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医古文》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文选
面授文章
一、扁鹊传
二、华佗传
三、丹溪翁传
四、医师章☆
五、秦医缓和*
六、赠医师葛某序*
七、医话四则
八、《本草纲目》六则
九、医案六则
十、元气存亡论*
十一、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十二、鼻对*
十三、赋禀*
十四、诸家得失策☆
十五、耐病解☆
十六、风痹脉论☆
十七、医须通本草论*
十八、《理瀹骈文》二则*
十九、《抱朴子》三则*
二十、养生论☆
二十一、阳不足再辨*
二十二、鉴药
二十三、大医精诚
二十四、不失人情论*
二十五、病家两要说
二十六、《内经》注文三则☆
二十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二十八、《本草纲目》原序*
二十九、《医方集解》序☆
三十、《伤寒论》序
三十一、《备急千金要方》序☆
三十二、《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三十三、《类经》序☆
三十四、《温病条辨》叙☆
三十五、《外台秘要》序☆
三十六、《新修本草》序☆
自学文章
三十七、古简医方四则
三十八、《素问》校诂二则
三十九、《脉经》序
四十、《妇人大全良方》自序
四十一、医林趣事四则
四十二、祝医四则
四十三、议单腹胀脾虚将绝之候
四十四、除疾
四十五、劝医论
四十六、学医犹学弈
四十七、神农尝百草论
四十八、药性主治参互指归
四十九、医易义
五十、庞安时传
下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工具书
第一节工具书的种类、排检和注音方法
第二节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常用工具书简介
第二章汉字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章词汇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二节单音词与复音词
第三节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第四节词义的辨析与确定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实词的用法
第二节语序和省略
第三节判断句与被动句的表示法
第四节虚词的用法
第五节复音虚词与凝固结构
(附)常用多义虚词
第五章训诂
第一节训诂和训诂学
第二节训诂的内容
第三节训诂的条例
第四节注释
第六章修辞
一、比喻
二、借代
三、夸张
四、婉言
五、比拟
六、仿拟
七、引用
八、反复
九、对偶
十、分承
十一、错综
十二、举隅
十三、倒装
十四、藏词
十五、简略与省略
十六、互备
第七章句读
第一节句读概述
第二节误读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节句读的方法
第八章语译
第一节语译的标准
第二节语译的方法
第三节语译的具体要求
第九章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节天文历法
第二节姓名
第三节避讳
第四节称谓
附录一模拟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自测题(一)
模拟自测题(二)
模拟自测题(三)
参考答案
附录二常用词
文摘
版权页:
扬州名医杨吉老,其术甚着。某郡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不聊赖,莫能名其何等痛苦,往谒之。杨曰:“君热证已极,气血消烁且尽,自此三年,当以背疽死,不可为矣。”士人不乐而退。闻亲识间说茅山观中一道士于医术通神,但不肯以技自名,未必为人致力。士人心计交切,乃衣僮隶之服,诣山拜之,愿得执薪水之役于席下。道士喜,留置弟子中,诲以读经,昼夕祗事左右,颐指如意。历两月久,觉其与常隶别,呼扣所从来,始再拜谢过,以实白之。道士笑曰:“世间哪有医不得的病,汝试以脉示我。”才诊视,又笑曰:“汝便可下山,吾亦无药与汝,但日日买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饮之,仍食其滓,此疾当自平。”士人归,谨如其戒。
经一岁,复往扬州。杨医见之,惊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安痊之理?”士人以告。杨立具衣冠,焚香往茅山设拜,盖自咎其学术之未至也。《北梦琐言》载:医者赵鄂云:一朝士疾危,只有一法,请剩吃消梨,不限多少;如咀铣不及,捩汁而饮,或希万一。用其言遂愈。此意正同。
①(士人)读书人。
②(厌厌(yan焉)不聊赖)精神不振,百无聊赖。厌厌:懒倦,无聊。
③(每)称说,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④(气血消烁(shuo硕)且尽)气血将要耗竭。消烁:消耗,虚弱。烁:通“铄”,消耗。且:将。
⑤(亲识)亲友。(观(guan贯))道教的庙宇。
⑥(致力)尽力,竭力。
⑦(心计)心情。(交切)紧急,紧迫。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医古文》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篇文选
面授文章
一、扁鹊传
二、华佗传
三、丹溪翁传
四、医师章☆
五、秦医缓和*
六、赠医师葛某序*
七、医话四则
八、《本草纲目》六则
九、医案六则
十、元气存亡论*
十一、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十二、鼻对*
十三、赋禀*
十四、诸家得失策☆
十五、耐病解☆
十六、风痹脉论☆
十七、医须通本草论*
十八、《理瀹骈文》二则*
十九、《抱朴子》三则*
二十、养生论☆
二十一、阳不足再辨*
二十二、鉴药
二十三、大医精诚
二十四、不失人情论*
二十五、病家两要说
二十六、《内经》注文三则☆
二十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二十八、《本草纲目》原序*
二十九、《医方集解》序☆
三十、《伤寒论》序
三十一、《备急千金要方》序☆
三十二、《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三十三、《类经》序☆
三十四、《温病条辨》叙☆
三十五、《外台秘要》序☆
三十六、《新修本草》序☆
自学文章
三十七、古简医方四则
三十八、《素问》校诂二则
三十九、《脉经》序
四十、《妇人大全良方》自序
四十一、医林趣事四则
四十二、祝医四则
四十三、议单腹胀脾虚将绝之候
四十四、除疾
四十五、劝医论
四十六、学医犹学弈
四十七、神农尝百草论
四十八、药性主治参互指归
四十九、医易义
五十、庞安时传
下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工具书
第一节工具书的种类、排检和注音方法
第二节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常用工具书简介
第二章汉字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第四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三章词汇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二节单音词与复音词
第三节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第四节词义的辨析与确定
第四章语法
第一节实词的用法
第二节语序和省略
第三节判断句与被动句的表示法
第四节虚词的用法
第五节复音虚词与凝固结构
(附)常用多义虚词
第五章训诂
第一节训诂和训诂学
第二节训诂的内容
第三节训诂的条例
第四节注释
第六章修辞
一、比喻
二、借代
三、夸张
四、婉言
五、比拟
六、仿拟
七、引用
八、反复
九、对偶
十、分承
十一、错综
十二、举隅
十三、倒装
十四、藏词
十五、简略与省略
十六、互备
第七章句读
第一节句读概述
第二节误读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节句读的方法
第八章语译
第一节语译的标准
第二节语译的方法
第三节语译的具体要求
第九章古代文化常识
第一节天文历法
第二节姓名
第三节避讳
第四节称谓
附录一模拟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自测题(一)
模拟自测题(二)
模拟自测题(三)
参考答案
附录二常用词
文摘
版权页:
扬州名医杨吉老,其术甚着。某郡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不聊赖,莫能名其何等痛苦,往谒之。杨曰:“君热证已极,气血消烁且尽,自此三年,当以背疽死,不可为矣。”士人不乐而退。闻亲识间说茅山观中一道士于医术通神,但不肯以技自名,未必为人致力。士人心计交切,乃衣僮隶之服,诣山拜之,愿得执薪水之役于席下。道士喜,留置弟子中,诲以读经,昼夕祗事左右,颐指如意。历两月久,觉其与常隶别,呼扣所从来,始再拜谢过,以实白之。道士笑曰:“世间哪有医不得的病,汝试以脉示我。”才诊视,又笑曰:“汝便可下山,吾亦无药与汝,但日日买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饮之,仍食其滓,此疾当自平。”士人归,谨如其戒。
经一岁,复往扬州。杨医见之,惊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谓之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安痊之理?”士人以告。杨立具衣冠,焚香往茅山设拜,盖自咎其学术之未至也。《北梦琐言》载:医者赵鄂云:一朝士疾危,只有一法,请剩吃消梨,不限多少;如咀铣不及,捩汁而饮,或希万一。用其言遂愈。此意正同。
①(士人)读书人。
②(厌厌(yan焉)不聊赖)精神不振,百无聊赖。厌厌:懒倦,无聊。
③(每)称说,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④(气血消烁(shuo硕)且尽)气血将要耗竭。消烁:消耗,虚弱。烁:通“铄”,消耗。且:将。
⑤(亲识)亲友。(观(guan贯))道教的庙宇。
⑥(致力)尽力,竭力。
⑦(心计)心情。(交切)紧急,紧迫。
ISBN | 9787535703910 |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隋德俊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