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分析化学实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理工科和师范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分析测试工作者和自学者参考和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分析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
1.1分析实验室守则
1.2实验室安全规则
1.3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1.3.1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
1.3.2水纯度的检查
1.3.3水纯度分析结果的表示
1.3.4各种纯水的制备
1.4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
1.4.1洗涤方法
1.4.2常用洗液的配制
1.5化学试剂
1.5.1化学试剂的级别
1.5.2试剂的保存和使用
1.5.3常用试剂的提纯
1.6分析试样的准备和分解
1.6.1分析试样的准备
1.6.2试样的保存
1.6.3试样的分解
1.7特殊材料的使用
1.7.1铂、金和银
1.7.2碳
1.7.3汞
1.7.4石英和玛瑙
1.7.5聚四氟乙烯
1.7.6坩埚材料
1.8气体钢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8.1常用气体钢瓶的国家标准
1.8.2使用钢瓶时注意事项
第2章化学分析法
2.1质量与滴定分析仪器基本操作
2.1.1分析天平
2.1.2滴定分析仪器与基本操作
2.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2.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2.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2.3容量仪器的校准
2.3酸碱滴定实验
实验2.4食用白醋中HOAc浓度的测定
实验2.5工业纯碱总碱度测定
实验2.6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2.7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2.8磷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2.9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2.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2.4络合滴定实验
实验2.11EDTA的标定
实验2.12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2.13EDTA滴定法连续测定铋和铅
实验2.14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2.5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实验2.15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2.16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2.17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
实验2.18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实验2.19直接碘量法测定水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实验2.20高锰酸钾间接滴定法测定补钙制剂中钙含量
实验2.21溴酸钾法测定苯酚
2.6沉淀滴定实验
实验2.22莫尔法测定氯化物中氯含量
实验2.23福尔哈德法测定氯化物中氯含量
第3章电化学分析法
3.1电位分析法
实验3.1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F
实验3.2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微量Cl—
实验3.3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的测定
实验3.4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氢氟酸离解常数
实验3.5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
实验3.6H2SO4和H3PO4混合酸的电位滴定
3.2极谱与伏安法
3.2.1极谱法
3.2.2溶出伏安法
实验3.7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铜
实验3.8循环伏安法确定电极过程
实验3.9微量钼的极谱催化波测定
实验3.10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铜和镉含量
实验3.11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测定铜
3.3库仑分析法
实验3.12库仑滴定法标定Na2S2O3溶液
实验3.13库仑滴定法测定六价铬
实验3.14库仑滴定法测定微量肼
第4章原子光谱分析法
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4.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酒中微量铜和镉
实验4.3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钙片中钙含量
4.2原子发射光谱法
实验4.4原子发射光谱检测黄铜中的杂质
第5章分子光谱
5.1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5.1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效应
实验5.2紫外吸收光谱鉴定物质的纯度
实验5.3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粗品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光系数
5.2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实验5.4用二苯胺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
实验5.5茜素红s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实验5.6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5.7过硫酸铵氧化法测定黄铜中的微量锰
实验5.8铝的二元与三元配合物的某些性质及其比较
5.3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实验5.9薄膜法制样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膜的红外吸收光谱
实验5.10KBr晶体压片的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
实验5.11液膜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间、对二甲苯的含量
第6章核磁共振谱法
实验6.1乙苯、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和未知物的核磁共振谱(1H核)的测定
第7章质谱法
实验7.1正己烷、十八烷酸甲酯、对氯甲苯和未知试样的质谱测定
第8章分离分析方法
8.1气相色谱实验
实验8.1填充色谱柱的制备
实验8.2填充色谱柱的柱效测定
实验8.3气相色谱柱的H—u曲线的绘制
实验8.4纯物质对照气相色谱定性鉴定化合物
实验8.5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实验8.6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定混合气中丙烷、异丁烷和丁烷含量
实验8.7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邻二甲苯中的杂质
8.2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8.8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实验8.9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混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实验8.10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F—、Cl—、NO2—、PO43—、Br—、NO3—和SO42—
实验8.1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
第9章综合实验
实验9.1酸碱滴定方案设计
实验9.2配位滴定方案设计
实验9.3氧化还原滴定方案设计
实验9.4循环伏安法研究镀层储氢性能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实验步骤
1.标准溶液和EDTA溶液的配制
1) Ca2+标准溶液的配制
计算配制250 mL 0.01 mol·L—1 Ca2+标准溶液所需的CaCO3的质量,并按计算值用差减法准确称取基准CaCO3(称量值与计算值偏离最好不超过10%)于150 mL烧杯中,先以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从烧杯嘴处往烧杯中滴加约5 ml(1+1) HCl溶液,使CaCO3全部溶解。加水50 mL,微沸几分钟以除去CO2。冷却后用水冲洗烧杯内壁和表面皿,定量转移CaCO3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Ca2+标准溶液的浓度。
2)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铝铲准确称取基准锌约0.17 g(称量值与计算值偏离不超过5%),置于150 mL烧杯中,加入6 ml(1+1) HCl溶液,立即盖上表面皿,待锌完全溶解后,以少量水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内壁,定量转移Zn2+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锌标准溶液的浓度。
3) EDTA溶液的配制
计算配制500 mL 0.01 mol·L—1 EDTA二钠盐所需EDTA的质量。用天平(哪种天平?)称取上述质量的EDTA于200 mL烧杯中,加水温热溶解,冷却后移入聚乙烯塑料瓶中。
2.标定操作
1)以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
(1)以Zn2+为基准物质,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 0.01 mol·L—1 Zn2+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滴甲基红,用(1+2)氨水中和2n2+标准溶液中的HCl,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即可。加入20 mL水和10 mL NH3—NH4 Cl缓冲溶液,再加入3滴铬黑T指示剂,用0.02 mol·L—1的EDTA溶液滴定,当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EDTA的准确浓度。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分析化学实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理工科和师范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分析测试工作者和自学者参考和阅读。
目录
前言
第1章分析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
1.1分析实验室守则
1.2实验室安全规则
1.3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制备
1.3.1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
1.3.2水纯度的检查
1.3.3水纯度分析结果的表示
1.3.4各种纯水的制备
1.4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
1.4.1洗涤方法
1.4.2常用洗液的配制
1.5化学试剂
1.5.1化学试剂的级别
1.5.2试剂的保存和使用
1.5.3常用试剂的提纯
1.6分析试样的准备和分解
1.6.1分析试样的准备
1.6.2试样的保存
1.6.3试样的分解
1.7特殊材料的使用
1.7.1铂、金和银
1.7.2碳
1.7.3汞
1.7.4石英和玛瑙
1.7.5聚四氟乙烯
1.7.6坩埚材料
1.8气体钢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8.1常用气体钢瓶的国家标准
1.8.2使用钢瓶时注意事项
第2章化学分析法
2.1质量与滴定分析仪器基本操作
2.1.1分析天平
2.1.2滴定分析仪器与基本操作
2.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2.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2.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2.3容量仪器的校准
2.3酸碱滴定实验
实验2.4食用白醋中HOAc浓度的测定
实验2.5工业纯碱总碱度测定
实验2.6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2.7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2.8磷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2.9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2.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2.4络合滴定实验
实验2.11EDTA的标定
实验2.12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2.13EDTA滴定法连续测定铋和铅
实验2.14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2.5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实验2.15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2.16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2.17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
实验2.18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
实验2.19直接碘量法测定水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实验2.20高锰酸钾间接滴定法测定补钙制剂中钙含量
实验2.21溴酸钾法测定苯酚
2.6沉淀滴定实验
实验2.22莫尔法测定氯化物中氯含量
实验2.23福尔哈德法测定氯化物中氯含量
第3章电化学分析法
3.1电位分析法
实验3.1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F
实验3.2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微量Cl—
实验3.3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的测定
实验3.4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氢氟酸离解常数
实验3.5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
实验3.6H2SO4和H3PO4混合酸的电位滴定
3.2极谱与伏安法
3.2.1极谱法
3.2.2溶出伏安法
实验3.7单扫描极谱法测定铜
实验3.8循环伏安法确定电极过程
实验3.9微量钼的极谱催化波测定
实验3.10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铜和镉含量
实验3.11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测定铜
3.3库仑分析法
实验3.12库仑滴定法标定Na2S2O3溶液
实验3.13库仑滴定法测定六价铬
实验3.14库仑滴定法测定微量肼
第4章原子光谱分析法
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4.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酒中微量铜和镉
实验4.3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钙片中钙含量
4.2原子发射光谱法
实验4.4原子发射光谱检测黄铜中的杂质
第5章分子光谱
5.1紫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5.1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效应
实验5.2紫外吸收光谱鉴定物质的纯度
实验5.3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粗品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光系数
5.2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实验5.4用二苯胺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
实验5.5茜素红s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实验5.6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5.7过硫酸铵氧化法测定黄铜中的微量锰
实验5.8铝的二元与三元配合物的某些性质及其比较
5.3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实验5.9薄膜法制样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膜的红外吸收光谱
实验5.10KBr晶体压片的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
实验5.11液膜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间、对二甲苯的含量
第6章核磁共振谱法
实验6.1乙苯、乙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和未知物的核磁共振谱(1H核)的测定
第7章质谱法
实验7.1正己烷、十八烷酸甲酯、对氯甲苯和未知试样的质谱测定
第8章分离分析方法
8.1气相色谱实验
实验8.1填充色谱柱的制备
实验8.2填充色谱柱的柱效测定
实验8.3气相色谱柱的H—u曲线的绘制
实验8.4纯物质对照气相色谱定性鉴定化合物
实验8.5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实验8.6气相色谱归一化法测定混合气中丙烷、异丁烷和丁烷含量
实验8.7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邻二甲苯中的杂质
8.2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8.8高效液相色谱柱效能的测定
实验8.9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混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实验8.10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F—、Cl—、NO2—、PO43—、Br—、NO3—和SO42—
实验8.1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
第9章综合实验
实验9.1酸碱滴定方案设计
实验9.2配位滴定方案设计
实验9.3氧化还原滴定方案设计
实验9.4循环伏安法研究镀层储氢性能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实验步骤
1.标准溶液和EDTA溶液的配制
1) Ca2+标准溶液的配制
计算配制250 mL 0.01 mol·L—1 Ca2+标准溶液所需的CaCO3的质量,并按计算值用差减法准确称取基准CaCO3(称量值与计算值偏离最好不超过10%)于150 mL烧杯中,先以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皿,从烧杯嘴处往烧杯中滴加约5 ml(1+1) HCl溶液,使CaCO3全部溶解。加水50 mL,微沸几分钟以除去CO2。冷却后用水冲洗烧杯内壁和表面皿,定量转移CaCO3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Ca2+标准溶液的浓度。
2)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铝铲准确称取基准锌约0.17 g(称量值与计算值偏离不超过5%),置于150 mL烧杯中,加入6 ml(1+1) HCl溶液,立即盖上表面皿,待锌完全溶解后,以少量水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内壁,定量转移Zn2+溶液于2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计算锌标准溶液的浓度。
3) EDTA溶液的配制
计算配制500 mL 0.01 mol·L—1 EDTA二钠盐所需EDTA的质量。用天平(哪种天平?)称取上述质量的EDTA于200 mL烧杯中,加水温热溶解,冷却后移入聚乙烯塑料瓶中。
2.标定操作
1)以铬黑T为指示剂标定EDTA
(1)以Zn2+为基准物质,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 0.01 mol·L—1 Zn2+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滴甲基红,用(1+2)氨水中和2n2+标准溶液中的HCl,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即可。加入20 mL水和10 mL NH3—NH4 Cl缓冲溶液,再加入3滴铬黑T指示剂,用0.02 mol·L—1的EDTA溶液滴定,当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取平均值计算EDTA的准确浓度。
ISBN | 9787030214881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黄杉生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