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协议实践教程 97873022666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协议实践教程》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和应用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网络协议概述
1.1网络协议的分层体系结构
1.1.1网络协议概念
1.1.2网络协议分层概念
1.2OSI分层模型
1.3TCP/IP分层模型
本章要点
习题
第2章物理层协议
2.1物理层协议概述
2.2典型的物理层协议
2.2.1EIA—232/CCITT V.24协议
2.2.2X.21协议
本章要点
习题
第3章数据链路层协议
3.1数据链路层概述
3.2差错控制
3.2.1传输差错
3.2.2差错控制方法
3.3数据链路层成帧机制
3.4数据链路层协议机制
3.4.1停止—等待ARQ协议
3.4.2滑动窗口协议
3.5局域网协议
3.5.1局域网体系结构
3.5.2IEEE 802协议族
3.6广域网协议
3.6.1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
3.6.2点到点协议(PPP)
本章要点
习题
本章实验
第4章网络层协议
4.1IP协议
4.1.1IP地址
4.1.2IP数据报
4.1.3子网规划
4.1.4IP地址转换
4.1.5IP路由表
4.2Internet地址解析协议
4.2.1地址解析协议(ARP)
4.2.2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4.3Internet控制协议
4.3.1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4.3.2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
4.4IP路由选择协议
4.4.1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4.4.2外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
4.5X.25的网络层协议
4.5.1X.25分组层简介
4.5.2X.25的分组格式
4.5.3虚电路的建立和清除
本章要点
习题
本章实验
第5章传输层协议
5.1传输层概述
5.1.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5.1.2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5.1.3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
5.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2.1UDP概述
5.2.2UDP报文格式
5.2.3UDP伪首部
5.2.4UDP软件模块
5.3传输控制协议(TCP)
5.3.1TCP概述
5.3.2TCP报文格式
5.3.3TCP连接管理
5.3.4TCP流量控制
5.3.5TCP拥塞控制
5.3.6TCP定时管理机制
本章要点
习题
本章实验
第6章应用层协议
6.1域名系统(DNS)
6.1.1DNS名字空间
6.1.2DNS报文格式
6.1.3资源记录
6.1.4域名服务器
6.1.5域名解析服务
6.2文件传输协议
6.2.1TCP/IP文件传输协议
6.2.2FTP模型
6.2.3FTP命令与应答
6.2.4匿名FTP
6.2.5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6.2.6TFTP报文格式
6.2.7TFTP与FTP的比较
6.3邮件传输协议
6.3.1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6.3.2电子邮件地址
6.3.3电子邮件信息格式
6.3.4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6.3.5邮件获取协议
6.4远程登录协议
6.4.1基本概念
6.4.2Telnet命令
6.4.3Telnet选项及协商
6.4.4Telnet子选项协商
6.4.5Telnet操作示例
6.4.6Rlogin
6.5超文本传输协议
6.5.1统一资源定位符
6.5.2HTTP概念
6.5.3HTTP一般格式
6.5.4HTTP请求报文
6.5.5HTTP响应报文
本章要点
习题
本章实验
第7章引导协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7.1引导协议BOOTP
7.1.1BOOTP原理
7.1.2BOOTP报文
7.1.3启动配置文件
7.2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7.2.1DHCP基本概念
7.2.2DHCP运行方式
7.2.3DHCP/BOOTP中继代理
本章要点
习题
本章实验
第8章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8.1基本概念
8.1.1网络管理结构
8.1.2网络管理协议体系结构
8.1.3TRAP导致的轮询
8.1.4委托
8.2SNMP协议
8.2.1SNMP协议概述
8.2.2MIB
8.2.3SMI
8.2.4SNMP协议操作
8.2.5SNMP协议数据单元
8.3SNMP v2协议
8.3.1SNMP v2协议数据单元
8.3.2分散网络管理
8.3.3安全功能
8.3.4数据传输
8.4SNMP v3协议简介
本章要点
习题
本章实验
附录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规定了通信设备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用于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的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比特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线分配的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规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比特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拆除过程中交换信息的过程,是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序列。
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是比特(bit)。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有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逻辑的),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数据链路传输,其功能主要有物理地址寻址、数据成帧、流量控制、数据检错和重发等。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单元是帧(Frame)。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有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网络层(Network Layer)。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经过多个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到目的地。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分组(也称数据包),分组中封装有网络层的分组首部,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网络地址。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联等功能。
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单元是数据分组(Packet)。网络层协议主要有IP、IPX、ICMP、IGMP、RIP、OSPF等。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为数据包(Packets)。但是,当讨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 Grams)。传输层居中,是承上启下层,该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及其他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ISBN978730226662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虹
尺寸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