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十九讲 9787532952458,753295245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一本足以彻底改变你思维方式的小书。作者以其朴素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一门深奥的逻辑科学以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娓娓道来,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到推理的过程,再到论证,再到种种逻辑谬误的根源,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进入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思维陷阱。

媒体推荐

缺乏逻辑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症:逻辑紊乱症候群。该症状已蔓延至社会的各个角落。
——著名行为学家孙路弘

我相信逻辑,比如说,有一个峡谷,所有的人都说过不去,那里是万丈深渊,但如果逻辑推论出那里应该有一座桥,我就会走过去。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任院长张维迎

当我考入阿姆斯特丹大学时,物理系和哲学系正好在一座楼里,所以我不经意地选修了一门逻辑。对我来说,这门神奇的逻辑课让我大开眼界:正是逻辑揭示了我们所做的日常事情——谈话、推理和论辩背后的精妙。所以我爱上了逻辑学,并为此转到了哲学系。
——世界著名逻辑学家、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教授约翰·范·本

作者简介

美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新思想运动”之父,曾是宾夕法尼亚州的著名律师,其倡导的“新思想运动”带动了20世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心理学思潮,并亲自担任《新思想》杂志总编辑,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其作品众多,在美国和西方世界影响巨大。代表作有《吸引力法则》《最后的讲座》《超神奇的记忆术》《超神奇的心灵感应》等。

目录

小 引008
第一讲 什么是推理 001

第二讲 推理的过程 007

第三讲 什么是概念 013

第四讲 概念的使用 021

第五讲 概念和图像 029

第六讲 术 语 035

第七讲 术语的含义 049

第八讲 判 断 057

第九讲 命 题 063

第十讲 直接推理 071

第十一讲 归纳推理 079

第十二讲 用归纳法进行推理 087

第十三讲 理论和假设 095

第十四讲 制定和检验假设 101

第十五讲 演绎推理 109

第十六讲 三段论 119

第十七讲 三段论的种类 129

第十八讲 类比推理 139

第十九讲 谬 论 145

序言

小?引

逻辑作为一门学问,源于古希腊,它是人类怀疑精神的结晶,也是科学精神的源头。那么,逻辑晦涩难懂吗?对我们普通人重要吗?
蔡恒平先生在一篇书评文章里写了以下的话,它对我们普通人有相当的启示。不吝篇幅,兹引于此:
比如说到他侄子写高考作文“感情亲疏与认识事物”:
按判卷的标准,考生须从亲和疏两个方面,去举例说明之。人都十八九了,智力不可谓不开,论证问题,却依然使用举例说明的办法,则无论如何,终归是中学教育的耻辱。论辩的诸手段里,举例最没有位置。单靠举例子论证,乃是智力低或训练差的表现。犬侄所举的例里,他最得意的一条,是“鲁迅太爱国,故对中国文化做了偏颇的批判”。我对他说,你若会分析概念,就知道这爱国的“爱”,并不是“亲疏”的“亲”。对国家的“爱”,乃“好”其所好,“恶”其所恶,不是瞎爱的。所以侄子,有空去读一读古希腊吧。
有空读点古希腊,就是正经学点逻辑,学点三段论,说点靠谱的话。不学逻辑会咋样呢?在《寻找北大》一书里,许秋汉同学转述了北大社会学系萧国亮老师的一段话:
所谓原始社会是一种生存状态,奴隶制是一种人际关系,封建是一种政权架构,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方式。它们根本就不是并列的概念,完全可以重叠在一个时代的社会里。中国的封建时代开始于商周时期,而在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之后就结束了。所以,你们学过的社会发展史纯粹是胡说八道。你们来到北大,第一件事就是必须把从前的错误逻辑理清楚。不然就没法继续学习,也没法与世界交流。
好笑吧?不学点逻辑,你很容易被别人忽悠,变成糊涂虫。比如某个愤青如获至宝地跟你嚷嚷肯尼迪的大嘴:“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时你得清醒,冷静地跟他讲这话后边的逻辑错误,然后也来个针对性的名人名言:“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各位,这是我的朋友胡适之说的话,正经国产的名人名言。不过这世上糊涂虫是很多的,比如说20世纪法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是糊涂虫,只有雷蒙·阿隆等少数例外。
“使用举例说明”去写作文;做一个“光荣的”愤青,发泄不平,和别人争来争去,不惜言语侮辱;这种经验你是不是有呢?我是要脸红的。
举例子当然可以,爱国当然是正确的,愤青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在遇事之前稍微“逻辑地”走一下脑子,我们就不会流于诡辩,不会过于盲从而失去理智。
中国从清末就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精神”,但是由于战乱和诸多历史原因,这条路一再被堵死,甚至于被埋没。而逻辑,正是一个人能看清事物、分析问题的基础。
《逻辑十九讲》是美国作家威廉姆·沃克·阿特金森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本书,成书于1909年,正是美国步入现代化,走进科技强国的年代。阿特金森被称为“新思想运动”之父,一生致力于科学人文方面的常识普及。这本书是作者在遵循古希腊哲学先贤的理论基础上,面向普通大众编写的常识普及本。该书语言朴素,文字平实有序,力戒高深晦涩之语。虽是常识,却不寡陋,是学子、有兴趣于逻辑的大众的理想读本。

文摘

“推理”的一般定义是:“推理是训练判断能力的一种行为、过程或者艺术;推理是在论证中使用理性判断的一种能力或者行为;推理是论证和推论的结合体;推理代表理性的力量;推理是论证、讨论和辩论。”斯图尔特说:“推理这个词语,远不止它的字面意义那么简单。在日常的普遍的谈话中,凭借推理能力,我们能从错误中寻找到真理,明辨是非,同时还可以总结出完成特定目标、取得伟大成就的好方法。”
通过运用大脑思维的推理能力,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客观事实反映给大脑,大脑中就会形成相对应的感觉或者概念。之后,大脑思维把思想里的“原材料”加以吸收,再编织成更为复杂和精密的精神产物,我们把它称之为真理的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布鲁克斯说:“推理是大脑思维的思考力量;推理教会我们认识思想知识是什么,以及它和感官知识之间的区别。推理可以被认为是调配各种能力的精神建筑师;推理能够把人可以感觉到的事物加工成新产品,进而建造出科学和哲学的殿堂。”斯图尔特则补充说:“这些新产品具有双重含义,即想法和思想。想法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但并不给出建议的精神产品;思想则是一种阐述两个以上的想法之间的关系的精神产品。对想法的理解我们可以分为两类:抽象的想法和具体的想法。对思想的理解也分为两个具体的类别:关于偶然真理的思想和关于必然真理的思想。偶然真理是指我们所经历过的事实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直接判断,和包含在具体事实中形成的法则及其原因在内的具体真理。必然真理是指我们所知道的公理或者不辩自明的真理,以及经过推理所得的定理。”
在邀请你一起思考推理的所有过程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莫里哀喜剧中的一个古老故事,其中有个人物在四十年里一直在谈论散文并且毫不自知,当他幡然醒悟之后大为吃惊。杰文斯在提到推理过程时说:“很多人一生都在忙于不停地转换命题,采用三段论法进行推理,最后陷于谬论和框架假设中,并以属和种进行区别分类。一百个人听到这种说法之后,会有九十九个人表现得相当惊奇。如果你问他们是不是逻辑学家,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回答,不!他们这么回答可能对了一部分。因为我认为,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逻辑是什么。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每个人从会说话开始,就应该力争学做一个逻辑学家。”
所以,我们在让你思考推理过程之前,并没有盲目地认定你从未推理过——相反地,我们完全明白,你在和每一个人打交道之前,早已经推理思考过你应该如何过成熟的生活。当然这不是关键问题。事实上,每当人推理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进行了错误的推理。很多人都按照非正确、非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因此遭受了种种挫折。一些学者指出,绝大多数人甚至不能公平地、正确地进行推理,并指出很多人把一些荒谬的想法当作对论点的证明。这些学者的观点和声明很可能有点激进,但在解释真相时,这些蹩脚的证据也的确给大众的感观造成了误导。权威学者们一旦郑重其事地给出肯定的推论,大部分人就会把荒谬的想法当成真理。许多非逻辑性的想法,即便是没有经过争议性的商讨或者现实的检验,只要被庄重地、权威地公布于众,同样会被很多人所接纳。我们发现,特别是在一些本应当受到尊重的宗教领域和政治领域里,多数人都会盲目地去相信一些非逻辑性的想法。领导者的声明似乎都充分被大众所默认。
仅仅具备良好的智力,远不能保证正确地实践推理过程。一个运动员可以具备良好的身材比例、精致的骨架轮廓和匀称的肌肉,但是,他如果想通过这些特征打败对手,还必须要学会如何锻炼自己的肌肉韧性,并且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它的实际用途。所以,同理而言,一个人若想正确地进行推理,不仅需要锻炼出聪慧的智力,还得学会掌握理智地运用智力的艺术。否则,他纯粹在浪费精力,因为当他和一个训练有素的逻辑学家进行论证和争辩的时候,将会十分被动。当一个人看到两个同等聪明的人进行论证和争辩的时候,一边是训练有素的逻辑学家,另一边是缺乏良好逻辑推理能力的人,他们之间产生的不平等碰撞,会给旁观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种对峙,就像是一个力大无穷却并未受过任何技巧或者技术训练的摔跤手,必须遵守繁多的规则,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方式和一个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摔跤手进行角逐。又或者像一个肌肉发达却从未经历过拳击技艺训练的大块头,遭遇一个经验丰富且深谙搏斗艺术的对手所产生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最终产生的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每个人都不应忽视正确地学习推理艺术的重要性,否则,他在奔向成功的竞跑线上将会遇到重重困难,甚至一些智力水平比他弱的人,也会毋庸置疑地超越他。
杰文斯在讨论这层关系时说:“事实上,做一个出色的逻辑学家远比做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更有价值;因为逻辑学能教会我们更好地进行推理,而推理又可以教会我们更多的知识——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作为运动员,人类永远无法与马、老虎或者猴子相比。但人类凭借知识的力量,能驯服马,射杀老虎,甚至可以无视猴子的存在。最弱势的人一旦具备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他最终将会战胜一切。因为利用逻辑思维,他可以轻易地预知未来,计算出任何行动所产生的可能结果,从而避免致命的失误,并能寻找到方法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诸如蚂蚁一样的微小生物拥有一副胜过人类的头脑,那么它们可以彻底摧毁人类或者让人类成为奴隶。当然,我们不得不像凶残的动物一样,运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去获取一些基本的技能或知识。但是,能够创造出巨大能量的是一种被叫作科学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人们也许并不需要真正地认清他们所看到的事物的本质,就能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生命本身。然而,理性是思维的眼睛,它有助于我们看清楚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事件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发生或者不会发生。逻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弄清楚这种赋予人类强大力量的理性究竟是什么。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都能推理好或坏,但是逻辑是一种推理科学,它可以促使我们辨别好的推论——把我们引向真理——和坏的推论——给我们带来厄运——之间的差别。”
在这本书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极力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专业术语或者学术探讨,尽可能以一种简单、直白的方式,为读者指明一些好的方法和原则,用来指导如何正确地运用思维推理的官能。我们将大体上秉承古老书院的心理学权威理论,并结合最新的心理学权威研究成果。我们并不一味地想把这本书做成一本仅供课堂使用的教科书,我们的最终目标和目的是,把这个重要课题呈现给那些想要弄清楚推理法则工作原理的公众群体,毕竟他们并没有太多时间和兴趣专注于技术性探讨或者进行吹毛求疵的学术性研究。
ISBN9787532952458,7532952452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威廉姆·沃克·阿特金森
尺寸16