合
第十章理想的体育与体育的理想
第一节理念是什么
第二节理念的力量
第三节理念从哪里来
第四节人本体育理念
第五节终身体育理念
第六节素质教育理念
第七节理想的体育
第八节体育的理想
结语走向人学的体育哲学
附:体育研究中的哲学思考
附一体育学研究范式的问题与反思
附二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两大思潮
附三体育研究中的跨学科取向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什么是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除人以外的地球生物到底拥有多高的智商?有人说“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会说话的动物”,如此等等,至今对人的认识尚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那么,动物与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因为劳动使人类的祖先有需要,也有可能创造语言。人类为什么有创造语言的需要呢?人类不是无缘无故创造语言的,更不是为了与神祗交际而创造语言的。人类之所以创造语言是因为劳动使他们有创造语言的需要。19世纪最为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有这么一个为世人所知的著名的关于人的定义: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名著《人论》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卡西尔更确切地说,动物只有“情感语言”,而人则有“命题语言”,这是现当代西方人学理论的一次创新与突破。
卡西尔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只有语言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有学者通过猴子试验后证实了动物的真实智能,认为思维不被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标志,动物学家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据称,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是猩猩、大象、海豹、狗等。犬只驯育专家的说法是,最聪明的狗是澳洲边境牧羊犬,智商相当于9岁的儿童。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狗的聪明是众所周知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沃夫说:“动物能思维,却不会言谈。”人与动物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物理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却是完全不同于动物的自然世界的。造成这种区别的秘密在于,“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所以能创造出他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动物始终只能对物理世界给予它的各种“信号”作出反射,无法摆脱“现实世界”的桎梏。动物界也有语言吗?有人说动物也有语言,鸟叫、狗叫、猫叫,那不就是它们的语言吗?
ISBN | 7564418532,9787564418533 |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马卫平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