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教条主义根源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保民,男,汉族,1960年4月生,陕西宜川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哲史和价值哲学研究。刘保民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价值哲学”“教育哲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编和参编著作和教材9部;主持和参与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等刊物全文转载或索引。论文曾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教育部办公厅三等奖、校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欧阳康,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等。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欧阳康自选集》、《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大学·文化·人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等;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中国道路——思想前提、价值意蕴和方法论反思》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多次出国出境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哲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等。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讲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哲学导论”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目录
第一章教条主义及其根源研究综述
第一节选题的缘由
第二节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四节选题将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创新之处
第五节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二章“教条主义”范畴的解读
第一节“教条”与“教条主义”
第二节“教条主义”范畴的历史阐释
第三节“教条主义”的分类
第三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
第一节国家制度根源
第二节“一元化”为主的社会体制根源
第三节党内制度根源
第四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源
第一节意识形态“单一性”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意识形态“强制性”引发的消极作用
第三节意识形态的“有限性”作用
第五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宗教根源
第一节宗教信仰绝对化
第二节宗教信条神圣化
第三节宗教与人本异化
第六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根源
第一节文化历史根源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根源
第三节文化观念根源
第七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认识论根源
第一节认识主体的主观主义根源
第二节认识过程的“断裂”化根源
第八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形而上学根源
第一节主观臆断地割裂矛盾间的关系
第二节形而上学绝对化的“两端”思想
第三节“静止性”“性”的形而上学绝对化观念
第九章结语:从源头上防止教条主义
第一节教条主义根源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第二节教条主义的本质
第三节在理论与实践中防止教条主义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1)“宗教条文的教条主义”。宗教条文也就是宗教的具体内容。它对宗教的所有问题都进行了解释和规定,囊括了宗教的所有。对宗教本身的来源、产生、传说、记载、宗教信徒应遵守的规范,包括具体的细节,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信仰者应无条件遵从和信奉,绝对不能违背和变通。宗教的信条有时被人们称为“天条”,既然是“天条”,就不能违背。不论是佛教的佛经,还是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或是基督教的《圣经》等,都详细地规定了信仰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内容。这种信条就是教条,这种体系就是“宗教教条主义”。
(2)“宗教仪式的教条主义”。不论什么性质的宗教,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仪式体系。这就是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行为的系统范式要求。佛教的“用斋”“打坐”“念经”“修行”“行善”“普度众生”等,有一套严格的修行仪式规定;道教的“修养”“练功”“道法自然”等,同样有一套具体的限定;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礼拜”“朝圣”“读经”“行善”等,也有一系列具体的规约。在宗教徒们看来,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还是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来看,所有的宗教仪式,都是固化后不能改变的,所有的宗教信徒都必须严格按其修行,永远不能任意更改,“大胆妄为”。长此以往,这种宗教教条主义就自然形成,并被人们公认和无条件地实行。
《教条主义根源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保民,男,汉族,1960年4月生,陕西宜川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哲史和价值哲学研究。刘保民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价值哲学”“教育哲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主编和参编著作和教材9部;主持和参与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等刊物全文转载或索引。论文曾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教育部办公厅三等奖、校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欧阳康,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等。著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欧阳康自选集》、《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大学·文化·人生》、《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等;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中国道路——思想前提、价值意蕴和方法论反思》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多次出国出境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哲学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等。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讲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哲学导论”和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目录
第一章教条主义及其根源研究综述
第一节选题的缘由
第二节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四节选题将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创新之处
第五节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
第二章“教条主义”范畴的解读
第一节“教条”与“教条主义”
第二节“教条主义”范畴的历史阐释
第三节“教条主义”的分类
第三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
第一节国家制度根源
第二节“一元化”为主的社会体制根源
第三节党内制度根源
第四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意识形态根源
第一节意识形态“单一性”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意识形态“强制性”引发的消极作用
第三节意识形态的“有限性”作用
第五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宗教根源
第一节宗教信仰绝对化
第二节宗教信条神圣化
第三节宗教与人本异化
第六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根源
第一节文化历史根源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根源
第三节文化观念根源
第七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认识论根源
第一节认识主体的主观主义根源
第二节认识过程的“断裂”化根源
第八章教条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形而上学根源
第一节主观臆断地割裂矛盾间的关系
第二节形而上学绝对化的“两端”思想
第三节“静止性”“性”的形而上学绝对化观念
第九章结语:从源头上防止教条主义
第一节教条主义根源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第二节教条主义的本质
第三节在理论与实践中防止教条主义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1)“宗教条文的教条主义”。宗教条文也就是宗教的具体内容。它对宗教的所有问题都进行了解释和规定,囊括了宗教的所有。对宗教本身的来源、产生、传说、记载、宗教信徒应遵守的规范,包括具体的细节,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信仰者应无条件遵从和信奉,绝对不能违背和变通。宗教的信条有时被人们称为“天条”,既然是“天条”,就不能违背。不论是佛教的佛经,还是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或是基督教的《圣经》等,都详细地规定了信仰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内容。这种信条就是教条,这种体系就是“宗教教条主义”。
(2)“宗教仪式的教条主义”。不论什么性质的宗教,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仪式体系。这就是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行为的系统范式要求。佛教的“用斋”“打坐”“念经”“修行”“行善”“普度众生”等,有一套严格的修行仪式规定;道教的“修养”“练功”“道法自然”等,同样有一套具体的限定;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礼拜”“朝圣”“读经”“行善”等,也有一系列具体的规约。在宗教徒们看来,无论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还是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来看,所有的宗教仪式,都是固化后不能改变的,所有的宗教信徒都必须严格按其修行,永远不能任意更改,“大胆妄为”。长此以往,这种宗教教条主义就自然形成,并被人们公认和无条件地实行。
ISBN | 7516176834,9787516176832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刘保民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