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环境卫生学(第2版)(案例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使用)》特色: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领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
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题方向,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焕然一新的预防医学类系列教材。
供预防医学类、卫生管理类、临床医学类、基础医学类、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第二节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节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一般特征
第四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第六节 环境卫生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第七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八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风险评价)
第三章 大气卫生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五节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第七节 大气卫生防护
第八节 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 水体卫生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卫生学特征
第二节 水质性状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水体污染
第四节 水体污染的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
第五节 水体污染的危害
第六节 水环境保护标准
第七节 水体卫生防护
第八节 水体污染的调查、监测与监督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
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
第五节 分散式给水
第六节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第七节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
第六章 土壤卫生
第一节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及特征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土壤质量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第五节 土壤卫生防护与修复
第六节 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碘缺乏病
第三节 地方性氟中毒
第四节 地方性砷中毒
第五节 克山病
第六节 大骨节病
第八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第一节 慢性镉中毒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第三节 宣威肺癌
第四节 军团菌病
第九章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基本卫生要求
第二节 住宅选址和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
第五节 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
第六节 办公场所卫生
第七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十章 公共场所卫生
第一节 公共场所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主要公共场所环境因素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第十一章 城乡规划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第三节 村镇规划卫生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三章 家用化学品卫生
第一节 家用化学品与健康
第二节 家用化学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
第三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准备
第四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十五章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措施
附录
附录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
附录二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摘录)
附录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摘录)
附录四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摘录)
附录五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摘录)
附录六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摘录)
附录七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摘录)
索引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办公场所是根据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造的具有服务功能和一定围护结构的建筑设施,供数量相对稳定的固定人群以及数量不等的流动人群工作、学习、交流、交际、交易等活动的场所,由办公设备、办公人员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办公人员具有在办公室内停留时间长、流动性小、活动范围小的特点。因此,办公场所环境卫生质量与所在环境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办公场所卫生,就是应用现代环境卫生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各种办公场所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阐明其对人群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规律;提出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的对策,为制订办公场所卫生标准和实施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创造良好的办公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办公场所卫生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又是一项卫生管理工作。办公场所卫生作为环境卫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存在的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建筑装饰材料产生的有害物质(甲醛、苯、甲苯、总挥发有机物、氡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病原微生物、二氧化碳等)、办公设备产生的有害物质(臭氧、射频辐射、噪声等)、周围环境以及内部设备引起的影响因素(噪声、照度、新风量等)。
(二)办公场所的分类
办公场所的种类很多,一般根据办公场所的业务性质、规模和特点分为以下五类:
1.行政管理办公场所 党政机关行政管理公职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2.商务、律师办公室(写字楼) 商务职员、律师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3.文化、教育事业办公场所 文化、教育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4.企业单位办公室 工矿企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5.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部门办公室 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部门工作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二、办公场所的卫生学特点
现代社会办公场所作为社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其建筑设计、装饰装潢、办公设施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的体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办公场所是一个清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室内温湿度适宜,没有风沙尘土的优越环境。优良的办公环境能够提高办公效率,有利于组织的沟通和办公人员的身体健康。但是,随着组织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的进一步优越,使得办公环境在卫生学方面具有一定特点。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环境卫生学(第2版)(案例版)(供预防医学类专业使用)》特色: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领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
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题方向,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焕然一新的预防医学类系列教材。
供预防医学类、卫生管理类、临床医学类、基础医学类、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人类的环境
第二节 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节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一般特征
第四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第六节 环境卫生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第七节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八节 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风险评价)
第三章 大气卫生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五节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方法
第七节 大气卫生防护
第八节 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 水体卫生
第一节 水资源及其卫生学特征
第二节 水质性状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 水体污染
第四节 水体污染的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
第五节 水体污染的危害
第六节 水环境保护标准
第七节 水体卫生防护
第八节 水体污染的调查、监测与监督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
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
第五节 分散式给水
第六节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第七节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
第六章 土壤卫生
第一节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及特征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土壤质量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第五节 土壤卫生防护与修复
第六节 土壤卫生监督与监测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碘缺乏病
第三节 地方性氟中毒
第四节 地方性砷中毒
第五节 克山病
第六节 大骨节病
第八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
第一节 慢性镉中毒
第二节 慢性甲基汞中毒
第三节 宣威肺癌
第四节 军团菌病
第九章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
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基本卫生要求
第二节 住宅选址和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
第五节 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
第六节 办公场所卫生
第七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十章 公共场所卫生
第一节 公共场所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主要公共场所环境因素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第四节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第十一章 城乡规划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
第三节 村镇规划卫生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三章 家用化学品卫生
第一节 家用化学品与健康
第二节 家用化学品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
第三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准备
第四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十五章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然灾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措施
附录
附录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
附录二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摘录)
附录三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摘录)
附录四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摘录)
附录五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摘录)
附录六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摘录)
附录七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摘录)
索引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办公场所是根据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造的具有服务功能和一定围护结构的建筑设施,供数量相对稳定的固定人群以及数量不等的流动人群工作、学习、交流、交际、交易等活动的场所,由办公设备、办公人员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办公人员具有在办公室内停留时间长、流动性小、活动范围小的特点。因此,办公场所环境卫生质量与所在环境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办公场所卫生,就是应用现代环境卫生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各种办公场所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阐明其对人群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规律;提出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的对策,为制订办公场所卫生标准和实施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创造良好的办公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办公场所卫生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又是一项卫生管理工作。办公场所卫生作为环境卫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存在的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建筑装饰材料产生的有害物质(甲醛、苯、甲苯、总挥发有机物、氡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病原微生物、二氧化碳等)、办公设备产生的有害物质(臭氧、射频辐射、噪声等)、周围环境以及内部设备引起的影响因素(噪声、照度、新风量等)。
(二)办公场所的分类
办公场所的种类很多,一般根据办公场所的业务性质、规模和特点分为以下五类:
1.行政管理办公场所 党政机关行政管理公职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2.商务、律师办公室(写字楼) 商务职员、律师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3.文化、教育事业办公场所 文化、教育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4.企业单位办公室 工矿企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5.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部门办公室 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部门工作人员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资料档案室等。
二、办公场所的卫生学特点
现代社会办公场所作为社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其建筑设计、装饰装潢、办公设施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的体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办公场所是一个清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室内温湿度适宜,没有风沙尘土的优越环境。优良的办公环境能够提高办公效率,有利于组织的沟通和办公人员的身体健康。但是,随着组织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的进一步优越,使得办公环境在卫生学方面具有一定特点。
ISBN | 9787030485502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牛静萍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