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7302426228,978730242622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由中日两国专家和研究团队合作完成,历时3年,旨在通过比较中日两国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和主要特征,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二战”后日本仅用了三十年就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背后的产业政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产业政策经验成为国际学术界持续的研究热点。中国经济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很大,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均衡、协调、创新和绿色发展。

作者简介

吴金希,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为战略管理、创新理论与政策、产业竞争力。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洲管理学会等国内外多个学术机构的研究员,《产业经济评论》等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主持国家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七十余篇。
松野丰,清华大学·野村综合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副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硕士毕业,曾任野村综合研究所经营信息咨询部部长,2002年,在上海创立野村综合研究所(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2005年,回日本担任野村综合研究所咨询项目统筹管理部部长;2007年7月开始担任现职。研究方向:中国事业战略、产业政策、环境问题。
孙蕊,女,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和科技创新等。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日本20世纪60~80年代的产业政策
一、何为产业政策
二、日本产业政策保证了产业结构成功转型
三、应对环境问题
四、日本20世纪60~80年代产业政策的特征
五、日本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产业政策的差异
六、广场协议的冲击与产业政策
七、与当前中国产业政策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二章日本通商产业省的产业政策
一、通商产业省的职责
二、通商产业省在产业政策方面的职责
三、通商产业省政策的变迁
四、对于通商产业省政策有效性的批判
五、发挥作用的产业政策
六、共同研究开发组织
参考文献
第三章日本的综合商社
一、日本综合商社产生的背景
二、日本综合商社的发展历程
三、日本综合商社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四章日本政官学三界共同进行的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技术研发的特点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技术政策
三、国立和公立研究机构的技术开发
四、产业技术研究团体制度
五、表彰制度
参考文献
第五章日本的合并重组政策
一、企业合并重组的产业政策背景
二、合并重组过程的实际状况
三、企业合并的形式
四、企业合并重组的案例
五、合并重组政策的效果
第六章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
一、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中小企业概况
一、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特点
三、日本中小企业政策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七章日本的企业系列制度
一、何为企业系列制度
二、备受国际社会诟病的日本企业系列制度
三、日本企业系列制度的经济合理性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八章日本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
一、日本企业国际化的背景
二、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
三、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扩张
四、丰田汽车产业的英国扩张
参考文献
第九章日本与欧美各国的贸易争端与经验教训
一、幼稚产业保护论
二、关税贸易协定(GATT)与世界贸易组织(WTO)
三、日美纤维贸易争端
四、日美汽车贸易争端
参考文献
第十章写给现代中国产业政策的建言
一、推进产业界自立的政策
二、促进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
三、官民合作制定政策和规则
四、国际合作与国际分工
第十一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产业政策研究(1949—1999年)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产业政策(1949—1978年)
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1978—1992年)
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产业政策探索(1993—1999年)
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新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政策特点分析(2000—2014年)
一、调整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
二、抑制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
三、新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政策的特点分析
四、对中国产业政策制定原则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中国创新政策演变过程及周期性规律
一、政策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二、中国创新政策演变的研究概况
三、中国创新政策演变的模式分析
四、中国创新政策模式演变的主要特点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江苏省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中的制度创新与启示
第十六章深圳市产业升级联动效应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
第十七章中国产业政策的特色、成就与未来挑战

文摘

版权页: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会在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竞争力较弱。但是,当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生产经验之后,这种竞争力的差距就会消失,甚至有时会发生逆转。如果在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就会在竞争中落败,从而失去成长的机会。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关税等形式进行产业保护,并在此期间提高生产力,将来自然会具备与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平等竞争的实力。这样,一个产业发展起来以后,不仅对本国、对整个世界来说都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他认为,某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间内对本国的弱小产业进行保护,应该在国际上得到理解和认可。
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所实施的产业政策,与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是一致的。日本经济学家伊藤元重指出,与其他大多数情况不同,日本是幼稚产业保护论这一理论成功地发挥了作用的国家之一。之所以说“与其他大多数情况不同”,是因为按照幼稚产业保护论,产业保护政策应该在一定时间之后予以废除,但在其他许多国家,由于产业保护政策持续时间过久而导致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得到提高。
战后的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取消产业保护政策,其结果是,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得到了发展。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汽车产业。各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至今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的汽车产业采取产业保护政策。但从结果来看,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见。
ISBN7302426228,9787302426226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金希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