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电站锅炉劣质煤掺混及优化燃烧技术》主要适用于锅炉配煤掺烧人员、锅炉运行及调试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等。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常用动力煤及煤质特性
第一节 我国动力煤分布及分类
第二节 常规煤质特性及测试技术
第三节 混煤的特殊煤质特性参数
第四节 混煤掺烧技术主要研究热点
第二章 煤粉燃烧理论
第一节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概述
第二节 煤粉基本理化参数
第三节 煤粉的着火
第四节 煤粉的燃烧与燃尽
第五节 富氧燃烧
第三章 混煤燃烧机理及数理模型
第一节 混煤的挥发分析出过程
第二节 混煤的着火特性
第三节 混煤燃尽特性
第四节 混煤掺烧的数学模型及应用
第四章 劣质煤及其常规优化燃烧技术
第一节 卫燃带技术
第二节 配风优化技术
第三节 制粉系统优化技术
第四节 一次风优化技术
第五章 混煤掺烧方式及其选择
第一节 常用混煤掺烧方式及其技术特点
第二节 可磨性与混煤掺烧方式的实验室研究
第三节 四角切圆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实例
第四节 W型火焰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实例
第五节 对冲燃烧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实例
第六节 全煤种混煤掺烧试验研究
第七节 混煤掺烧方式选择基本原则
第六章 混煤的掺混比及其优化模型
第一节 混煤的掺混比优化实验研究
第二节 混煤掺混比优化数理模型及应用
第三节 混煤掺混比优化试验实例(一)
第四节 混煤掺混比优化试验实例(二)
第五节 掺混比优化及发电成本分析实例
第七章 混煤掺烧与减缓高硫煤结焦
第一节 高硫煤基本概念及危害
第二节 高硫煤结渣、腐蚀机理
第三节 混煤掺烧减缓结焦技术研究
第四节 四角切圆配中储式制粉系统的高硫煤掺烧优化
第八章 劣质煤低氮燃烧调整技术
第一节 NOx生成机理
第二节 低氮燃烧基本理论与技术
第三节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调整技术
第四节 燃煤电站全过程联合脱硝经济评价
第五节 锅炉燃烧经济性与NOx减排关系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1)燃料风(周界风与夹心风)的优化调整。直流煤粉燃烧器系统中由一次风煤粉气流外缘四周向炉膛喷射的二次风气流,称为周界风;布置于一次风口中间的一股二次风,称为夹心风。目前,切圆燃烧锅炉燃烧器普遍设置周界风,以提高燃烧器的可靠性与对煤种变化的适用性。首先其可以冷却燃烧器一次风喷口,防止喷口过热变形;其次周界风能在一次风气流周围形成一层空气气幕,增强一次风的刚性,防止气流偏斜,从而防止煤粉气流贴墙以及煤粉从气流中分离;同时在煤粉气流着火后,能及时供给少量二次风,有利于燃烧过程的发展。对于挥发分较高的易着火烟煤等煤种而言,运行中可以适当提高周界风开度,但对于低挥发分的无烟煤等难燃煤种而言,周界风过大,将阻碍高温烟气与一次风煤粉气流的混合,降低煤粉浓度等,不利于低挥发分煤种着火与稳燃,因此需要关小周界风,以减小周界风对一次风气流的干扰,使卷吸高温气流加强,着火提前。
夹心风型直流燃烧器是将一部分二次风通过燃烧器中间送入,可以较有效避免周界风给一次风煤粉气流卷吸高温烟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作用是使着火之后的煤粉气流从中央及时补充一部分氧气,加速燃烧过程的发展。此外,由于夹心风风速高,对一次风具有引射作用,增强一次风的刚性,减轻煤粉气流的散射,使煤粉浓度局部集中,对无烟煤的点火、燃烧过程的稳定与发展都是有利的。
在安装有夹心风型燃烧器系统中,当燃用挥发分较高的烟煤等煤种时,可以适当增加夹心风的开度,使其一、二次风气流混合更加强烈,使煤粉燃烧更加完全。但当燃用低热值、低挥发分无燃煤,甚至劣质无烟煤时,由于其着火距离远、着火困难,需要关小夹心风,尽量降低对一次风煤粉气流的影响,使煤粉着火距离缩短,保证其顺利着火和稳定燃烧。
(2)辅助二次风的优化调整。在优化配风过程中,辅助二次风占有主导地位,辅助二次风动量/一次风动量比值是影响炉内空气动力场的主要指标,对于四角切圆锅炉而言,其比值过大,上游气流将强烈干扰(冲击)下游一次风煤粉气流,使其过早偏离主气流,显著影响其后期燃烧与燃尽,使飞灰可燃物上升,此外过早偏离的煤粉主气流存在刷墙的风险,造成结焦和水冷壁高温腐蚀等问题。当燃用低挥发分无烟煤等难燃煤种时,过大的二次风动量/一次风动量,使得二次风较早地与一次风气流混合,不利煤粉气流的着火,影响锅炉着火燃烧稳定性,因此在燃用差煤时,应适当降低其动量比,以保证其着火与稳燃。
《电站锅炉劣质煤掺混及优化燃烧技术》主要适用于锅炉配煤掺烧人员、锅炉运行及调试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等。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常用动力煤及煤质特性
第一节 我国动力煤分布及分类
第二节 常规煤质特性及测试技术
第三节 混煤的特殊煤质特性参数
第四节 混煤掺烧技术主要研究热点
第二章 煤粉燃烧理论
第一节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概述
第二节 煤粉基本理化参数
第三节 煤粉的着火
第四节 煤粉的燃烧与燃尽
第五节 富氧燃烧
第三章 混煤燃烧机理及数理模型
第一节 混煤的挥发分析出过程
第二节 混煤的着火特性
第三节 混煤燃尽特性
第四节 混煤掺烧的数学模型及应用
第四章 劣质煤及其常规优化燃烧技术
第一节 卫燃带技术
第二节 配风优化技术
第三节 制粉系统优化技术
第四节 一次风优化技术
第五章 混煤掺烧方式及其选择
第一节 常用混煤掺烧方式及其技术特点
第二节 可磨性与混煤掺烧方式的实验室研究
第三节 四角切圆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实例
第四节 W型火焰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实例
第五节 对冲燃烧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实例
第六节 全煤种混煤掺烧试验研究
第七节 混煤掺烧方式选择基本原则
第六章 混煤的掺混比及其优化模型
第一节 混煤的掺混比优化实验研究
第二节 混煤掺混比优化数理模型及应用
第三节 混煤掺混比优化试验实例(一)
第四节 混煤掺混比优化试验实例(二)
第五节 掺混比优化及发电成本分析实例
第七章 混煤掺烧与减缓高硫煤结焦
第一节 高硫煤基本概念及危害
第二节 高硫煤结渣、腐蚀机理
第三节 混煤掺烧减缓结焦技术研究
第四节 四角切圆配中储式制粉系统的高硫煤掺烧优化
第八章 劣质煤低氮燃烧调整技术
第一节 NOx生成机理
第二节 低氮燃烧基本理论与技术
第三节 W型火焰锅炉低氮燃烧调整技术
第四节 燃煤电站全过程联合脱硝经济评价
第五节 锅炉燃烧经济性与NOx减排关系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1)燃料风(周界风与夹心风)的优化调整。直流煤粉燃烧器系统中由一次风煤粉气流外缘四周向炉膛喷射的二次风气流,称为周界风;布置于一次风口中间的一股二次风,称为夹心风。目前,切圆燃烧锅炉燃烧器普遍设置周界风,以提高燃烧器的可靠性与对煤种变化的适用性。首先其可以冷却燃烧器一次风喷口,防止喷口过热变形;其次周界风能在一次风气流周围形成一层空气气幕,增强一次风的刚性,防止气流偏斜,从而防止煤粉气流贴墙以及煤粉从气流中分离;同时在煤粉气流着火后,能及时供给少量二次风,有利于燃烧过程的发展。对于挥发分较高的易着火烟煤等煤种而言,运行中可以适当提高周界风开度,但对于低挥发分的无烟煤等难燃煤种而言,周界风过大,将阻碍高温烟气与一次风煤粉气流的混合,降低煤粉浓度等,不利于低挥发分煤种着火与稳燃,因此需要关小周界风,以减小周界风对一次风气流的干扰,使卷吸高温气流加强,着火提前。
夹心风型直流燃烧器是将一部分二次风通过燃烧器中间送入,可以较有效避免周界风给一次风煤粉气流卷吸高温烟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作用是使着火之后的煤粉气流从中央及时补充一部分氧气,加速燃烧过程的发展。此外,由于夹心风风速高,对一次风具有引射作用,增强一次风的刚性,减轻煤粉气流的散射,使煤粉浓度局部集中,对无烟煤的点火、燃烧过程的稳定与发展都是有利的。
在安装有夹心风型燃烧器系统中,当燃用挥发分较高的烟煤等煤种时,可以适当增加夹心风的开度,使其一、二次风气流混合更加强烈,使煤粉燃烧更加完全。但当燃用低热值、低挥发分无燃煤,甚至劣质无烟煤时,由于其着火距离远、着火困难,需要关小夹心风,尽量降低对一次风煤粉气流的影响,使煤粉着火距离缩短,保证其顺利着火和稳定燃烧。
(2)辅助二次风的优化调整。在优化配风过程中,辅助二次风占有主导地位,辅助二次风动量/一次风动量比值是影响炉内空气动力场的主要指标,对于四角切圆锅炉而言,其比值过大,上游气流将强烈干扰(冲击)下游一次风煤粉气流,使其过早偏离主气流,显著影响其后期燃烧与燃尽,使飞灰可燃物上升,此外过早偏离的煤粉主气流存在刷墙的风险,造成结焦和水冷壁高温腐蚀等问题。当燃用低挥发分无烟煤等难燃煤种时,过大的二次风动量/一次风动量,使得二次风较早地与一次风气流混合,不利煤粉气流的着火,影响锅炉着火燃烧稳定性,因此在燃用差煤时,应适当降低其动量比,以保证其着火与稳燃。
ISBN | 9787512386327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作者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