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教材:急救护理技术(供护理、助产等专业使用)(第2版)》 杨桂荣, 缪礼红, 刘大明 9787568013819
配送至
编辑推荐
(1) 紧跟教改,接轨“双证书”制度。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引领职业教育教材发展趋势,注重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创新模式,理念先进。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编写模式,迎合高职高专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以纵向深入和横向宽广为原则,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对课程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提升专业课的文化层次。
(3) 突出技能,引导就业。注重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围绕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加强人文的原则,构建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
(4) 紧扣大纲,直通护考。紧扣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和X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随章节配套习题,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目录
项目一认识急救护理
项目二院外救护
任务一紧急呼救
任务二现场评估
任务三检伤分类
任务四常用现场救护技术
任务五安全转运和途中救护
项目三医院急诊救护
任务一急诊科(室)的设置与管理
任务二急诊病人的接诊
任务三预检分诊
任务四不同病人的急诊救护处理
任务五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项目四重症监护
任务一ICU的设置与管理
任务二常用监测技术
任务三人工气道的护理
任务四呼吸机的应用护理
任务五营养支持护理
项目五救护技术的综合运用
任务一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任务二淹溺病人的救护
任务三中暑病人的救护
任务四电击伤病人的救护
任务五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六急性—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七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八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九多发伤病人的救护
任务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的救护
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序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意外事故及灾害的频繁发生,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院内救护及重症监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急救护理技术以急诊医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以及改善病人生命质量为目的,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院内救护以及科学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急救护理技术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书的编写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立足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特点,体现“双证书”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位,突出“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本书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线,共分为五大项目,即认识急救护理、院外救护、医院急诊救护、重症监护、救护技术的综合运用,并将内容进一步细化为紧急呼救等二十五项工作任务。本书内容涵盖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护(包括重症监护)的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相关知识,并注意避免与护理专业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
在本书编写、审定、出版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和各参编单位领导、专家给予了鼎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深表谢意!限于编者水平,书中疏漏、不当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版权页:
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酌情补办。建立急救绿色通道能更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病人。
(一)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范围
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病人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但具体操作,还应和不同医院的治疗、人力资源、医疗配置、医疗水平、急救制度、病人结构等诸多因素相结合。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方便、有效的通信设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用对讲机、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等通信设备,设立急救绿色通道专线,不间断地接收院内、外的急救信息。
(2)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在急救大厅设立简单明了的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方便病人及家属快速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包括预检台、抢救通道、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急诊影像中心、急诊留观室和急诊输液室等均应有醒目的标志,可采用绿色或红色的标牌和箭头(晚上应有照明设备)标示。
(4)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结合各医院实际情况配备,一般应备有可移动的平车、可充电或带电池的输液泵、常规心电图机、多参数(心电参数、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有手提式更好)、固定和移动吸引设备、气管插管设备、除颤器、简易呼吸器、面罩、呼吸机等。
(1) 紧跟教改,接轨“双证书”制度。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引领职业教育教材发展趋势,注重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创新模式,理念先进。创新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编写模式,迎合高职高专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以纵向深入和横向宽广为原则,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对课程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进行优化,同时结合各学科特点,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提升专业课的文化层次。
(3) 突出技能,引导就业。注重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围绕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加强人文的原则,构建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
(4) 紧扣大纲,直通护考。紧扣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和X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随章节配套习题,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有效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目录
项目一认识急救护理
项目二院外救护
任务一紧急呼救
任务二现场评估
任务三检伤分类
任务四常用现场救护技术
任务五安全转运和途中救护
项目三医院急诊救护
任务一急诊科(室)的设置与管理
任务二急诊病人的接诊
任务三预检分诊
任务四不同病人的急诊救护处理
任务五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项目四重症监护
任务一ICU的设置与管理
任务二常用监测技术
任务三人工气道的护理
任务四呼吸机的应用护理
任务五营养支持护理
项目五救护技术的综合运用
任务一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任务二淹溺病人的救护
任务三中暑病人的救护
任务四电击伤病人的救护
任务五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六急性—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七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八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救护
任务九多发伤病人的救护
任务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的救护
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序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意外事故及灾害的频繁发生,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院内救护及重症监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急救护理技术以急诊医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以及改善病人生命质量为目的,研究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院内救护以及科学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急救护理技术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书的编写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立足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特点,体现“双证书”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位,突出“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本书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线,共分为五大项目,即认识急救护理、院外救护、医院急诊救护、重症监护、救护技术的综合运用,并将内容进一步细化为紧急呼救等二十五项工作任务。本书内容涵盖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护(包括重症监护)的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相关知识,并注意避免与护理专业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
在本书编写、审定、出版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和各参编单位领导、专家给予了鼎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深表谢意!限于编者水平,书中疏漏、不当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版权页:
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症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酌情补办。建立急救绿色通道能更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病人。
(一)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范围
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病人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但具体操作,还应和不同医院的治疗、人力资源、医疗配置、医疗水平、急救制度、病人结构等诸多因素相结合。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方便、有效的通信设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用对讲机、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等通信设备,设立急救绿色通道专线,不间断地接收院内、外的急救信息。
(2)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在急救大厅设立简单明了的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方便病人及家属快速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环节,包括预检台、抢救通道、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急诊影像中心、急诊留观室和急诊输液室等均应有醒目的标志,可采用绿色或红色的标牌和箭头(晚上应有照明设备)标示。
(4)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结合各医院实际情况配备,一般应备有可移动的平车、可充电或带电池的输液泵、常规心电图机、多参数(心电参数、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有手提式更好)、固定和移动吸引设备、气管插管设备、除颤器、简易呼吸器、面罩、呼吸机等。
ISBN | 9787568013819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杨桂荣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