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寄生虫检验技术(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用)(第3版)》 叶薇 7117215917,978711721591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寄生虫检验技术(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用)(第3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篇绪论
一、寄生虫检验技术的概念、范畴和任务
二、寄生生活、寄生虫和宿主
三、寄生虫生活史
四、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五、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六、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二篇医学蠕虫
第一章线虫纲
第一节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分类
第二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一、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形态
一、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六节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一、形态
一、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七节旋毛形线虫
一、形态
一、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室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八节其他线虫
一、广州管圆线虫
一、粪类圆线虫
三、结膜吸吮线虫
第二章吸虫纲
第一节概述
一、形态
一、生活史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一、形态
一、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布氏姜片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卫氏并殖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买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日本血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买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章绦虫纲
第一节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第二节链状带绦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肥胖带吻绦虫
第四节细粒棘球绦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曼氏迭宫绦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篇医学原虫
第四章原虫概述
一、医学原虫
二、形态特点
三、生活史特点
四、生理特点
五、致病特点
六、分类
第五章鞭毛虫纲
第一节阴道毛滴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二节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其他人体寄生鞭毛虫
一、人毛滴虫
二、口腔毛滴虫
第六章叶足虫纲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二节寄生于人体肠腔内的其他阿米巴
……
第七章孢子虫纲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八章昆虫纲
第九章蛛形纲
第五篇寄生虫检验技术
第十章显微镜使用与保养
第十一章粪便检查
第十二章分泌物检查
第十三章血液检查
第十四章其他检查
第十五章节肢动物标本采集及制作
实训指导
参考文献
目标测试参考答案
《寄生虫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文摘

版权页:

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幼虫和成虫的代谢产物、雌虫的子宫分泌物、幼虫的蜕皮液、丝虫崩解产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反应。感染早期淋巴管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管周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继而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受损。临床表现为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一般在感染后数周或数月,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生。淋巴结炎主要发生在肱骨内上踝、颈部、锁骨上、腋窝、肘前、腹股沟、股部、骨盆及腹部的淋巴结,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淋巴管炎表现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有一条呈离心性发展的红线,俗称“流火”,常发生于下肢;当炎症波及浅表细微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可出现一片弥散性红肿,有压痛和灼热感,称丹毒样皮炎。班氏丝虫成虫寄生在精索、附睾和睾丸附近淋巴管内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常反复发作。此外还可见丝虫热表现,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有学者认为丝虫引起的急性炎症过程是属于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随着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死亡成虫和微丝蚴形成肉芽肿以及活体成虫产生的某些因子与宿主的体液一细胞的炎症反应相互作用,使淋巴循环动力学发生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局部淋巴回流受阻。受阻部位的远端管内压力增高而发生淋巴管曲张或破裂,淋巴液流人周围组织导致淋巴肿或淋巴积液。由于病变部位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
(1)象皮肿:多发于下肢和阴囊,也可发生在上肢、阴茎、阴唇、阴蒂和乳房等处,是晚期丝虫病最常见的体征。象皮肿是由于从淋巴管破溃流出含高蛋白质的淋巴液积聚在皮下组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初期表现为淋巴液肿,如在肢体多为压凹性水肿,提高肢体位置可消退;继而组织纤维化,出现非压凹性水肿,提高肢体位置不能消退,皮肤增厚、弹性消失、变粗变硬形如象皮。象皮肿的产生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的汗腺及毛囊功能消失,抵抗力降低,易并发细菌感染,出现急性炎症或慢性溃疡。这些病损反过来又可加重淋巴管阻塞与纤维组织增生,促使象皮肿恶性发展。上下肢象皮肿可见于两种丝虫病,而生殖系统象皮肿仅见于班氏丝虫病。一般在象皮肿患者血中不易查到微丝蚴。
(2)睾丸鞘膜积液:多由班氏丝虫所致。阻塞发生在精索、睾丸淋巴结,淋巴液渗入鞘膜腔内形成积液、阴囊肿大。穿刺吸出的积液中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ISBN7117215917,9787117215916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叶薇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