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第2版)》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第2版)》是非预防医学类各专业三年制专科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教材。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预防医学概念与健康生态学模型
第二节三级预防策略
第三节预防医学所取得的成就及任务
第四节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一篇人群健康危睑因素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概述
第一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二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一节统计表
第二节统计图
第三章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描述
第二节正态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应用
第三节均数的标准误及应用
第四节均数的假设检验
第四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第一节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率的抽样误差与总体率的估计
第三节卡方(X2)检验
第五章流行病学概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与学科特点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用途及进展
第六章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及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及测量
第二节常用的测量指标
第三节疾病分布
第七章常用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第一节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描述性研究
第三节分析性研究
第四节实验性研究
第八章偏倚的控制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
第二节病因推断
第二篇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
第九章环境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环境有害因素及来源
第二节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第四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十章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第一节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
第二节食物中毒
第十一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职业卫生服务
第三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和职业病管理
第三篇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策略与措旌
第十二章健康行为干预
第一节行为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三节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和技巧
第四节控制烟草使用
第五节身体活动促进
第十三章合理营养指导
第一节合理营养
第二节改善人群营养的措施
第三节特殊人群的营养指导
第四节营养与疾病
第十四章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及实施的原则
第三节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与实施
第十五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二级预防的实施
第一节疾病筛检计划的制订
第二节异常筛检结果的处理原则
第十六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人群健康
第一节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第二节社区预防服务
第三节社区诊断
第四节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七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第一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第三节计划免疫
第四节医院感染
第十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第一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第十九章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暴发调查
第一节公共卫生监测
第二节我国现有重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第三节暴发调查
第二十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四篇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第二十一章卫生系统及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节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机构
第二节公共卫生体系
第三节医疗保健体系
第二十二章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配置
第一节卫生政策制定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
第三节卫生资源配置
第二十三章医疗保障与医疗保险
第一节医疗保险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节医疗保险费用的偿付
第五篇预防医学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一SPSS软件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SPSS软件简介及应用举例
第二部分案例实训
综合实训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三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第一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第二部分现场处置与控制
第三部分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四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支持
第五部分结果分析与诊断
第六部分结案处理与建议
综合实训四一起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
第一部分背景
第二部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第三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四部分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
综合实训五吸烟的行为干预案例
综合实训六冠心病个体健康危险度评估
综合实训七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综合实训八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第一部分疫情的发现、报告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分析
第三部分采取的措施及评估
附表
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左侧尾部面积φ(u)值
附表2t界值表
附表3F分布界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双侧界值)
附表4百分率可信区间(部分)
综合实训九预防接种的程序与策略
第一部分疫苗的免疫程序与策略
第二部分疫苗的计划与管理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
第四部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
综合实训十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
综合实训十一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暴发调查及处理
第一部分病例发现与报告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分析
第四部分实验室支持与病因推断
第五部分暴发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综合实训十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门诊统筹及住院补偿
附表5χ2界值表
附表6年度疫苗使用计划报表
附表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附表8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二)疾病的人群分布
人群的特征有性别、年龄、职业、种族、收入、行为生活方式等,这些人群生物学或社会学特征均可能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针对其中的可控制因素采取措施将有助于控制疾病的流行。
1.性别 癌症死亡率除乳腺癌、官颈癌外,膀胱癌、胃癌、肝癌一般是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接触致癌因子机会较多有关。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女性多于男性,与女性需碘较多但又供给不足有关。性别对疾病的影响,与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解剖生理特点及生活方式、嗜好的不同有关。
2.年龄 疾病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相当密切,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会各不相同。学龄前儿童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结核,与儿童免疫力低下有关,实施计划免疫是降低易感性的有效措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般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白血病例外,在儿童期和老年期均较多见。女性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的概率随孕妇年龄增长也会大大地增加,30~ 34岁为1.66‰,35~39岁为3.22‰,40~44岁时上升到12.52‰,45岁以上则达到29.74‰。原因之一就是高龄孕妇为胎儿提供的胎内环境要远远劣于正常孕妇。因此,年龄对疾病的影响通常与不同年龄段免疫水平和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研究疾病年龄分布有如下两种分析方法:
(1)横断面分析: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该分析方法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也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第2版)》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预防医学(第2版)》是非预防医学类各专业三年制专科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教材。
目录
绪论
第一节预防医学概念与健康生态学模型
第二节三级预防策略
第三节预防医学所取得的成就及任务
第四节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一篇人群健康危睑因素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概述
第一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二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一节统计表
第二节统计图
第三章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描述
第二节正态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应用
第三节均数的标准误及应用
第四节均数的假设检验
第四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第一节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率的抽样误差与总体率的估计
第三节卡方(X2)检验
第五章流行病学概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与学科特点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用途及进展
第六章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及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健康相关数据资料的来源及测量
第二节常用的测量指标
第三节疾病分布
第七章常用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第一节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描述性研究
第三节分析性研究
第四节实验性研究
第八章偏倚的控制与病因推断
第一节流行病学研究的偏倚
第二节病因推断
第二篇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
第九章环境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环境有害因素及来源
第二节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第三节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
第四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十章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第一节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
第二节食物中毒
第十一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节职业卫生服务
第三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和职业病管理
第三篇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策略与措旌
第十二章健康行为干预
第一节行为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三节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和技巧
第四节控制烟草使用
第五节身体活动促进
第十三章合理营养指导
第一节合理营养
第二节改善人群营养的措施
第三节特殊人群的营养指导
第四节营养与疾病
第十四章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及实施的原则
第三节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与实施
第十五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二级预防的实施
第一节疾病筛检计划的制订
第二节异常筛检结果的处理原则
第十六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人群健康
第一节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第二节社区预防服务
第三节社区诊断
第四节社区预防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七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第一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第三节计划免疫
第四节医院感染
第十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第一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第十九章公共卫生监测与疾病暴发调查
第一节公共卫生监测
第二节我国现有重要公共卫生监测系统
第三节暴发调查
第二十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第一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第二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四篇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第二十一章卫生系统及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节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机构
第二节公共卫生体系
第三节医疗保健体系
第二十二章卫生政策与卫生资源配置
第一节卫生政策制定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
第三节卫生资源配置
第二十三章医疗保障与医疗保险
第一节医疗保险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节医疗保险费用的偿付
第五篇预防医学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一SPSS软件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SPSS软件简介及应用举例
第二部分案例实训
综合实训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案例分析
综合实训三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第一部分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第二部分现场处置与控制
第三部分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四部分现场调查的实验室支持
第五部分结果分析与诊断
第六部分结案处理与建议
综合实训四一起重大职业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
第一部分背景
第二部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第三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四部分职业性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
综合实训五吸烟的行为干预案例
综合实训六冠心病个体健康危险度评估
综合实训七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综合实训八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第一部分疫情的发现、报告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分析
第三部分采取的措施及评估
附表
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左侧尾部面积φ(u)值
附表2t界值表
附表3F分布界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双侧界值)
附表4百分率可信区间(部分)
综合实训九预防接种的程序与策略
第一部分疫苗的免疫程序与策略
第二部分疫苗的计划与管理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
第四部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
综合实训十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
综合实训十一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暴发调查及处理
第一部分病例发现与报告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分析
第四部分实验室支持与病因推断
第五部分暴发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综合实训十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门诊统筹及住院补偿
附表5χ2界值表
附表6年度疫苗使用计划报表
附表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附表8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二)疾病的人群分布
人群的特征有性别、年龄、职业、种族、收入、行为生活方式等,这些人群生物学或社会学特征均可能成为疾病的危险因素,针对其中的可控制因素采取措施将有助于控制疾病的流行。
1.性别 癌症死亡率除乳腺癌、官颈癌外,膀胱癌、胃癌、肝癌一般是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接触致癌因子机会较多有关。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女性多于男性,与女性需碘较多但又供给不足有关。性别对疾病的影响,与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解剖生理特点及生活方式、嗜好的不同有关。
2.年龄 疾病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相当密切,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会各不相同。学龄前儿童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结核,与儿童免疫力低下有关,实施计划免疫是降低易感性的有效措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般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白血病例外,在儿童期和老年期均较多见。女性35岁以上生育(特别是第一胎),易出现分娩困难和死胎增多。另外,胎儿出现唐氏综合征的概率随孕妇年龄增长也会大大地增加,30~ 34岁为1.66‰,35~39岁为3.22‰,40~44岁时上升到12.52‰,45岁以上则达到29.74‰。原因之一就是高龄孕妇为胎儿提供的胎内环境要远远劣于正常孕妇。因此,年龄对疾病的影响通常与不同年龄段免疫水平和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研究疾病年龄分布有如下两种分析方法:
(1)横断面分析: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该分析方法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也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ISBN | 9787040428476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朱霖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