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命教育论 978751128500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高校生命教育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章生命教育概述
第—节生命教育内涵
一、生命教育提出
二、生命教育内涵
三、生命教育层次
四、生命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高校生命教育内涵
一、认识生命
二、尊重生命
三、热爱生命
四、珍惜生命
第二章高校生命教育价值特点
第一节高校生命教育价值
一、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生命意识、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
二、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生命整体协调发展、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
三、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四、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五、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解决大学生诸多现实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高校生命教育特点
一、高校生命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二、高校生命教育内容的广博性
三、高校生命教育方式的灵活性
附:和谐教育与生物学教学
第三章高校生命教育问题归因
第—节高校生命教育现状
一、高校生命教育不尽“生”意
二、高校生命教育诉求强烈
三、高校学生生命教育认知
附:地方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第二节高校生命教育问题
一、高校生命教育缺乏系统规划
二、高校生命教育理念缺失
三、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匮乏
四、高校生命教育活动成效低
五、高校生命教育师资薄弱
六、高校生命教育少本土特色
七、高校学生对生命教育认知偏差
第三节高校生命教育问题归因
一、家庭因素
二、学校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文化因素
五、个人因素
第四章高校生命教育目标内容
第一节高校生命教育目标
一、高校生命教育目标
二、高校生命教育目标确立
第二节高校生命教育内容
一、生命意识教育
二、生命信仰教育
三、生命责任教育
四、人生理想教育
五、死亡教育
六、生命伦理教育
七、生命审美教育
八、生命情感教育
九、抗挫能力教育
附:生物学教学中的死亡教育
第五章高校生命教育原则策略
第一节高校生命教育原则
一、本土化原则
二、差异化原则
三、层次化原则
四、资源整合原则
五、引导干预原则
六、知情意行原则
第二节高校生命教育策略
一、理念建构
二、课程建设
三、师资培养
四、心理干预
五、环境创设
六、活动实践
七、网络搭台
八、合力共教
附:生物学中的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更缺乏相关的生命教育氛围和明晰的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教育。情感、心灵、个性教育的被忽略必然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使其处于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疏离的困境焦虑之中。大学生的自杀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也就不足为奇。受工具理性的影响,现代教育已经发展为功利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忽视了教育过程中“人”的活动和“人”的感受,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反应在高校就表现为,越来越偏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掌握较多的知识技能,以便成为将来谋生的资本。在这样滞后而偏颇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
三、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匮乏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开设生命教育及其相关课程。但由于高校领导对生命教育重视不够,导致生命教育缺乏系统而科学的规划,所以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系统自然没有建立起来,致使高校应开设的一些生命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没有开设。调查发现,目前生命教育基本上仍是在高校德育的总体框架下实施,仅仅把生命教育渗透到“两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中,例如,把“两课”中涉及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中“觉察自我”等同样视为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两课”的政治性特征又使得生命教育的本质没有得到体现,对生命的珍视是人的道德中最为朴素的品质没有得到充分而彻底的体现。
ISBN9787511285003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康卫国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