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韩秀景所著的《职场交往美德》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职场交往美德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职场交往美德何以必要,探索了职场交往美德实现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强调以礼显德、用良好沟通、谦虚营造良好职场氛围,认为职场交往须以诚信为基石,秉持合作精神,坚持互惠互利,奉行宽容之道,做事先做人,并以善做事为支撑,最终实现职场和谐。本书的出版,对于在当前职业道德滑坡严重、职场交往道德缺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和修炼职场交往美德,确立职场交往美德,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韩秀景,1963年生人,女,河北邢台人,经济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从事专业: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
1980年考入兰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91年调入河北大学任教。1995年考入河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1998年毕业。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自2001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调入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任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
出版论著多部,代表作有:《企业产品策划》、《大学生职场形象设计》、《组织形象塑造——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务员职业化塑造与养成》;在《经济管理》、《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教育报》、《企业管理》、《经营与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职场交往与美德
第一节美德
第二节职场交往
第三节职场交往美德
第二章职场和谐始于人际理解
第一节人际理解
第二节职场和谐以人际理解为前提
第三节人际理解与情商
第三章用礼仪营造和谐职场关系
第一节礼仪彰显美德
第二节礼仪营造和谐
第三节践行礼仪美德
第四节工作礼仪规范
第四章用良好沟通协调工作关系
第一节职场沟通
第二节职场良好沟通
第三节德成于内而言形于外
第四节良好沟通之实现
第五节正式场合的沟通
第五章以谦虚为信条
第一节谦虚是美德
第二节谦虚是职场交往的黄金法则
第三节谦虚是职场大智慧
第四节工作中如何习得谦虚精神
第六章以诚信为基石
第一节诚信与诚信交往
第二节诚信是职场交往的底线伦理
第三节职场交往中的诚实守信
第七章秉持合作精神
第一节论合作
第二节合作即求善
第三节合作精神及其养成
第四节合作交往中的冲突及化解
第八章坚持互惠互利
第一节互惠互利是职场交往的基本道德法则
第二节职场交往中互惠互利之实现
第九章奉行宽容之道
第一节宽容
第二节宽容是建立友善职场关系的前提
第三节职场交往中宽容之道
第四节培养宽容精神
第十章做人高于一切
第一节做人是职场交往的基础
第二节做人与分寸
第三节做人与职场交往艺术
第四节做人与心理效应
第十一章善做事是支撑
第一节用善做事作支撑
第二节担负责任是善做事的最高境界
第三节以做善事促进职场和谐交往
第十二章职场人际和谐
第一节职场人际和谐及其伦理意蕴
第二节人际和谐与德商
第三节人际和谐的伦理原则与态度
第四节职场人际和谐之构建
文摘
美德对所有社会来说都是宝贵的、短缺的精神资源。它的存在,维持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的正常运行。对职场人士来说,美德乃职场立人立足之本。老子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按照老子的说法,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论是治国、做人、持家、人士、为文、从教、经商,都要把伦理道德放在第一位,自觉接受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如此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美德是不可估量的强大精神力量。美德“必定是一种精神力量,有其自身的特质,同时又内含着现实社会的价值指引,能够以优越的或足够好的方式来自处和处世。”③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仁者之所以无敌,是因为他行事以德,而行事以德的人,会在利人中利己,在成人中成己,在爱人中爱已,即,通过利人达成了利己,通过成就别人成就了自己,通过使别人快乐获得快乐。故能凝聚大家,与众人结合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美德是对个人不良欲望的一种超越。凡拥有美德者,都善于约束自己的不良欲望,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免攫取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免了它可能导致的害。
美德能促使人们自觉而恰当践行道德规范。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伦理道德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概括实际生活中一般情况。而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的,运用道德规范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做到恰如其分地运用道德规范,而“有美德的人对‘正当的’、‘对的’等道德规范能够通过在具体的处境中,做出恰当、合宜的行为来体现它。不存在一种能够应付任何情形的绝对抽象的道德规范。”
美德有利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美德的他人意识、社会意识的维度,使得有美德的人必然能够自尊且尊重他人,即彼此同等地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所以,美德必定是有利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这一点如同米德所言:“只有当你能把你的动机和你追求的实际目的与共同的善认同时,你才能达到道德的目的并获得合乎道德的幸福。因为人性本质上是社会的,合乎道德的目的也必定是社会性的。”这就是说,在本质意义上,一个有美德的人,他的精神空间一定具备了社会性的维度。
美德除了其社会价值,还有其内在价值。美德的内在价值,表现为“美德自身就是目的,它本身就好,而不是相对于其他目的而言的好,达到它,是好生活内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获得生活之好的手段或工具。按照古代儒家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好的生活就意味着人的心灵得到了内在的整体的成长,获得了精神力量,所以,能够做出合乎美德的实践活动就是幸福。在这个问题上,与亚里士多德相比,柏拉图《理想国》所表达的生活信念似乎与此更为接近。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好生活还包括了外在生活的顺遂,如中等家资、身体健康、拥有朋友等,而对柏拉图和儒家来,外在生活道路的平坦与坎坷、命运的穷达,均无损或无补于美德的内在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德的确有其内在价值,因为它是好生活的内在的部分。如果我们在生活困顿之中仍然能够人格挺立,自得其乐,就表明我们确实拥有一种道德经验,它是通过修养之后获得的一种实有诸己的内在品质,此即美德。”
P4-P6
韩秀景所著的《职场交往美德》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职场交往美德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职场交往美德何以必要,探索了职场交往美德实现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强调以礼显德、用良好沟通、谦虚营造良好职场氛围,认为职场交往须以诚信为基石,秉持合作精神,坚持互惠互利,奉行宽容之道,做事先做人,并以善做事为支撑,最终实现职场和谐。本书的出版,对于在当前职业道德滑坡严重、职场交往道德缺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和修炼职场交往美德,确立职场交往美德,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作者简介
韩秀景,1963年生人,女,河北邢台人,经济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从事专业: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
1980年考入兰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198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91年调入河北大学任教。1995年考入河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1998年毕业。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自2001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调入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任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
出版论著多部,代表作有:《企业产品策划》、《大学生职场形象设计》、《组织形象塑造——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务员职业化塑造与养成》;在《经济管理》、《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教育报》、《企业管理》、《经营与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职场交往与美德
第一节美德
第二节职场交往
第三节职场交往美德
第二章职场和谐始于人际理解
第一节人际理解
第二节职场和谐以人际理解为前提
第三节人际理解与情商
第三章用礼仪营造和谐职场关系
第一节礼仪彰显美德
第二节礼仪营造和谐
第三节践行礼仪美德
第四节工作礼仪规范
第四章用良好沟通协调工作关系
第一节职场沟通
第二节职场良好沟通
第三节德成于内而言形于外
第四节良好沟通之实现
第五节正式场合的沟通
第五章以谦虚为信条
第一节谦虚是美德
第二节谦虚是职场交往的黄金法则
第三节谦虚是职场大智慧
第四节工作中如何习得谦虚精神
第六章以诚信为基石
第一节诚信与诚信交往
第二节诚信是职场交往的底线伦理
第三节职场交往中的诚实守信
第七章秉持合作精神
第一节论合作
第二节合作即求善
第三节合作精神及其养成
第四节合作交往中的冲突及化解
第八章坚持互惠互利
第一节互惠互利是职场交往的基本道德法则
第二节职场交往中互惠互利之实现
第九章奉行宽容之道
第一节宽容
第二节宽容是建立友善职场关系的前提
第三节职场交往中宽容之道
第四节培养宽容精神
第十章做人高于一切
第一节做人是职场交往的基础
第二节做人与分寸
第三节做人与职场交往艺术
第四节做人与心理效应
第十一章善做事是支撑
第一节用善做事作支撑
第二节担负责任是善做事的最高境界
第三节以做善事促进职场和谐交往
第十二章职场人际和谐
第一节职场人际和谐及其伦理意蕴
第二节人际和谐与德商
第三节人际和谐的伦理原则与态度
第四节职场人际和谐之构建
文摘
美德对所有社会来说都是宝贵的、短缺的精神资源。它的存在,维持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的正常运行。对职场人士来说,美德乃职场立人立足之本。老子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按照老子的说法,人生活在社会中,不论是治国、做人、持家、人士、为文、从教、经商,都要把伦理道德放在第一位,自觉接受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如此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美德是不可估量的强大精神力量。美德“必定是一种精神力量,有其自身的特质,同时又内含着现实社会的价值指引,能够以优越的或足够好的方式来自处和处世。”③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仁者之所以无敌,是因为他行事以德,而行事以德的人,会在利人中利己,在成人中成己,在爱人中爱已,即,通过利人达成了利己,通过成就别人成就了自己,通过使别人快乐获得快乐。故能凝聚大家,与众人结合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
美德是对个人不良欲望的一种超越。凡拥有美德者,都善于约束自己的不良欲望,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免攫取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免了它可能导致的害。
美德能促使人们自觉而恰当践行道德规范。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伦理道德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概括实际生活中一般情况。而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的,运用道德规范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做到恰如其分地运用道德规范,而“有美德的人对‘正当的’、‘对的’等道德规范能够通过在具体的处境中,做出恰当、合宜的行为来体现它。不存在一种能够应付任何情形的绝对抽象的道德规范。”
美德有利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美德的他人意识、社会意识的维度,使得有美德的人必然能够自尊且尊重他人,即彼此同等地尊重对方的自由意志。所以,美德必定是有利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这一点如同米德所言:“只有当你能把你的动机和你追求的实际目的与共同的善认同时,你才能达到道德的目的并获得合乎道德的幸福。因为人性本质上是社会的,合乎道德的目的也必定是社会性的。”这就是说,在本质意义上,一个有美德的人,他的精神空间一定具备了社会性的维度。
美德除了其社会价值,还有其内在价值。美德的内在价值,表现为“美德自身就是目的,它本身就好,而不是相对于其他目的而言的好,达到它,是好生活内在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获得生活之好的手段或工具。按照古代儒家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好的生活就意味着人的心灵得到了内在的整体的成长,获得了精神力量,所以,能够做出合乎美德的实践活动就是幸福。在这个问题上,与亚里士多德相比,柏拉图《理想国》所表达的生活信念似乎与此更为接近。对亚里士多德来说,好生活还包括了外在生活的顺遂,如中等家资、身体健康、拥有朋友等,而对柏拉图和儒家来,外在生活道路的平坦与坎坷、命运的穷达,均无损或无补于美德的内在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德的确有其内在价值,因为它是好生活的内在的部分。如果我们在生活困顿之中仍然能够人格挺立,自得其乐,就表明我们确实拥有一种道德经验,它是通过修养之后获得的一种实有诸己的内在品质,此即美德。”
P4-P6
ISBN | 9787542655448,7542655442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
作者 | 韩秀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