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美国图书奖获奖作家向中国读者特别甄选
作者简介
诗人简介
李立扬(Li-Young Lee, 1957— )是美国最 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诗人之一,195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1964年随全家移居美国。1979年大学毕业后,其先后到亚利桑那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布洛克波特分校专攻文学创作;由于他的成就,纽约州立大学布洛克波特分校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他的第 一本诗集《玫瑰》1986年荣获纽约大学德尔莫·施沃茨诗歌纪念奖和淮庭作家奖;第二本诗集《在我爱你的这座城》1990年获美国诗歌协会所评选的拉蒙特诗歌奖;散文诗回忆录《带翼的种子:怀念》1995年 获美国图书奖,同年,其本人还获得了兰南文学奖;第三本诗集《我的夜书》2001年获美国诗社的威廉·卡罗斯·威廉斯奖。
获得的其他奖励和荣誉包括:国家艺术基金会奖、普士卡奖三次、宾夕法尼亚艺术委员会奖、伊利诺斯艺术委员会奖、古根海姆研究基金会奖等。基于他对美国诗歌的贡献,2003 年其受美国诗人协会邀请成为该会的成员。
译者简介
周筱静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留校任教多年后到加拿大攻读英美文学专业,先后获得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美国文学博士学位。1996 —2002年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大学任教;2002 年至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大学任教,现为美国文学教授,并担任跨学科民族研究项目主任,曾获该校杰出教授奖。发表文学评论文章几十篇,在美国出版的英文书籍有:《伊丽莎白·毕晓普:一位色调多彩的暗中反抗者》《亚裔美国诗歌里的异者伦理与诗学》《异乡人都市:亚裔美国文学重塑城市空间》。出版的英译汉翻译作品有:散文诗回忆录《带翼的种子:怀念》和数十篇诗歌;汉译英翻译作品有: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和郑小琼的诗歌。
目录
序言/I
致读者/V
Ⅰ
激愤的稿子/003
Ⅱ
询问/041
此时与死去的/047
起身,下去/051
我父亲,在天堂,大声朗读/057
致一位合众国的新公民/061
废墟/065
Ⅲ
这房间与其内的一切/073
在我爱你的这座城/079
Ⅳ
等待/099
一个故事/109
晚安/113
你必须歌唱/119
我在这儿/121
最终的东西/127
Ⅴ
劈砍/135
Ⅵ
李立扬/164
李立扬作品列表/166
序言
Dear Reader,
I sincerely hope you’ll find something, however small, to enjoy or remember in this book. The subjects I’ve obsessed over are love, violence, the sacred, the erotic, family, exile, and death. I’ve tried to account for a world in which beauty and suffering are coincident. I’m aware that pain can alienate us from our world, but I believe that the practice of poetry can make sense of human suffering by allowing personal suffering to connect the person in pain to every other fallen, broken, and wounded member of our human family. Thirsty, I move toward greater thirst.Hungry, I enter a deeper hunger.
——Li-Young Lee, Chicago, U.S.A., 2015.
亲爱的读者:
我真诚地希望您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点儿无论多么小的,使您快乐和难忘的东西。我着迷的主题是爱、暴力、神圣、情欲、家眷、流亡以及死亡。我试图描述一个美丽与苦难并存的世界。我知道,痛苦会使我们与世界疏远,但我认为诗歌能让个人的痛苦和遭受磨难的某个人与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每一个沦落、被摧残、被伤害的成员相连接,从而使我们理解人类的痛苦。渴,我寻求更大的渴望。饿, 我探究更深的饥饿。
——李立扬,美国,芝加哥, 2015 年
文摘
Thirsty, I move toward greater thirst. Hungry, I enter a deeper hunger.
渴,我寻求更大的渴望。饿, 我探究更深的饥饿。
美国图书奖获奖作家向中国读者特别甄选
作者简介
诗人简介
李立扬(Li-Young Lee, 1957— )是美国最 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诗人之一,195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1964年随全家移居美国。1979年大学毕业后,其先后到亚利桑那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布洛克波特分校专攻文学创作;由于他的成就,纽约州立大学布洛克波特分校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他的第 一本诗集《玫瑰》1986年荣获纽约大学德尔莫·施沃茨诗歌纪念奖和淮庭作家奖;第二本诗集《在我爱你的这座城》1990年获美国诗歌协会所评选的拉蒙特诗歌奖;散文诗回忆录《带翼的种子:怀念》1995年 获美国图书奖,同年,其本人还获得了兰南文学奖;第三本诗集《我的夜书》2001年获美国诗社的威廉·卡罗斯·威廉斯奖。
获得的其他奖励和荣誉包括:国家艺术基金会奖、普士卡奖三次、宾夕法尼亚艺术委员会奖、伊利诺斯艺术委员会奖、古根海姆研究基金会奖等。基于他对美国诗歌的贡献,2003 年其受美国诗人协会邀请成为该会的成员。
译者简介
周筱静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留校任教多年后到加拿大攻读英美文学专业,先后获得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美国文学博士学位。1996 —2002年 ,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大学任教;2002 年至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大学任教,现为美国文学教授,并担任跨学科民族研究项目主任,曾获该校杰出教授奖。发表文学评论文章几十篇,在美国出版的英文书籍有:《伊丽莎白·毕晓普:一位色调多彩的暗中反抗者》《亚裔美国诗歌里的异者伦理与诗学》《异乡人都市:亚裔美国文学重塑城市空间》。出版的英译汉翻译作品有:散文诗回忆录《带翼的种子:怀念》和数十篇诗歌;汉译英翻译作品有: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和郑小琼的诗歌。
目录
序言/I
致读者/V
Ⅰ
激愤的稿子/003
Ⅱ
询问/041
此时与死去的/047
起身,下去/051
我父亲,在天堂,大声朗读/057
致一位合众国的新公民/061
废墟/065
Ⅲ
这房间与其内的一切/073
在我爱你的这座城/079
Ⅳ
等待/099
一个故事/109
晚安/113
你必须歌唱/119
我在这儿/121
最终的东西/127
Ⅴ
劈砍/135
Ⅵ
李立扬/164
李立扬作品列表/166
序言
Dear Reader,
I sincerely hope you’ll find something, however small, to enjoy or remember in this book. The subjects I’ve obsessed over are love, violence, the sacred, the erotic, family, exile, and death. I’ve tried to account for a world in which beauty and suffering are coincident. I’m aware that pain can alienate us from our world, but I believe that the practice of poetry can make sense of human suffering by allowing personal suffering to connect the person in pain to every other fallen, broken, and wounded member of our human family. Thirsty, I move toward greater thirst.Hungry, I enter a deeper hunger.
——Li-Young Lee, Chicago, U.S.A., 2015.
亲爱的读者:
我真诚地希望您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点儿无论多么小的,使您快乐和难忘的东西。我着迷的主题是爱、暴力、神圣、情欲、家眷、流亡以及死亡。我试图描述一个美丽与苦难并存的世界。我知道,痛苦会使我们与世界疏远,但我认为诗歌能让个人的痛苦和遭受磨难的某个人与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每一个沦落、被摧残、被伤害的成员相连接,从而使我们理解人类的痛苦。渴,我寻求更大的渴望。饿, 我探究更深的饥饿。
——李立扬,美国,芝加哥, 2015 年
文摘
Thirsty, I move toward greater thirst. Hungry, I enter a deeper hunger.
渴,我寻求更大的渴望。饿, 我探究更深的饥饿。
ISBN | 9787513038591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 李立扬(Li-young Lee)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