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成药用药指导(供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学专业用)》由70余所开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中药生产与加工、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17个专业使用。
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结论
第一节中成药的概念
第二节中成药的分类
一按主治病证分类
二按功效分类
三按剂型分类
四其他分类方法
第三节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一秦汉时期
二晋、唐时期
三宋、金、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五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后
第二章中成药处方来源、命名及组成
第一节中成药处方来源
一传统古方
二验方
三新研制方
第二节中成药的命名
一传统命名
二、现代命名
第三节中成药的组成
一、组成目的
二、组成原则
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
第一节中成药剂型分类
第二节常用中成药剂型介绍
一、丸剂
二、散剂
三、煎膏剂
四、外用膏剂
五、酒剂
六、片剂
七、栓剂
八、颗粒剂
九、合剂
十、胶囊剂
十一、糖浆剂
十二、注射剂
十三、其他剂型
第四章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第一节中成药的选用
一、药证相符
二、剂型的选择
三、配伍用药
第二节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名称与功效
二、用法与用量
三、精简用药
四、毒副作用
第三节中成药的用药禁忌
一、药物配伍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用药饮食禁忌
第四节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一、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第五节中成药的贮存保管
一、中成药变质的原因
二、各类中成药的贮藏保管方法
下篇各论
第一章内伤用药
第一节感冒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中暑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咳嗽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喘病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胃病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六节泄泻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七节便秘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八节胁痛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九节胸痹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节心悸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一节不寐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二节头痛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三节眩晕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四节中风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五节消渴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六节淋证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七节痹病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八节虚劳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九节高脂血症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章妇科用药
第一节月经不调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痛经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带下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绝经前后诸症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章儿科用药
第一节小儿感冒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小儿咳嗽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小儿泄泻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小儿积滞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小儿肠道虫证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章外科用药
第一节疮疡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烧烫伤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痔疮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乳癖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跌打损伤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章五官科用药
第一节圆翳内障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耳鸣耳聋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鼻渊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喉痹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乳蛾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六节牙痛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七节口疮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六章皮肤科用药
第一节脚湿气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爷湿毒疮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瘾疹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实践技能训练
实训一中成药基础知识技能训练
实训二常用中成药的社会调查
实训三问病荐药技能训练
药名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第二节中成药的命名
任何一种中成药的名称均可分为两部分,即方名和剂名,一般来说,其名称的前面部分为方名,后面的一两个尾字则为剂名。相对而言,剂名的含义比较简单,可以体现该处方的剂型,而方名的含义多深刻和复杂。
一、传统命名
传统中成药的来源复杂,创制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其命名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组成命名法根据组成该成药的药物名称来命名,具体又可细分为3种情况:
(1)方名中包含了所有构成药物方中药物不多,将方中所有药物都列于方名,如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玄麦甘桔含片等。
(2)仅列出其中具代表性的药物大多数中成药的组方药物都比较复杂,要在方名中包含所有构成药物的名称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很多方名只列出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药物的名称作为代表,这些代表性的药物通常是该方中的主要药物,如桂枝合剂、知柏地黄丸等。
(3)以数字加以统括将方剂构成药物(可能是所有组方药物,也可能是其中一部分药物)的名称以数字缩略的形式加以概括统称,从而得到该成药的名称,如二冬膏(由天冬、麦冬两味药组成)、二陈丸、六味地黄丸等。
2.功用命名法主要依据该药方的功效或主治来命名,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直接型以平实朴素的文字指出该药的主要功用,如平胃丸、健脾丸、胃肠宁片、养血安神片、补中益气丸、风寒感冒颗粒、急支糖浆、白带丸、肥儿疳积颗粒等,基本上可以由方名推知该药方的功效或主治,便于理解应用。
(2)间接型以比喻、夸张等手法间接地指出该药的神奇疗效,如逍遥丸、舒泰丸、周公百岁酒、金嗓子喉片、外用无敌膏等,这些命名大都形象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成药用药指导(供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学专业用)》由70余所开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中草药栽培与加工、中药生产与加工、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17个专业使用。
目录
上篇总论
第一章结论
第一节中成药的概念
第二节中成药的分类
一按主治病证分类
二按功效分类
三按剂型分类
四其他分类方法
第三节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一秦汉时期
二晋、唐时期
三宋、金、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五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后
第二章中成药处方来源、命名及组成
第一节中成药处方来源
一传统古方
二验方
三新研制方
第二节中成药的命名
一传统命名
二、现代命名
第三节中成药的组成
一、组成目的
二、组成原则
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
第一节中成药剂型分类
第二节常用中成药剂型介绍
一、丸剂
二、散剂
三、煎膏剂
四、外用膏剂
五、酒剂
六、片剂
七、栓剂
八、颗粒剂
九、合剂
十、胶囊剂
十一、糖浆剂
十二、注射剂
十三、其他剂型
第四章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第一节中成药的选用
一、药证相符
二、剂型的选择
三、配伍用药
第二节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一、名称与功效
二、用法与用量
三、精简用药
四、毒副作用
第三节中成药的用药禁忌
一、药物配伍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用药饮食禁忌
第四节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一、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防治
第五节中成药的贮存保管
一、中成药变质的原因
二、各类中成药的贮藏保管方法
下篇各论
第一章内伤用药
第一节感冒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中暑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咳嗽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喘病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胃病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六节泄泻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七节便秘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八节胁痛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九节胸痹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节心悸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一节不寐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二节头痛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三节眩晕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四节中风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五节消渴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六节淋证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七节痹病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八节虚劳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十九节高脂血症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章妇科用药
第一节月经不调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痛经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带下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绝经前后诸症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章儿科用药
第一节小儿感冒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小儿咳嗽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小儿泄泻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小儿积滞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小儿肠道虫证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章外科用药
第一节疮疡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烧烫伤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痔疮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乳癖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跌打损伤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章五官科用药
第一节圆翳内障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节耳鸣耳聋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鼻渊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四节喉痹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五节乳蛾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六节牙痛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七节口疮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六章皮肤科用药
第一节脚湿气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二爷湿毒疮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第三节瘾疹
一、概述
二、辨病要点
三、辨证荐药
实践技能训练
实训一中成药基础知识技能训练
实训二常用中成药的社会调查
实训三问病荐药技能训练
药名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第二节中成药的命名
任何一种中成药的名称均可分为两部分,即方名和剂名,一般来说,其名称的前面部分为方名,后面的一两个尾字则为剂名。相对而言,剂名的含义比较简单,可以体现该处方的剂型,而方名的含义多深刻和复杂。
一、传统命名
传统中成药的来源复杂,创制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其命名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组成命名法根据组成该成药的药物名称来命名,具体又可细分为3种情况:
(1)方名中包含了所有构成药物方中药物不多,将方中所有药物都列于方名,如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玄麦甘桔含片等。
(2)仅列出其中具代表性的药物大多数中成药的组方药物都比较复杂,要在方名中包含所有构成药物的名称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很多方名只列出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药物的名称作为代表,这些代表性的药物通常是该方中的主要药物,如桂枝合剂、知柏地黄丸等。
(3)以数字加以统括将方剂构成药物(可能是所有组方药物,也可能是其中一部分药物)的名称以数字缩略的形式加以概括统称,从而得到该成药的名称,如二冬膏(由天冬、麦冬两味药组成)、二陈丸、六味地黄丸等。
2.功用命名法主要依据该药方的功效或主治来命名,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直接型以平实朴素的文字指出该药的主要功用,如平胃丸、健脾丸、胃肠宁片、养血安神片、补中益气丸、风寒感冒颗粒、急支糖浆、白带丸、肥儿疳积颗粒等,基本上可以由方名推知该药方的功效或主治,便于理解应用。
(2)间接型以比喻、夸张等手法间接地指出该药的神奇疗效,如逍遥丸、舒泰丸、周公百岁酒、金嗓子喉片、外用无敌膏等,这些命名大都形象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ISBN | 9787513225298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作者 | 王庆林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